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定量预报二次冷轧过程轧制变形区油膜厚度,结合二次冷轧机组乳化液直喷系统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分析了带钢表面析出油膜、工作辊表面附着油膜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一套二次冷轧过程轧制变形区带钢上下表面油膜厚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乳化液流量密度、乳化液浓度、乳化液析出距离、轧机入口轧制速度、轧制咬入角、带钢入口变形抗力、后张力、轧制油初始动力黏度、轧制油压力黏度系数对轧制变形区带钢上下表面油膜厚度的影响,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某1220二次冷轧机组的生产实践,编制出了相应的模型计算软件,实现了二次冷轧过程变形区油膜厚度的预报,为二次冷轧过程润滑性能的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乳化液系统用于将调配好的乳化液喷射到轧机1#-4#机架中的轧辊上,以便通过冷却轧辊,保证所需要的轧辊曲线。同时,通过清洁和润滑轧制的带钢表面,来保证整洁的产品外观和精度。使用过程中,乳化液系统故障频繁。通过对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找到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对原乳化液系统进行成功改造,达到节约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带钢平整工艺润滑中喷嘴喷出的乳化液在辊面上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对喷淋梁上喷嘴射流流场和喷出的乳化液在辊面上的分布进行研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喷嘴不同关键位置参数如喷嘴间距、喷嘴旋转角度喷淋流场和辊面上乳化液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保证辊面被乳化液完全覆盖的情况下,增加喷嘴间距可以减少喷嘴数量,节省乳化液消耗;喷嘴旋转一定的角度可减轻射流与空气相互作用在局部区域形成的涡流,从而改善对覆盖于辊面上乳化液的卷吸问题,提高辊面的润滑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冷轧HC带钢轧机的产量和质量,在轧制工作过程中必须对轧辊、带钢喷射一定量而且清洁度高的乳化液。该文根据厂方生产要求,对原改造的设备进一步完善,经过现场分析,主要技术核心是供乳化液必须达到平衡,该文采用液位控制策略,通过PLC控制实现流量平衡。将已改造而未能充分利用的过滤设备投入工作,以提高乳化液清洁度,又能保证生产,这种控制策略和方式可供相关轧钢厂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板带轧制过程轧机出现的垂直振动问题,分析轧机液压与机械系统耦合作用,建立4自由度轧机机-液耦合振动模型.研究前后张应力、压下制度和摩擦因数对轧机振动过程中轧制力的影响,构建轧机振动轧制力增量模型.基于振动系统正负阻尼对轧机振动的稳定性影响,提出用于表征轧机振动发生概率的振动系数指标与轧机稳定判别模型.同时选取现场典型规格产品为例,分析出轧制速度、压下制度、平均张力、乳化液流量、乳化液浓度和乳化液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对振动系数的影响规律,并编制轧机振动系数计算软件,将其应用到某厂五机架冷连轧机组,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振动判别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轧辊粗糙度对不锈钢板带表面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锈钢板带冷轧过程中,轧辊表面粗糙度对轧制工艺参数设定和表面质量控制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验室对SUS430不锈钢进行冷轧润滑试验,利用Quanta 600扫描电子显微镜、Zeiss-LSM 700光学显微镜和粗糙度仪等研究冷轧过程中轧辊表面粗糙度对带钢表面粗糙度、表面微观缺陷率、表面油膜厚度和轧制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度为0.7 μm轧辊在低质量分数乳化液下对带钢表面改善较为明显,高质量分数乳化液下带钢粗糙度随轧辊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降低轧辊粗糙度有利于减小表面缺陷率;随着轧辊粗糙度的增加,低质量分数乳化液下带钢表面油膜厚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高质量分数乳化液下采用粗糙度0.7μm轧辊,油膜厚度最大;随着轧辊粗糙度的增加,高质量分数乳化液下轧制力逐渐增加,低质量分数乳化液下使用粗糙度0.8 μm轧辊,轧制力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冷轧产品表面乳化液残留量超标现象进行分析,并且制定了处理方案。通过改进轧机出口吹扫系统的结构,消除了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量超标现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了油气润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高速线材轧机上的应用.油气润滑技术实现了定量、均匀的方式和较远距离供油,满足了线材轧机导卫轴承润滑的要求,应得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影响带钢表面清洁度的各种因素,包括乳化液类型及性能参数、乳化液系统和轧制的工艺参数.介绍了轧后带钢表面残油、残铁含量的差重测量法,并采用差重法测量评定了某轧后带钢表面清洁度,计算了其表面残油、残铁含量,提出了提高乳化液润滑性能和优化乳化液系统的措施,从而改善了带钢表面清洁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控制冷轧机组出口钢板表面的残油量,在轧机出口设置上、下防缠导板和乳化液吹扫及抽吸设备,可提高钢板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以往没有考虑切水橡皮对二次冷轧机组轧制润滑性的影响,充分结合二次冷轧机组润滑系统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分析切水橡皮对轧制变形区油膜厚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切水橡皮的接触压力与工作辊表面附着油膜厚度破坏剩余率的数学关系模型,对下表面切水橡皮与下工作辊接触压力进行综合优化,并将其应用到某1220二次冷轧机组的生产实践中,有效降低了带钢表面乳化液斑迹缺陷的发生率,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冷轧无间隙原子钢(IF钢),配制了2种不同的乳化液,并将其与国内、国外商品级乳化液的冷轧实验进行对比。实验发现乳化油中基础油的选择对乳化液冷轧润滑效果的影响很大,当基础油含饱和脂肪酸高时乳化液润滑能力好,可以用乳化液皂化值来衡量乳化油冷轧润滑效果的优劣。一般皂化值高的乳化液可用来冷轧屈服强度较高、成形较困难的板带钢。使用乳化液冷轧后的表面形貌明显优于无润滑状态的轧后表面。在乳化液冷轧润滑过程中,当压下率较低时,轧件的表面质量有所改善,总压下率超过90%以后,轧件的表面质量又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工业氢对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进行还原,随后在不同润滑条件下对该带钢进行了五道次冷轧,采用扫描电镜、粗糙度仪研究了冷轧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试样表面的大部分裂纹、气孔及气泡被逐渐压平,表面粗糙度降低;五道次冷轧后,干摩擦条件下试样表面缺陷的压平轧合程度最好,液压油润滑下的最差;在三种润滑条件下试样表面均有裂纹痕迹残留,液压油润滑下的裂纹痕迹最多,干摩擦条件下还存在较为明显的辊痕;干摩擦条件下试样表面粗糙度最小,为0.065μm,液压油和乳化液润滑下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089μm和0.076μm。  相似文献   

14.
在冷轧机组中,乳化液起冷却和润滑作用。在轧制过程中,大量的铁粉磁性粒子悬浮在乳化液中,对轧机和产品都有直接的危害,有效地控制乳化液中铁粉含量是乳化液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热轧工艺润滑技术的开发及在热连轧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开发的莱钢集团板带厂1500mm热连轧线热轧工艺润滑系统的组成及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热轧工艺润滑后,可以降低轧辊磨损20%~40%,降低轧制力10%~20%,轧机主电机电流亦相应降低,实现节能降耗,同时改善带钢表面质量。该系统采用喷嘴小孔径技术,吨钢油耗量指标国内领先;在控制系统中设置了独有的喷嘴清洗防堵塞技术。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钢厂轧制过程中的实际振动情况,通过动力学分析并建立了4200轧机在有阻尼状态下垂直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计算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通过对相应振型的分析,得出了第3阶自振频率容易造成显著的带材厚度波动,第6阶自振频率使带材表面出现明暗相间的横振纹.同时分别从张力波动、摩擦和润滑、轧制速度和轧件的厚度变化的角度分析了轧机振动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从而在提高带钢的生产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支撑辊轴承稀油润滑系统存在的乳化液侵入润滑系统的问题,提出改进密封结构和采用一种高分水性能润滑油的解决方案。通过改进密封结构,减少了乳化液侵入稀油润滑系统,通过提高油品的分水性能,提高了系统应对突发的进乳化液事故的能力。该改进措施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条酸轧机组上。  相似文献   

18.
主要阐述了油气阀润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高速线材轧机上的应用,油气润油技术实现了定量、均匀的方式和较远距离供油,满足了线材轧机导卫轴承润滑的要求,应得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高速冷连轧机组的振动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某钢厂高速冷连轧机组冷连轧机组轧制T5极薄带材时,第5机架轧制速度超过650 m/min出现轧机振动的问题,从生产现场该机组轧机振动的实测分析入手,确定了该轧机的振动源和振动频率,并采用有限元动态分析计算,验证了轧机振动实测分析结果和振动形态。根据实测分析和有限元计算所确定的振动轧机辊缝润滑油膜变化而引起轧机振动的结论,通过优化该轧机的轧制润滑工艺,有效抑制了该机组轧制T5极薄带材时出现轧机振动的现象,使该机组的轧制速度从650 m/min左右提高到900 m/min以上,消除了该机组轧制T5极薄带材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喷油润滑时深沟球轴承搅油损失随喷油润滑条件的变化,提高齿轮箱综合传动系统的性能,建立深沟球轴承喷油润滑下的数值计算模型,并用SKF模型进行验证。采用数值模拟和设计正交方案的方法研究喷油润滑时深沟球轴承内部流场运动状态,以及在不同工况参数下深沟球轴承喷油润滑的搅油损失,并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各个因素对轴承搅油损失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在喷油润滑过程中,外圈表面润滑油体积分数随着润滑油的进入不断提高,并且逐渐趋于均匀稳定,而内圈表面润滑油体积分数则始终很低;喷嘴角度对轴承内部润滑和搅油功率损失影响很大,当喷嘴朝向外圈时,搅油力矩最小,但润滑性能较差,当喷嘴朝向内圈时,润滑性能最好,但搅油力矩稍大;各个因素对轴承搅油损失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节圆直径、转速、喷油压力、喷嘴直径、温度。研究结果对探究深沟球轴承喷油润滑搅油机制和提升车辆传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