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泌304区块地下原油粘度高的特点,本文通过化学降粘方法,筛选出能够和稠油乳化并形成水包油(O/W)型乳化液的表面活性剂,优选表面活性剂浓度,研究了温度、矿化度、油水比等对乳状液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结合稠油乳化降粘机理,降粘剂的组成及其研制思路,综述了复配型,耐温型,聚合物型,易脱水型,纳米助剂型,低成本型乳化降粘剂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乳化降粘剂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结合稠油乳化降粘机理,降粘剂的组成及其研制思路,综述了复配型,耐温型,聚合物型,易脱水型,纳米助剂型,低成本型乳化降粘剂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乳化降粘剂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稠油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约为250亿吨左右,占石油总地质储量的28%。这些稠油主要分布在东北的辽河油田、东部的胜利油田、西北的克拉玛依油田及中部的河南油田。其中,储量最多的是辽河油田,绝大部分稠油埋藏深度为1000~1500m。由于稠油富含胶质和沥青质,黏度高、密度大和流动性差,给其开采和集输带来很大困难。降低稠油黏度和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本文重点研究采用化学方法对稠油进行降粘,并进行一系列的降粘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乳化稠油降粘效果及使用条件,并最终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区块稠油粘度大、集输阻力大的情况,研制了乳化降粘剂DQ—02。室内实验表明:对含水率30%的某区块稠油,在80℃下,加入500mg/L的DQ—02即可使体系的粘度降60mPa·S左右。  相似文献   

6.
稠油低温乳化降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黑帝庙稠油埋藏浅,油层温度低(15℃)的特点,以乳化稳定性和降粘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剂筛选,二元复配筛选、正交试验等工作,筛选出适于大庆黑帝庙稠油的乳化降粘剂配方:表面活性剂组合物0.5% NaOH0.3%,水相为配制水(总盐度4456mg/L),该配方降粘率可达92%以上,且其形成的稠油乳状液易破乳脱水。  相似文献   

7.
陈太平 《湖北化工》1998,15(1):22-24
研究了降粘剂对稠油乳化流动性的改善,并对乳化降粘剂进行了筛选,认为SPCP降粘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价廉降粘剂,并研究了其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8.
降粘剂对稠油乳化流动性的改善及其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降粘剂对稠油乳化流动性的改善,并对乳化降粘剂进行了筛选,认为SPCP降粘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价廉降粘剂,并研究了其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嘏稠油粘度高难以开采的问题,文章俐:究r表面活性剂和催化荆复合用于稠油蒸汽开采的复合降粘体系。以新疆稠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含水牢进行了测定,在油水比为7:3的情况下,控温,探究加碱量与粘度的关系,确定了稠油的最适加碱量。利用HLB值法确定出了新疆稠油乳化的最佳HLB值为12.98,通过与多种未知HLB值的表面活性剂之间按不同比例的复配实验,分别确定出了表面活性剂OP-10、TX-10、FJC的HLB值分别为15.15、13.94、12.05。根据其形成乳状液的最佳HLB值,得到了该稠油的乳化降粘体系的两种配方,再进行耐高温实验,最终确定了乳化配方体系为30%OP-10+70%FJC,降粘体系在水相中的最佳加量为0.8%。降粘率达到95.56%。  相似文献   

10.
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针对目前超稠油加热降粘工艺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采用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为了保证油样具有代表性,分别在锦州采油厂联合站进站管线和21#采油平台井口取样阀取稠油样品,进行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试验,乳化降粘试验结果表明,稠油温度在40~80 ℃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温度、油水比和乳化降粘剂R-1,R-2的用量对河南G7412井超稠油HN降粘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R-1和R-2对超稠油HN的降粘效果,两种降粘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温度在70℃,用量为0.9%,油水比为4∶6,R-1的降粘率可以达到99.88%;温度在90℃,用量为0.9%,油水比为7∶3,R-2的降粘率可以达到98.92%。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超稠油HN加入R-1后降粘效果明显是由于减少杂环或胺基形成氢键的数量,从而降低了胶质与沥青质之间的缔合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10):1909-1912
以二乙醇胺、环氧氯丙烷及十八酰氯为单体合成了一种枝型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并通过红外表征其结构。得到了该降粘剂的最佳合成条件如下:n(二乙醇胺)∶n(环氧氯丙烷)∶n(十八酰氯)=1∶3∶1,第1阶段二乙醇胺与环氧氯丙烷的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40 min,促进剂的加量0.8%(占二乙醇胺和环氧氯丙烷总质量百分数);第2阶段用十八酰氯接枝的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为6 h。考察了不同温度、不同加量下降粘剂对原油的降粘率,在60℃的条件下,当加量为750 mg/L时,原油的降粘率最高可达43.06%,表现出明显的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15,(10):1909-1912
以二乙醇胺、环氧氯丙烷及十八酰氯为单体合成了一种枝型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并通过红外表征其结构。得到了该降粘剂的最佳合成条件如下:n(二乙醇胺)∶n(环氧氯丙烷)∶n(十八酰氯)=1∶3∶1,第1阶段二乙醇胺与环氧氯丙烷的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40 min,促进剂的加量0.8%(占二乙醇胺和环氧氯丙烷总质量百分数);第2阶段用十八酰氯接枝的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为6 h。考察了不同温度、不同加量下降粘剂对原油的降粘率,在60℃的条件下,当加量为750 mg/L时,原油的降粘率最高可达43.06%,表现出明显的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11):3069-3073
介绍了稠油高黏的原因及性质特点;阐明了表面活性剂主要依靠乳化作用以及乳化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类型乳液降黏;叙述了油溶性降黏剂与胶质、沥青质之间以强氢键、溶剂化层和溶解剥离方式进行降黏;综述了催化改质降黏中断键、加氢、以及轻烃溶剂作用降黏。并对降黏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随着稠油降黏剂技术的发展,各降黏剂机理的逐步完善,降黏剂在稠油油田领域的应用定会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16,(7):1367-1371
综述了稠油开采及运输过程中所运用的化学降粘剂,主要包括水溶性降粘剂(多为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降粘剂两大类。讲述了加碱降粘的机理和存在的问题,水溶性降粘剂中表面活性剂的降粘机理和应用,介绍了抗温性抗盐性较好的几类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其包括非离子-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水溶性两亲聚合物、Gemini表面活性剂;油溶性降粘剂在稠油分子中溶解、分散、渗透等机理,以及近些年油溶性聚合物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降粘剂发展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7):1367-1371
综述了稠油开采及运输过程中所运用的化学降粘剂,主要包括水溶性降粘剂(多为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降粘剂两大类。讲述了加碱降粘的机理和存在的问题,水溶性降粘剂中表面活性剂的降粘机理和应用,介绍了抗温性抗盐性较好的几类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其包括非离子-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水溶性两亲聚合物、Gemini表面活性剂;油溶性降粘剂在稠油分子中溶解、分散、渗透等机理,以及近些年油溶性聚合物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降粘剂发展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稠油乳化降黏开采用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稠油乳化降黏及筛选适合特定油品的理想稠油乳化降黏剂(目标活性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综述了稠油乳化降黏用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常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类型。依据目标活性剂的两大必要性能特征参数(HLB值和PT),概述了用HLB值法及PIT法筛选目标活性剂的方法。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了筛选目标活性剂的具体实验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19,(10):2308-2311
以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马来酸疏水长链单体制备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烷基疏水单体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及单体浓度、含量、摩尔比等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溶性高分子乳化剂的测试中,以油水体积比7∶3,加量为0.08%时,乳化降粘效果超过98%,在常规33 000~45 000 mg/L矿化度下,对降粘效果影响较小;矿化度超过100 180 mg/L时,乳化效果明显受到矿物离子的抑制。在180℃和24 h处理后高分子乳化剂降粘率下降约3%,维持在95%以上,分子结构在高温下保持较好,依旧具有很好的乳化稠油能力。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10):2308-2311
以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马来酸疏水长链单体制备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烷基疏水单体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及单体浓度、含量、摩尔比等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溶性高分子乳化剂的测试中,以油水体积比7∶3,加量为0.08%时,乳化降粘效果超过98%,在常规33 000~45 000 mg/L矿化度下,对降粘效果影响较小;矿化度超过100 180 mg/L时,乳化效果明显受到矿物离子的抑制。在180℃和24 h处理后高分子乳化剂降粘率下降约3%,维持在95%以上,分子结构在高温下保持较好,依旧具有很好的乳化稠油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溶性稠油降黏剂存在的选择性强和降黏效果差等问题,通过乳液聚合方式合成了一种阴离子型的多元共聚物油溶性稠油降黏剂,最佳合成条件为:在氮气的保护下,n(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n(甲基丙烯酸长链酯)∶n(苯乙烯)∶n(丙烯酸)=1∶10∶6∶5,引发剂加量0.5%,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70℃,单体浓度25%。该降黏剂对多种稠油都具有一定降黏效果,尤其对含水率高的稠油效果更好;在50℃条件下,降黏剂加量950 mg/L时,降黏率可达59.29%。考察了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加降黏剂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了其降黏机理:降黏剂加入后,降黏剂分子与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发生作用,消弱了胶质沥青质聚集体间的氢键结合能力,改变了原有聚集体的空间网状结构,从而降低稠油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