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湿磨法制备WC-10%Co混合料过程中分别使用自行设计的七面体球磨介质和传统球形球磨介质进行对比,研究其球磨效率和球磨方式,并通过烧结后合金的性能来分析不同的球磨介质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球形球磨介质相比七面体球磨介质能提高球磨效率;七面体球磨介质的球磨方式更容易给粉末带来活性,导致混合料放置过程中增氧趋势增大,使得钴磁偏低,增加0.2%石蜡便可阻止粉末的氧化;七面体球磨介质适合制备原材料费氏粒度大于5.0μm的混合料,球形球磨介质适合制备原材料费氏粒度为0.8~5.0μm的混合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系统地研究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研磨体、研磨介质及球磨工艺参数等因素对高硅铝合金混合粉末粒径及形貌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球磨转速对机械合金化后粉末粒径有显著影响,且随着球磨转速的增加,粉末的中粒径逐渐增大和粒度的分布范围逐渐变宽、均匀性越差;在本实验条件下,采用聚氨酯球为研磨体、酒精为研磨介质、球磨时间12 h、球磨转速150 r/min、球料比15∶1条件下进行机械合金化可获得中粒径为5.78 μm且分布均匀的高硅铝合金混合粉体.  相似文献   

3.
高能球磨工艺对Mo颗粒尺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能球磨不同工艺对Mo粉末颗粒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无水乙醇作为球磨介质进行湿磨以及提高球磨的转速都可有效的降低Mo颗粒的尺寸。而且球磨初期Mo颗粒迅速细化,到10h左右,粉末粒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W-Ni-Fe高比重合金纳米晶预合金粉的制备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制备W-Ni-Fe高比重合金纳米晶预合金粉,研究了不同的球磨介质(研磨球)包括硬质合金球、不锈钢球、钨球和球料比以及不同的保护气氛N2、Ar等对球磨后粉末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分析了粉末相变化、晶块尺寸和晶格畸变。采用SEM和EDX对球磨后粉末形貌和颗粒成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能球磨法制备钨,铁纳米粉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维平 《有色矿冶》2000,16(5):40-43
实验研究中,以粗颗粒钨、铁金属粉为试样,采用高能球磨机对其进行超细粉碎研究。实验过程中,按正交表L8(2^7)安排了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确定了制备金属纳米钨、铁粉末的最佳球磨时间、球磨介质和球料比,并确定了各因素对球磨过程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步脱脂法(溶剂脱脂和热脱脂)脱除316L不锈钢粉末注射成形坯中的石蜡基成形剂,对溶剂脱脂工艺和脱脂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氯甲烷、溶剂汽油、四氯化碳3种不同的溶剂中,溶剂汽油具有较优异的脱脂效应:选择合适的温度可提高脱脂效率,注射坯在50℃的溶剂汽油中脱脂5 h,石蜡脱除率可达80%以上,并且坯体形状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7.
W/Cu 二元粉末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W/Cu微粉,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分布仪考察了球磨过程中粉末形貌、组织及粒度的变化,着重分析了球磨介质对粉末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偏钨酸铵、醋酸钴、有机碳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采用喷雾干燥-煅烧-球磨-连续还原碳化新工艺制备纳米WC-6Co复合粉。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粉末比表面积,XRD、SEM分别分析粉末物相和形貌,研究球磨工艺对钨钴复合氧化物粉末性能的影响以及连续还原碳化过程中粉末比表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连续还原碳化前进行球磨,可有效破碎粉末;适当增大球料比或延长球磨时间,可使粉末破碎效果更好,粒度分布更均匀,当球料比为10∶1、球磨时间为240min时,粉末破碎、分散效果最佳,比表面积为11.62m2/g;球磨后的钨钴复合氧化物粉末在连续还原碳化过程中发生团聚烧结、预合金化,生成平均粒度为80nm的WC-6Co复合粉。  相似文献   

9.
在真空条件下利用球磨技术获得Fe-Al合金粉末.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和SEM研究了高能球磨过程中粉末微观组织与形貌的演变规律;利用XRD分析了球磨时间对合金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Fe、Al混合粉末在变形和冷焊作用下颗粒粗化、密实,发生合金化;加工硬化导致了颗粒脆性化,在磨球的撞击下发生颗粒细化;庚烷作为过程控制剂可以减缓颗粒粗化,缩短球磨时间;经过30 h的球磨可获得3μm的Fe-Al合金粉末.  相似文献   

10.
Mo(Si,Al)2粉末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机械合金化由MoSi2,Mo和Al粉末合成了Mo(Si1-x,Alx)2粉末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相的变化和粉末的晶粒度,用扫描电镜观察球磨后的粉末形貌与粒度,并根据Burgio模式估算了生成Mo(Si,Al)2相的球磨能.结果表明MoSi2,Mo和Al混合粉经高能球磨5 h后生成了MoSi2和Mo(Si,Al)2,没有单质粉末剩余,也无Al-Mo中间相产生;球磨40 h后的粉末粒度为亚微米级,晶粒度在21 nm~40 nm之间,Mo(Si,Al)2相的机械合金化合成机理为类自蔓延反应,其生成所需的球磨能量约为15.4 kJ/g.  相似文献   

11.
The Ce-TiO2/KL (diatomite) ball photocatalyst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ased on the pretreated diatomite. The resuits showed that comparing with the crude diatomite, proper pre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its SiO2 pur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e surface of diatomite was clear with uniform pore structure and big pore size. With diatomite ball as carder, the supported Ce-TiO2/KL ball photo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the supported Ce-TiO2/ KL ball and Ce-TiO2/KL powder photocatalysts under various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in view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 tion rate of Rhodamine B (Rh B) solution.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the ball photocatalysts for Rh B reached 94.6% and could be reused for many times, which showed much better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than powder photocatalysts.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球磨过程中选用钢球、玛瑙球和氧化锆三种不同材质的磨球对SiC纳米颗粒在Al中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试验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用三种不同材质的磨球所获得的混合粉形态有很大差异。采用氧化锆磨球可以更好地使SiC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Al基体中,而用钢球和玛瑙球则易产生混合粉的团聚。对用氧化锆球进行球磨后的复合粉在773K的温度下加压100MPa热压烧结制得了组织成分均匀的块体纳米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与同成分的普通复合材料相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原位自生Al2O3增强钼基复合材料晶粒较大的问题,采用溶胶-凝胶与高能球磨相结合的方法细化复合材料晶粒,并利用SEM、XRD对不同球磨工艺所制备Al2O3/Mo复合粉末及复合材料的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Al2O3/Mo复合粉末颗粒由球状变为层片状再成为细小的球状,颗粒大小由约1.5μm细化为约500nm,其中的钼晶粒不断细化;高球料比所得粉末的分散性和破碎细化程度较好;转速提高使得粉末颗粒的尺寸均匀程度降低,且伴有结块现象,不利于粉末的细化。在球料比5∶1、转速300r/min、球磨时间60h条件下获得的复合粉末,经压坯烧结可制备出Al2O3颗粒为纳米级的钼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对在氮气惰性气氛下,利用废弃铝边角料生产片状铝粉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球磨过程中,废铝片通过钢球的微锻作用相互挤压分层、延展、细碎、最后形成片状铝粉,球罐中的钢球球径大小与片状铝粉的产出性能有着重要的关系,球径大的钢球研磨对铝粉的形成更有利;在球磨的前25h过程中,适当次数的间歇停机冷却球罐可以提高铝粉的细度;硬脂酸的加入可以减少铝粉与铝粉,铝粉与钢球或罐壁的摩擦,降低球磨效率。加入3%的硬脂酸作为助磨剂球磨效果最佳。所得片状铝粉可用于指纹鉴定,加气节能混凝土等。  相似文献   

15.
《粉末冶金学》2013,56(3):208-212
Abstract

The Fe–48 at.-%Al powder used for powder injection moulding (PIM) was prepar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 in a high energy planetary ball mill and subsequent vacuum annealing. The effects of stearic acid (SA) as the process control agent on powder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ometer,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dependence of solvent debinding efficiency of PIM feedstock on the powder characteristics was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low SA content for ball milling helps to prepare near spherical, coarse powder particles that exhibit good solvent debinding efficiency. On the contrary, a high SA content leads to thin layered, small particles with poor PIM solvent debinding efficiency. An intermediate SA content such as 1 wt-% makes the ball milled powder combine the advantageous characteristics for PIM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Ni50Ti50单质混合粉末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球磨时层状组织的形成与变化,并根据球磨过程中粉末塑性变形模型研究了层片间距与球磨过程中粉末塑性变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高纯氩气保护下采用高能球磨法对原子组成为Fe44Co44Zr3.5Nb3.5B4Cu1的混合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MA)实验,成功地制取了非晶合金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DTA)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Co系的混合粉末在MA过程中,通过原子之间的相互固溶、扩散可形成非晶态.此非晶合金的形成是晶粒细化、球磨过程中的缺陷、应力和致密堆垛结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与机械合金化的合成机理之一的扩散型机制相吻合.用非晶化的热力学条件判据和动力学条件判据对此合金进行计算,其结果也表明此合金已非晶化.  相似文献   

18.
球磨参数对制备纳米WO_3粉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三氧化钨陶瓷粉末,系统研究了球磨参数对粉末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球磨法可以制取纯度较高的三氧化钨细粉;球磨时间和球料比以能够使颗粒尺寸趋于稳定的范围时为佳,盲目延长时间、增大球料比起不到细化作用,相反会增加WC杂质的引入.  相似文献   

19.
将WO3、C和Mg粉末按摩尔比为1:1:3混合,在室温下用高能球磨法对其进行球磨,经XRD、SEM 和TEM分析表明, 在球磨到4.7 h时,WO3、石墨和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生成了WC和MgO粉末,之后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不断细化.球磨50 h后,得到WC晶粒度和颗粒度分别约为25 nm和100 nm的WC/MgO复合粉末.实验结果和热动力学分析表明,WC/MgO的合成是一个自蔓延反应过程,此反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