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聚落中的街道网络是构成整个聚落空间形态的骨架,街网的衍生展示了传统聚落有机生长的过程。街道极坐标直方图是一种可反映聚落街道方向频率的图示,未加权与加权的图示共同揭示聚落街道方向、长度等特点。方向熵作为街网离散程度的度量,既可以量化聚落演变过程中街网的秩序,也可以比较分析不同聚落街网的混乱程度与共异。以此新型的街网可视化与量化方式对河北当泉村街网进行研究,并对同地域的五个传统聚落做对比分析,发掘传统聚落街道的内在发展规律及不同聚落街网形态的共异,以期为聚落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3.
4.
传统聚落及民居凝结着在地居民的经验智慧, 是在地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彝族民居中的火塘、厦子等典型空间的功能属性逐渐湮灭,其精神属性也无从归属,加剧传统地区建筑特色的日渐消退。将分形同构应用于楚雄彝族聚落空间定性分析,通过探究实例中空间形式在不同尺度和层级上的相似性,以及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不同层级间存在的相似特征,进而归纳出空间形式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和宗教习俗的高度一致性,并总结出基于这种分形同构的楚雄地区彝族聚落空间秩序定性分析方法,选取李方村重新构建承载集体记忆的各层级人居空间,探索分形同构视角下营造新型民居及聚落的可能性,为现代地域建筑特色的探索创作提供更多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聚落遗产保护评价是聚落振兴工作当中的重要一环。而量化准则是评价体系客观、准确与否的重要指标。该文以国家法制法规及先前的研究为依据确定基础指标,分别采用网络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权重,然后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优化综合确定指标最终权重,并利用GIS采集各类型数据,拟建了一套较新、较客观、较理性的传统聚落历史文化保护量化评价体系,利用多种技术最大程度减少了历史聚落保护评价中的主观因素。最后利用该保护评价体系对河北井陉五个传统聚落进行保护评价并得出结论及建议,可对传统聚落历史资源的保护工作与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地聚落是传统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阐述了山地传统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的基本构成和相应特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是实际的社会行为,主要依靠社会行为理论指导实现.在此基础上,以河北省山地聚落没口峪村为例,借助"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长沙市清水塘街道为案例,通过对其场所空间特征分析找出其作为文化街的现有特色,结合对其转型动因阐释以及转型内容的分析,综合评估其从古玩文化街到书画艺术文化街转型发展的优势与问题,并提出相应规划优化建议,以期对清水塘街及其它特色文化街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入手,以城郡型传统商业聚落泉州古城为考察对象.研究当地以铺境单元为表征的祭祀圈对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从“社会-空间”过程的角度认识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通过分析泉州铺境空间的形成过程及其社区特性,探讨历史变迁中传统城市聚落的社会空间与形态空间的互动与变迁。本研究可作为一种新的聚落研究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泰宁县古城核心区的明清城镇型多姓氏混居聚落始建于明代遗存至今。其宗族组织对聚落空间的形成影响深远,反映在聚落空间中,且聚落空间见证了封建社会末期宗族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通过解析宗族组织影响下传统建筑形成的聚落空间,分析宗族组织对聚落空间的影响与作用,探索宗族组织与聚落空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宗族组织视角下对泰宁古城传统聚落空间的解读,揭示了宗族组织影响范围缩小、对聚落空间影响力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当前青海省班前村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造成传统藏族村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该文试图从藏传佛教思想入手,研究传统村落,探索藏传佛教与村落布局的关系。对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及进一步理解传统村落的整体价值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凯  何沁遥  张宝文 《风景园林》2020,27(3):103-106
乡土聚落是国土景观的空间单元,是国土景观多样性、独特性的载体,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以云南省元阳县垭口村为例,研究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乡土聚落。依据文化景观的研究主线,从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2个方面研究垭口村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垭口村哈尼族人以农业为主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最后,从乡土聚落景观格局和文化体系2个方面研究垭口村乡土聚落人文自然系统,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结果的研究。对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下的乡土聚落研究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维持国土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保护文化多样性等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伟  陈大乾 《四川建筑》2013,(5):67-70,73
采用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轴线分析法,即通过连接值、平局深度值及集成度等三个变量以辅助对都江堰同乐村民俗风情街街区的规划与设计,为小城镇街区的规划设计提供理性的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珠三角地区的乡村呈现出多元演进的模式。不同主体的介入将会引发村落外部环境、内部要素之间的分化和重构,进而影响乡村聚落更新路径和模式的合理选择。该文以乡贤参与为视角,选取佛山三水岗头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以及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岗头村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更新发展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在主体参与的机制下,探索乡村聚落格局优化与调控策略,并为珠三角乡村聚落更新与营建过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首先对传统聚落既存的小尺度交往空间的类型进行总结归纳,进而以英谈村为例,从形状尺度、界面、内部设施等几个方面分析传统聚落和谐交往空间形成的影响因素。从没有规划师的聚落外部空间的营建中吸取智慧和经验,以求为现代住区和谐交往空间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青木川古镇的聚落形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提炼总结出在现代人居环境中有利的主要因素,为更好的建设和营造现代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海岛四面环海的地理隔绝性导致聚落的生产、生活功能紧密依附自然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立体人居模式.本文以平潭白青乡为研究对象,依据地理信息数据及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揭示人地关系视野下海岛环境中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演化特征,总结海岛聚落空间形态的独特性,以期对当代海岛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先人在长期的水灾害斗争及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城乡水系统,积累了许多具有生态价值的生存经验,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聚落水适应性空间格局。基于区域与城镇尺度,从区域水文条件、防洪需求和水资源约束三个方面,以台儿庄古城为例,对传统聚落水适应性空间格局进行归纳和分析。传统聚落水适应性营建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与生存的艺术,将对当代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产生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小斌  石庆旵 《华中建筑》2013,(12):165-167,171
传统聚落民居如徽州民居建筑是经过地域传统文化长久地演变、浸染、沉积而形成的,汉族民众生活的聚落空间文化,受宋明理学的长期影响塑造了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的布局特点,包括传统家庭伦理及文化综合影响,涉及到对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与空间位序的布局安排,以及街道里民居空间的退让、高低的设计布局等关系的调整,都具有多层次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试图建构对传统聚落民居正确的营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