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土工基础》2016,(3):328-332
以福建省浦城高速公路某滑坡治理工程为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圆形与矩形截面门架式抗滑桩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采用滑带土强度折减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截面桩的受力和变形特性。以圆截面桩为例探讨了桩身材料以及桩顶连系梁的刚度对桩身位移和内力的影响。分析表明:相同截面积和埋深情况下,圆形门架桩抗滑能力优于矩形门架桩,而且能有效减少配筋;对于门架式抗滑桩滑坡推力不仅可通过连系梁从后桩传递至前桩,而且会通过桩间土来传递,现行简化分析方法中无法合理考虑,因此应尽量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抗滑桩桩体采用高强混凝土的意义不大;在保证前后桩可靠连接的条件下,连系梁不宜太厚,可取0.5~1.0倍桩的截面高度。  相似文献   

2.
王丰 《四川建筑》2014,(3):137-139
文章主要在现有门架式双排抗滑桩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计算模型,利用弹簧模拟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对前后排桩的作用;同时利用接触单元模拟滑动面以下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做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门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是由前排桩、后排桩及桩顶冠梁共同作用的空间组合围护结构,这种围护结构主要是发挥组合桩的整体刚度和空间效应及桩土的协同作用,其三维空间效应显著.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该种围护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从而分析门架式双排桩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以及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
探究了锚固深度、连梁刚度等设计参数对滑坡体位移与桩身位移和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连梁刚度增加,滑坡体位移、桩身位移和最大应力都会减小,但增至1. 5倍桩基刚度后,都有趋于定值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一种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计算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对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设计要点,指出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具有侧向刚度大、桩顶位移小的特点,在边坡剩余下滑力大时能取得良好的抗滑效果。  相似文献   

6.
《土工基础》2017,(2):175-179
为揭示护壁结构在抗滑桩-滑坡体系中的作用,建立了抗滑桩-护壁-边坡三维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截面抗滑桩和护壁加固不稳定边坡的安全系数、抗滑桩的位移变形以及内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考虑护壁结构的抗滑桩-边坡体系中,圆形截面抗滑桩比矩形截面抗滑桩安全系数高;(2)护壁引起桩身内力的重新分布并分担了部分的桩身剪力和弯矩,因此在进行抗滑桩设计时,应该考虑护壁在抗滑体系中对整体式桩身结构承载力的贡献能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天津软土地区,深大型基坑采用双排桩的方式结合水平支撑不仅施工量大、难度高,而且造价很高、工期长.而单纯采用双排桩支护形式往往基坑的安全稳定性不足,因此采用双排桩支护与基坑预留土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本文采用Plaxis软件,分析双排桩与预留土相结合的支护结构受力和位移,并比较单纯双排桩和单支撑形式在深开挖下内力位移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红岩滑坡双排抗滑桩施工过程中前、后排抗滑桩锚固深度的选取问题,基于FLAC3D程序,建立简化的双排抗滑桩数值计算模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通过在滑坡体边界施加位移的方法模拟作用在抗滑桩上的水平推力,对前排和后排抗滑桩锚固深度变化时双排抗滑桩侧向位移、弯矩、剪力和抗滑力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前排或后排抗滑桩锚固深度的变化对双排抗滑桩的侧向位移、弯矩、剪力和抗滑力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与所施加的边界位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h型抗滑桩工作性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德地区某一典型边坡支护工程为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分析了h型抗滑桩的受力、变形特性和坡体稳定性,与单排桩和门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桩的弯矩和剪力均在冠梁连接处出现突变,主桩上桩体在受力性能表现为悬臂梁受力特性,下桩体和副桩共同作用表现为刚架结构受力特性,在变形性能上可以发挥门架式双排桩的特性。即h型抗滑桩兼有单排桩和门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同时具有侧向刚度大、侧向位移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双排抗滑桩前后排桩的受力情况与桩顶连接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四种不同型式桩顶连梁的双排抗滑桩模型,比较各模型在相同滑坡条件下的变形及受力性状..分析得出:有、无桩顶连梁对桩身受力和变形有较大影响;桩预连接刚度增大在一定范围内会影响桩身剪力及弯矩最大值、桩顶反弯矩、桩顶位移等,但随着连接刚度的增大影响度会减小;前排桩分担的滑坡推力受桩顶连接影响较大。在滑坡治理工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桩顶连接方式,以取的更好的受力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双排桩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双排桩现有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双排桩分析模型,将双排桩之间土视为薄压缩层,并以水平向弹簧模拟,可以考虑两排桩间土层分布变化、压缩性、桩间土加固等对双排桩相互作用的影响,避免对前后排桩土压力分布做出人为分配。利用这一模型研究了双排桩与土的相互作用问题,计算实例表明,在参数取值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ABAQUS的抗滑桩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计算方法中,通常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设计抗滑桩,尽管国内外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做了不少的工作使该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结合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抗滑桩加固的边坡进行三维数值分析。通过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和稳定分析,揭示了埋入式抗滑桩相对于全长桩而言更具经济性和合理性,同时就桩间距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可以考虑桩-土之间共同作用,得到不同桩长和桩间距条件下治理工程的稳定性,计算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双排抗滑桩桩顶连接方式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双排抗滑桩有限元模型,分析桩顶连接方式对抗滑桩的侧向位移分布和内力分布的影响,找出最优的桩顶连接方式。桩顶的连接方式可分为无连接、同排相连、前后排相连和全连接等4种方式。通过对比这4种桩顶连接方式可知,前后排相连和全连接均可以使双排抗滑桩的变形相协调,弯矩和剪力分布更加的合理,能更好地发挥前后2排桩的抗滑效果,但是全连接增加抗滑桩的成本。选取同排相连和前后排相连2个工程实例,监测分析发现,同排相连时前排桩的侧向位移和弯矩均远小于后排桩,前后排相连时前后2排桩的位移和弯矩比较接近,这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吻合。在双排抗滑桩的设计中,建议采用前后排相连的桩顶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4.
简化双排桩桩间土加固体为实体杆单元,采用水平向的桩土作用弹簧与前后排支护桩相连接,考虑其抗剪及抗弯能力,在双排桩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前后排桩间土加固作用对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影响的方法。结合武汉市长江一级阶地基坑工程实例,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该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期为同类型基坑支护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深基坑工程中的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桩间土对前后排桩所受土压力的影响,对矩形和之字形排列的双排桩的前后排桩所受土压力的的取值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利用结构力学位移法和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出一种计算精度有较新改进的计算方法,为双排桩的设计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桩周土体位移的双排抗滑桩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设桩周土体位移沿滑坡体深度均匀分布,抗滑桩为弹性地基梁。基于单桩在桩周土体水平位移作用下的挠度解析解,通过引入桩顶连梁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建立桩周土体水平位移作用下的双排抗滑桩理论计算模型。在模型中,针对双排抗滑桩间普遍存在的“遮蔽效应”,通过定义后排抗滑桩与前排抗滑桩桩周土体位移比进行量化考虑,并将理论模型解析过程通过Matlab编程实现,建立简化的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对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桩周土体位移的双排抗滑桩理论计算模型与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的内力基本吻合。探讨理论模型适用的桩排距范围,发现桩排距较小时,模型内力计算结果精度较高,随着桩排距的增大,理论模型与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的内力误差变大。  相似文献   

17.
杨玲  黄建国  邓胜 《建筑机械化》2022,43(8):75-78+92
以云南省大关县翠华镇中学后部滑坡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勘探及试验资料,确定了滑坡灾害特征及岩土体力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从施工工艺、安全性、防治效果等方面对双排抗滑桩防治方法与注浆钢花管群+预应力锚索组合防治方法进行对比,得到注浆钢花管群+预应力锚索组合防治方法其施工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张广栋 《山西建筑》2011,37(20):79-80
针对水平荷载作用下双排抗滑桩排距对其受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桩距、桩数、受荷方式、桩顶嵌固等因素的影响,得出了双排桩的排距大于一定值后两排桩将不再相互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结合软土深基坑工程实例,深入地了解桩间土体加固对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性状的影响。采用双排型钢桩进行基坑支护时,前、后排型钢桩间土的加固可较好地保证前、后排型钢桩共同受力,且加固效果随前、后排桩间距的加大而增大,对型钢桩变形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桩间土加固削弱了型钢桩与连梁的连接刚度对型钢桩变形的影响,可更好地保证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迅速发展,门架式双排桩支挡结构可以满足在小空间范围内解决大高差的要求,得以广泛应用.采用有限元软件,结合实际工程,构建门架式双排桩结构体系,研究发现:前后排桩桩身弯矩呈左右镜像的S型分布;前桩承担了更大的剪力与弯矩,结构设计过程应对前桩进行加强;随着桩径增大,桩身弯矩也增大;适当增大排距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