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邱文  贺利平  钟乐  王姗 《风景园林》2023,30(4):78-86
【目的】城市公园能显著提升城市人群的健康福祉水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其公平分配是城市尺度下环境正义领域研究的关键议题之一。【方法】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例,从路网、公园吸引力、出行概率、出行模式4个维度优化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各居民点的公园可达性,引入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公平性指标以及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对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异情况进行测度。【结果】结果表明:1)南昌市各区域间公园可达性水平分异显著,新区和旧城中心区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2)公园可达性空间布局总体处于失衡状态,公园资源与人口密度失配;3)提升公园服务能力和降低居民出行成本均可以提升公平性,但通过降低居民出行成本获得的提升比较有限。【结论】通过提出公园可达性优化方案并进行绩效评估,可为优化公园空间配置、保障环境正义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艳霞  蔡祖亮 《风景园林》2023,30(1):110-118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推进低碳城市的发展研究一直是国际性热点课题,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不断提高居民出行的交通可达性是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方面。该文从土地利用与空间形态对城市交通影响、交通可达性对土地利用影响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发展与城市公共交通整合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理论成果及发展动态进行了比照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可达性组合函数模型对城市空间可达性进行量化研究,并加强对主要公共交通沿线区域空间形态模式的研究,有效提高城市空间的可达性与集约度。  相似文献   

4.
将南京都市区划分为5个圈层和566个交通小区,采用南京都市区2006年土地使用现状数据,用区位熵采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机会数,根据机会累积可达性测度方法,计算了20、40和60min三种阀值下的自行车、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空间可达性.结果显示:①在当前建成环境下,交通方式的空间可达性呈同心圆模式;②小汽车相对于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可达性优势非常明显;③尽管公共交通在长距离或长时间出行中,相比自行车有一定优势,但是在近距离或短时间出行中,可达性优势很微弱;④在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中心城圈层和外围圈层,公共交通的可迭性小于自行车,说明当前的公共交通设施供给与土地开发模式不利于公共交通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次研究采用增强型两步移动搜索法(E2SFCA),评估在主要出行方式下的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本次研究的区域选择格拉斯哥市,一个英国的中型城市。本文首先对居民的出行偏好进行分析。此后,基于ArcGIS建立格拉斯哥市的交通网络和OD成本矩阵。在经过E2SFCA的运算之后,每一个数据单元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关系被计算出来并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达性。最终,地理加权回归(GWR)被用于模拟理论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达性分布状态,与理论值不符的地区被找出并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出行模式下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达性存在差异。本文可对格拉斯哥市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设施的改进计划提参考意见,也可为同类决策机构在考虑公共设施布局等相关的空间决策时提供研究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观个体行为的城市公共服务消费空间研究,有助于从需求角度审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有效性及公平性。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系统探讨转型期城市居民的医疗服务消费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居民对公立和民营医疗服务消费的可接受距离差异显著,医疗消费出行空间随年龄增加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较高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城市居民医疗消费空间更大,且外来人口比户籍居民出行距离更远,出行方式选择是医疗消费空间差异的关键。总体上看,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了三带四圈层的空间结构模式。因此基于需求导向视角,要求城市医疗服务设施配置逐步完善城市居民基本医疗消费空间的混合供给、提升一般医疗消费空间服务品质、提高重要医疗消费空间利用效率和凸显关键医疗消费空间服务特色,共同促进城市医疗服务的公平及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合理与公平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ArcGIS网络分析法,选取机动车、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四种交通方式来定量评价乌鲁木齐公园绿地可达性,并对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近距离或短时间出行中,机动车相对于其他三种交通方式可达性具有一定优势,其次为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步行可达性最差。但在远距离或长时间出行中,非机动车的可达性优势逐渐凸显出来。近七成的居民采用非机动车30min,机动车和公共交通20min的方式到达最近的绿地。乌鲁木齐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较好,部分区域的绿地布局不够合理,四种交通方式下可达性分布都呈现出以绿地入口为核心的类辐射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集中讨论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包括中国的城市,应当严肃考虑的三方面核心内容:积极提升公共交通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动化交通方式的公交优先政策;提升可达性原则,促进紧凑、混合、步行者友好的城镇化模式的土地使用措施;以及在方式、空间和时间各方面重新分布出行的需求管理计划.使用国际上的实例和小规模的研究来强调匹配机动化目标和可达性、可持续发展、宜居性原则的重要性,以及追求供给和需求战略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亦庄轻轨是一条联系市中心地区和亦庄新城的轻轨线路,它将成为亦庄重要的对外客运通道,本文从TOD的角度对亦庄轻轨线(L2)的路线、车站设计、土地开发、停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TOD是以公共交通为依托,创造城市交通和土地协调发展的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利用公交系统所提供的良好的可达性来加强公交站点周边地块与已经成熟的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利用站点周围地块出行方便、人流量集中的特点来对其进行最大效率的土地开发.同时还可将土地升值所产生的利润回报交通及其他服务设施的建设,循环往复地刺激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绿地为购物娱乐设施消费能力较低的低收入者提供休息、交往、游乐的免费活动场所,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研究区内低收入者基于步行、自行车、公交三种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区位熵的方法,分析公园绿地分布和低收入人口的相关性和空间匹配程度及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交通方式下研究区内街道的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呈现出低收入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特征;(2)公园绿地可达性与低收入人口分布呈现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在公园绿地规划布局选址时没有把低收入人口的出行便捷程度考虑在内;(3)基于公交交通方式下研究区内公园绿地分布和低收入人口分布呈现出空间匹配的格局,而中心城区低收入人口集聚的街道基于步行方式公园可达性较差,需要在这些区域增加规划公园绿地及其之间的绿色廊道来实现区域公平。  相似文献   

11.
以交通可达性理论为指导,对无锡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并从步行、私人汽车出行、公交出行三种交通方式对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评价,总结公园布局特征,旨在从公园可达性角度指导公园区域设计。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可达性和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高铁)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大幅缩短城际、省际客运交通时间,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然而目前关于高铁对全国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交通和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尚不明晰。本研究选取266个城市,获取2006年无高铁和2014年高铁网络基本形成的铁路出行时间和GDP数据,从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一是比较高铁开通前后266个城市的平均出行时间变化的差异;其二是应用可达性重力模型,用可达性变化来度量高铁对中国区域经济影响的差异。可达性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完成。结果显示高铁影响的双重特性:一方面提高全国可达性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改善西部和中小城市的可达性;另一方面,高铁因其技术特性产生"廊道效应",有高铁城市和廊道沿线城市,其受益远高于无高铁城市,这加大了空间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和省、地政府应考虑相应政策措施以减小高铁发展带来的地域差增加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集中讨论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包括中国的城市,应当严肃考虑的三方面核心内容:积极提升公共交通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动化交通方式的公交优先政策;提升可达性原则,促进紧凑、混合、步行者友好的城镇化模式的土地使用措施;以及在方式、空间和时间各方面重新分布出行的需求管理计划。使用国际上的实例和小规模的研完来强调匹配机动化目标和可迭性、可持续发展、宜居性原则的重要性,以及追求供给和需求战略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对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高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在精细空间尺度下对人本视角思考不足的问题,从供需两方面同时改进模型,并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模型从供给方改进,增加了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内服务功能多样性指标,用以衡量公园吸引力;从需求方改进,引入Huff模型,考虑了人们对公园绿地主观选择概率。以成都市三环内为例,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及供需现状,结果显示:1)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西高东低”;2)可达性高的区域呈团状聚集分布;3)区域内供需关系不理想,“供给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区域总面积占比89.49%;4)供需较好的区域聚集在东坡街道及其周边。基于评价结果,对供需失衡区域进行分类,并针对性提出近期微更新、中远期规划及长期适配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人口迅猛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共交通站点的空间可达性对引导公交出行起了关键作用。研究分析了影响公交站点可达性的主要因素,针对城市道路网的密集程度对公交站点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借助Arc GIS,以道路网、公交站点数据为基础,对公交站点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城市不同站点的空间可达性水平,为城市规划选址分析、公交优化等提供了定量化的公交空间可达性信息。  相似文献   

16.
调查分析了长沙市的现状,以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为研究基础,利用TransCAD仿真软件构建了长沙市"四阶段法"交通需求模型,并基于不同的交通模式,对目标年长沙市交通状况进行预测,通过指标测算,论述了长沙市选择公共交通模式的必然性,提出了实现公共交通模式的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17.
满足居民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是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绿色低碳出行水平的重要途径,研究公共交通线路可达性可以作为相关决策的前提。本文尝试借助GIS平台将兴趣点作为背景,利用综合到达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厦门岛内常规公交线路的可达性进行评价,并对公交线路可达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的规划实践越来越重视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且愈加关注自行车的出行品质。文章在传统的时空可达性概念基础上,提出融合自行车出行质量的骑行可达性指标,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为实证案例,从可达性的供需视角(即公园角度和交叉口视角出发)分析公园的15分钟和30分钟骑行质量可达性,并与传统可达性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上海中心城区公园周边地区的骑行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无论在供给视角还是需求视角,公园的骑行质量可达性均与传统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以其运量大、速度快、价格便宜的优势,逐渐成为城市快速客运交通系统的主体.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与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息息相关,运用空间句法模型结合合肥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对合肥市近期轨道交通线路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对重要站点的可达性进行微观精细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考虑城市快速公交具有运行线路明确、受其他交通方式干扰小的特点,作为人们出行选择的重要地面交通方式,对其规划线路进行可达性分析,并从协调合作角度对近期合肥市轨道交通优化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GIS软件,以太湖流域的无锡蠡湖滨湖区域为研究主体,定量分析城市滨湖空间的可达性和市民出行的便捷性。进行市民在步行、机动车交通模式下至各滨湖空间的可达性分析,探讨在可达目标下,滨湖通达要素、滨水空间格局和保障市民享用滨湖景观公平性的关联性。研究从市民的出行和感知出发,探究可达性评价方法,为促进城市滨湖空间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