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2):435-438
系统梳理了微塑料进入淡水环境的路径,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微塑料对内陆地区生态环境的危害,以及微塑料污染的控制方法。淡水环境中微塑料分布与人类活动存在紧密联系,微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目前针对微塑料污染的控制措施很少,亟需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建议探索利用污水处理厂来高效去除微塑料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陈兴兴  刘敏  陈滢 《化工进展》2020,39(8):3333-3343
微塑料由于比表面积大、疏水等特性长期停留在淡水系统中,淡水中微塑料污染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微塑料的环境风险,本文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微塑料对污染物的吸附以及微塑料对淡水生物造成的生物毒性和微塑料污染的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微塑料来源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它们广泛分布在水库、湖泊、河流等水域,其中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季节和水文特征等影响微塑料在淡水中的分布。微塑料对重金属、多环芳烃等传统型污染物和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吸附,而且微塑料的吸附行为与微塑料的性质、污染物的疏水性以及环境因素,如水环境的pH、离子强度、温度和溶解性有机物等有关。此外,微塑料可以在淡水生物体内积累并对水生生物造成物理、生化等方面伤害,同时微塑料可以携带污染物引起复合效应。因此微塑料污染需要加以控制,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源头控制、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去除和微塑料污染的修复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为粒径小于5mm的,对动植物、人类以及生态环境等产生危害的微型颗粒。本文从微塑料的来源、形态、分类、分布、危害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塑料垃圾,分布于陆地土壤、海洋环境、大气环境、海陆生物甚至生活饮用水中,对动植物、人类和生态环境具有直接危害和潜在危害,提出了直接对微塑料进行处理、通过截留处理塑料来避免微塑料的产生以及从微塑料的污染源着手等相对应的处理方法。微塑料研究存在认知和相关数据获取不足、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和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微塑料研究的建议和可行措施,以期通过对微塑料研究的分析,为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淡水系统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系统地综述了不同水处理技术(混凝、吸附、浮选、膜分离、高级氧化以及微生物降解)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效率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今后可行的研究方向,为如何有效去除淡水中微塑料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新兴的全球性问题.作为一种粒径很小的持久性有机物,微塑料可以通过各种外力如海洋及河流的运输、风力等遍布全球,已经危害到生态与人体健康.本文概述了水体、土壤以及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以及分布情况,并对微塑料在环境中产生的危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微塑料作为一种危害大、存在范围广、不易分解的新型污染物,已成为当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通过概述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类、特性和危害,分析并比较了常见微塑料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使用条件和原理。针对目前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预测了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微塑料在水环境中引起的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近年相关研究大幅度增加.文中基于文献统计分析,从水污染治理的视角,按时间进程分析文献发文数量及其内容变化,梳理和总结微塑料的研究进程及要点.结果表明:微塑料水样采集、检测与鉴别技术的发展有力支撑了对微塑料性状和毒性效应的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对微塑料污染危害认知的深入,治理微塑料...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微塑料的来源、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过程,分析评价了微塑料的毒性效应,探讨了混凝、高级氧化及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去除微塑料的研究进展。通过论述,揭示水环境中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风险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提出目前微塑料去除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为今后微塑料的研究做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微塑料是尺寸<5mm的塑料。微塑料污染已成为目前最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微塑料污染不仅会对水体和水生生物产生危害,还可能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依据近年来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类及间接危害进行综述,介绍了微塑料采样、预处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与应...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中将微塑料明确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其在海洋和内陆淡水中广泛存在,针对其污染特征的研究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但受限于对微塑料的研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其在水中的污染特征和机理仍不清晰。本文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水体中微塑料的样品采集、预处理和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了各个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可为未来水中微塑料污染特征的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归纳了常用的大气微塑料检测技术,包括大气环境中的样品采集、预处理和仪器检测技术,指出了现有技术的适用范围、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梳理了各技术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操作方法。针对现有大气微塑料检测技术普遍存在的不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大气微塑料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研,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淡水体系中微塑料丰度以及国际上微塑料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针对微塑料的分析和鉴定方法仍然有较多局限性,完善技术方法对研究微塑料在环境介质中的聚集和迁移过程有重要意义。建立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体系的生态毒理学评估方法和丰富基础数据库将是未来该领域的热点。学者专家应结合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分析鉴定难点,完善塑料制品的回收和废物管理,加强环境中微塑料浓度的检测,探究微塑料污染物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和食物网中的转移,不断完善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物的生物毒性效应与生态毒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广州化工》2021,49(16)
微塑料污染正在肆虐我们的生活,威胁生态和环境安全。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分析法和搜索引擎调研法对国内外微塑料污染的现状、检测方法和政策法规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微塑料的污染已经非常广泛,我国对微塑料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晚,微塑料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但现在还缺少快速、精准、便捷的检测方法,微塑料污染控制已引起国家重视,国家层面已推出了相应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5.
16.
水体微塑料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深、潜在危害大,已引起较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关于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已有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全方面的综述报道。介绍了水体微塑料的污染现状,重点归纳阐述了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常见的水体微塑料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物化法(高级氧化法、絮凝沉降法)、物理法(格栅截留法、高级过滤法)和协同去除法。其中,絮凝沉降法、过滤法和协同去除法对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效率较高。最后,针对实际水体微塑料稳定性较强、难以彻底去除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发展建议,认为高级氧化技术发展潜力大,各种技术对微塑料去除机理需重点探究,以优化技术方案,为我国微塑料污染水体的安全治理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它尺寸小,化学稳定性高,难降解,易吸附有机污染物。目前,微塑料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而淡水水域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环境的重要传输途径。因此,了解淡水环境中微塑料赋存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粒径小于5 mm微塑料被认为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更高且更容易被生物摄入,并对生物体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简述微塑料的来源,分析微塑料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各种化学消解方法在有机质环境中提取和分离微塑料的应用,阐述了不同方法对微塑料聚合物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环境,提出了微塑料今后分离提取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对现有关于城市污水处理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系统阐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来源、特征、类型及其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迁移与归趋情况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防止污水厂中微塑料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