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为例,对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建立计算评价模型,与现浇建筑进行碳排放分析对比,并针对装配式生产阶段进一步提出碳减排途径,对减排途径进行计算,确定减排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建筑物化阶段可减少碳排放量2.65 kg/m2。  相似文献   

2.
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左右,其中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该阶段碳减排刻不容缓。当前针对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研究较少,其物化碳排放特征不清晰。本研究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选取一栋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研究案例,并以同一地区、层数相近的一栋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住宅作为对比。计算分析两栋案例物化各阶段碳排放,发现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在建材生产、施工建造阶段有较大的减排潜力。整个物化阶段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案例的减碳率为34.30%,具有较好的碳减排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研判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碳排放案例的分析,探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能源结构特征和碳排放测算存在的问题,提出物化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和节碳量建议值,得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降碳贡献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链成熟程度、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以及运维拆除阶段的减碳意识和理念。从制度保障、规划设计、构件的预制运输、现场装配、运维和拆除等方面提出装配式建筑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重点战略已经转变为降低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绿色环保的装配式施工方式已经越来越成熟,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技术的技术更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量比较和分析对于数据统计有着重要的价值。文章通过不同阶段碳排放量的对比,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装配式建筑形式在碳排放方面的优势,为促进装配式结构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时间集中、绝对量大,是建筑节能减排的研究重点。构建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的计算模型,包括建材、设备生产与运输的CO2排放,以及施工过程的CO2排放。利用该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78栋办公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量。平均来看,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为326.75kg/m2;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碳排放明显增加,超高层建筑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是多层建筑的1.5倍;土建工程的碳排放量占到物化阶段的75%左右,而钢筋、混凝土、砂浆、墙体材料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土建工程的80%以上。分别以建筑层数和建材用量为自变量做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量的预测模型,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对比,发现以钢筋、混凝土和墙体材料为自变量的预测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6.
吴水根  谢银 《建筑施工》2013,35(1):85-88
装配式建筑结构对我国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实现建筑建设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其物化阶段的节能减排效果,并为其全寿命周期提供分析基础,在分析碳排放计算分类基础上,采用将施工活动划分为几个主要的碳排放源,然后统计各排放源的使用和消耗量。再通过装配式结构的建造流程建立相应的碳排放系统边界,将碳排放源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并根据常用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以及常用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强度,对每一项进行分类和计算,最后提出完整的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7.
物化阶段CO2排放时间较为集中且减排 潜力巨大,因此对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进行量化 研究具有必要性。目前,我国农村住宅砖混结构 仍为主流形式,制约了低碳农村的发展。为了阐 述现代夯土建筑采用“本土材料、本土技术”的 建造方式可有效节能减排。本研究在考虑现代夯 土建筑建造方式的特殊性和建造过程中数据清 单受人为统计水平限制导致结果出现差异性的 基础上,提出将排放因子法结合不同结构形式的 现代夯土建筑具体施工方式和广联达BIM算量 软件对建筑物化阶段进行精确建模,分析不同结 构形式的现代夯土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变化情 况。从环境可持续发展层面的碳排放角度,以现 代夯土建筑和普通砖混结构农宅为例,构建适用 于不同建筑结构物化阶段CO2排放的计算模型, 以量化出来的指标数据来评价前者的减排效果。计算得出,西南农村地区不同结构形式的现代夯土建筑在生产、运输阶段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分 别为177.63 kgCO2e/m2、264.7 kgCO2e/m2,施工阶段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分别为19.1kg CO2e/m2、 15.94 kgCO2e/m2;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结构形式现代夯土建筑建造阶段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分别 为196.73 kgCO2e/m2、280.64 kgCO2e/m2是传统砖混结构的1.7倍、1.2倍,此数据提供了现代夯土建 筑可以节能减排的依据,也为西南农村地区的住宅建设提供绿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的装配式住宅建设项目为案例工程,对预制装配生产建造方式的节能效益和碳排放进行研究。将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量化计算,分析了物化阶段碳排放路径及碳排放源,确定了碳排放的计算边界,通过基于过程评价法(Process-based LCA)确定了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化计算流程与计算方法,建立了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依据物化阶段的过程划分进行了数据收集,结合 IPCC 等机构发布的碳排放因子数据,计算得出案例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与传统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模型可为我国装配式住宅的环境性能评价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找到推进国内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政策导向与战略推进思路,通过对产业化住宅中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混凝土住宅与传统现浇剪力墙结构住宅的对比,构建在物化阶段产业化住宅节能节材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货币化收益模型。同时利用城镇化视角构建3~5年内国内人口与住宅存量影响下的住宅需求量模型,并与产业化住宅物化阶段节能减排收益模型相结合,形成“十四五”期间我国产业化住宅在物化阶段节能减排收益总模型。并对模型使用者在分析城际之间的产业化住宅节能减排收益差异、分析不同预制化率与费用标准对节能减排收益的影响方面提供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PC)住宅领域,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预制装配率(PAR)要求,定量分析PAR对建筑成本的影响对有效控制成本至关重要。以苏州市某住宅项目为案例,对比分析30%、35%、50%三种预制装配率情况下的装配式建筑方案,统计分析其相较于现浇建筑的增量成本构成,比较主要的PC构件的单位增量成本、单项增量成本以及增量总成本。研究表明50%、35%、30%预制装配率的PC建筑成本相较于现浇建筑增加了约为16%、12%、11%。  相似文献   

11.
基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物流运输、现场安装施工 3 个阶段资源能源消耗的基础数据,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系统核算了深圳市某装配式建筑的总碳排放量,识别了各个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最大(88%),主要由剪力墙和叠合梁的钢筋消耗引起,是预制构件碳减排的重点阶段,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次之(11%),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小(1%)。该结果可以为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维    卢玉南    覃英宏      谢金利    谭康豪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3,(3):20-29
为评价生物炭混凝土的CO2排放量,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构建了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过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生物炭混凝土从原材料生产到混凝土拆除废弃阶段CO2排放量化模型和生物炭混凝土服役期碳化-吸收模型,同时研究了生物炭按质量比例取代水泥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 m3C30生物炭混凝土的CO2排放量,并与普通C30混凝土CO2排放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炭作为一种碳负性材料,其碳元素含量越高,CO2减排效果越好; 当生物炭取代率小于5.0%时,研磨后的超细炭颗粒可以充分发挥填充和内固化效应,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生物炭混凝土生命周期CO2排放量随生物炭取代率的提高而降低,5%取代率的1 m3木屑生物炭混凝土相比普通C30混凝土,可减排CO266.5 kg,减排率为20.7%; 生物炭混凝土在服役期内因碳化吸收CO2占总碳排放量的1.8%~2.5%,而拆除废弃阶段由于混凝土的比表面积呈指数增长,碳化吸收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物化阶段具有碳排放时间集中、排放量大的特点,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关键阶段。因此通过界定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系统边界,采用简化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可以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快速计算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量。本文利用基于过程的清单分析方法,研究了129栋住宅建筑在物化阶段的建材碳排放量。统计结果显示,住宅建筑在物化阶段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按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14.66 kg CO_2e/m~2。其中,钢、商品砼、墙体材料、砂浆、铜芯导线电缆、建筑陶瓷、PVC管材、保温材料、门窗和水性涂料十类建材的碳排放量达到了建筑物化阶段总建材碳排放量的99%,是物化阶段碳排放最为主要的建材。其中,土建工程中钢、商品砼和砂浆这几种主要建材碳排放量在砖混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住宅建筑中趋势依次递增。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控制这十类建材的用量,选用低环境影响的建材产品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4.
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左右,其中,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总量最大,且强度高,该阶段碳减排是建筑减排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大部分建筑减排研究主要针对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对于轻钢结构建筑的研究较少,针对轻钢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研究更少。本研究构建了轻钢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选取北京某轻钢结构建筑为案例,通过计算物化阶段的碳排放,分析建材生产、运输、施工建造各阶段的碳排放,发现轻钢结构建筑在各阶段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钟春玲  蔡笑天 《砖瓦》2022,(8):56-59
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建筑行业的碳排放问题研究与减排治理探索也在有序展开。整体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从结构方面看可展示装配式与现浇式两种结构的优势,是建筑行业绿色减排发展的积极举措。基于此,围绕整体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展开研究,简要概述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后,分析整体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运算方法,并指出该类住宅建筑合理减排后的现实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拆卸及重组技术进行研究,以西藏某试验项目为例,研究了极端恶劣环境下的技术可行性,并开展了建筑物化、建造、拆除和重组阶段的碳排放分析,装配式技术在建筑生命后期的可拆卸和适应性再利用阶段更具有优势,节能降碳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住宅碳排放阶段分为建造阶段、使用阶段、维护阶段、拆除阶段.以预制率为36.8%的上海某项目为例,将装配式住宅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现浇住宅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装配式住宅在建造阶段、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明显减少,在使用阶段、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则和现浇住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根据碳排放系数法构建模型,结合工程量清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测算, 探讨预制率对施工阶段碳排放的影响, 深入探究工程造价、总建筑面积与碳排放总量的关系。以漳州某住宅楼为例, 探讨施工阶段碳排放的排放规律并提出减排路径。 结果表明: 施工阶段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一般土建工程;单位面积的碳排放在 671 kgCO2/m2左右波动,单位造价的碳排放在 2749.33 kgCO2/万元左右波动; 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的碳排放随着预制率的升高而增加; 碳排放总量与工程造价、建筑面积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杭州西站作为站城融合的大型交通枢纽客运站,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与节能减碳技术的应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计算分析,发现杭州西站站房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972.70 kg/m2,其中建筑运行占比74.11%,建材生产占比19.85%,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实现减碳234.49 kg/m2,总碳排放量下降24.11%,可以产生显著的减碳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建材采购和运输、建造施工、投产使用、拆除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碳足迹特征分析,构建钢结构工业厂房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结果表明,钢结构工业厂房在使用阶段和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9%,因此,这两个阶段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阶段。通过探索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工业厂房碳排放量,对比分析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工业厂房节能减排关键因素和阶段。期望通过建立钢结构工业厂房碳足迹核算模型,以帮助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并为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