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产业转移的原动力,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提,而产业转移也会促进技术创新的开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必须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促进承接产业与承接技术相结合、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示范区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广西梧州召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座谈会。会议深入分析了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交流了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研究探讨深入推进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合作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做好产业转移工作的有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出席会议并讲话。杜鹰主任指出,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推动我  相似文献   

3.
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既是东部地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陕西等中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陕西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 27 个工业产业为例,采用 2009—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和中部地区产业承接优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的重点行业选择。研究表明,中部地区产业梯度系数整体上偏低,且行业间差异较大。中部地区应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根据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定位,确定产业承接重点。中部各省在产业承接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服务外包从中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服务外包二次转移浪潮正在兴起,成为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在新一轮的全国产业转移中,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二次转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促进甘肃省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举措。当前要充分认识到承接服务外包二次转移的重要性,采取综合的、配套的措施积极承接服务外包的全国转移。在剖析甘肃省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意义和甘肃省服务外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甘肃省承接服务外包转移的SWOT分析,并结合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提出甘肃省承接中东部服务外包转移,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发展可以改变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的现状,但也会与武陵山片区民俗体育文化形成冲突。分析了武陵山片区民俗体育文化特点、资源优势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武陵山片区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武陵山片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基础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一一个新兴的经济区,当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依据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理论和连绵都市评价理论,在示范区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深入分析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下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产业转移、产业梯度转移的基础理论出发,探讨了江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承接产业转移选择标准、过度优惠政策和承接主体错位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正确处理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江西自身产业体系的关系,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标准,合理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保证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国家在安徽省紧邻长三角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10市59县(市、区)连成的城市带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以拉动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带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在承接长三角及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2001—2012年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测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与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并运用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动态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自2001年以来,皖江城市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承接产业转移水平总体上逐步提高;(2)皖江城市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与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3)从皖江城市带整体、"一轴"地区、"双核"地区来看,承接产业转移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单项Granger原因,承接产业转移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冲击响应为正且长期存在;(4)从"两翼"地区来看,当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和承接产业转移水平都较低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单项Granger原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冲击效应为正,且随时间推移而递减。研究证实了促进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但在不同地区应根据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沿海产业的"退沿进中"、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中部省份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处于产业低梯度区的河南如何承接产业转移,优化 产业结构,己成为河南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和严峻挑战.文章从分析我国东部产业转移 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之一,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转移能够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进一步联动发展和集聚.笔者聚焦天津市承接产业转移问题,通过梳理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文献,依托《天津市统计年鉴》等数据,计算天津市16个县区的接近度值,并划分梯度;通过计算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梯度系数,挖掘低阶梯区域具备产业承接的优势产业类型;并从促进天津市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为天津市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做出最合理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对我省汽车产业大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充分利用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借助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形成汽车生产集群,降低成本,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但承接产业转移中汽车产业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集群中的"柠檬市场"效应以及如何合理承接、合理布局转移的汽车产业增强两家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都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两家企业会遇到的问题。针对我省两大汽车企业的国际化现状和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的优势和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伴随着"一带一路"等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的出台,纺织产业转移已具有了全新的特点。今年以来,中西部承接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撑,推进产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但总体上看,承接产业转移的速度继续放缓;东部沿海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受到成本、环境和人才的制约和挤压,主动寻求转移延伸和本地升级相结合,东部转型升级已成为区域结构调整的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安徽物流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分析芜湖县物流业竞争力入手,提出芜湖县物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选择及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工贸易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已经形成.面对广大中西部省份的激烈竞争,湖北省要立足自身优势,大力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积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当地劳务人员就业观念,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出台。这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皖江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对于安徽省承接转移、创新共赢、实现跨越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如何推进企业发展,要在政府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体系建设、金融和人力资本服务、产学研创新建设和外部投资环境等方面建设完备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纺织服装产业转出广东已是大势所趋,其新一轮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正悄然加速。四川各级地方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针对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出的时间、规模等现状,结合四川纺织服装产业空间分布均匀、结构不合理等特征,正确认识,科学谋划,主动出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四川纺织服装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主流产业梯度理论来研究南通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分析了南通与台湾间存在区域间的梯度差,故能发生产业转移与承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通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动因、影响因素等,并进而提出了南通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