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EPDM为主增韧剂,SBS为辅助增韧剂,用共混改性的方法研究了共混材料。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交联剂,使橡胶相内部形成部分交联结构,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通过在材料中填充适量的滑石粉,材料的弯曲强度能够得到保证;并且还讨论了PP/EPDM/SBS的不同配比获得的材料性能基本接近汽车保险杠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EPDM/PP共混物老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赵永仙  任巍  王晓军 《塑料工业》1999,27(4):30-31,38
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改性聚丙炮共混物的性能,探讨了不同含量的EPDM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还探讨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抗氧剂对共混物耐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共混时间对反应性PP/EPDM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凝胶含量测定、力学性能试验以及熔体流动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共混(反应)时间对密炼法和挤出法反应性PP/EPDM共混合金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显示,适当延长共混(反应)时间不仅能提高合金中EPDM的交联程度,而且还能使交联EPDM颗粒粒径变小、粒度均匀、在PP连续相中的分布均匀性增加,从而有效地提高该合金的增韧效果及其他力学性能,提高合金的加工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对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产三元乙丙橡胶J3080P能够大幅度提高PP的常温和低温缺口冲击强度;PP基体的性质和EPDM的用量对增韧效果有明显影响。PP/EPDM共混合金发生脆韧转变所需的EPDM用量为20~30份。EPDM对PP增韧机理遵从银纹-剪切带机理。J3080P对PP的增韧效果优于日本产EPDM 501A。  相似文献   

5.
PP/EPDM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粉末PP/EPDM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热老化性能、压缩永久变形及流变性能。考察了滑石粉及炭黑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用量以20份为宜,PP/EPDM共混物有较好的压缩永久变形及热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PP/EPDM共混体系界面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采用马来酸酐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进行熔融接枝改性,将性后的EPDM与聚丙烯(PP)共混,对PP/EPDM和PP/EPDM-g-MAH两种共混体系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对比。运用Huggins参数、界面张力参数对界面状况进行了表征;运用扫描电镜(SEM)和偏光显微镜对共混物的冲击断口形貌以及结晶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探讨了界面状况与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流变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PP/POE及PP/EPDM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王勇  邱桂学 《塑料科技》2007,35(7):46-49
以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POE,乙烯-辛烯共聚物)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聚丙烯(PP)的增韧剂,研究了PP/POE及PP/EPDM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OE在加工性、增韧改性等方面比EPDM更具有优势。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一步探讨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PP/POE共混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PP/POE共混体系中,POE在PP连续相中形成均匀的海-岛结构,在PP粘度相近的POD可形成更加细化的分散相。加入20份的POE8180就可使PP/POE共混合金发生明显的脆韧转变,POE可在PP中引发大量银纹,有效提高PP的常温、低温冲击强度。POE对PP的屈服强度具有明显的缓降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动态硫化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EPMD/PP,确定了其最佳橡塑化,适合此体系的PP,硫化剂种类用量,硫化时间,温度。结果表明:最佳橡塑比为65/35,硫化时间10min,温度为180℃,硫化体系以硫磺硫化体系较好,硫化剂用量为1.5份。  相似文献   

10.
吴唯  浦伟光  李远 《塑料工业》1999,27(6):34-36,38
采用一步法和母料法制备了动态硫化PP/EPDM,进行了材料拉伸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分散相DPDM可提高材料的延伸性和韧性,PP的分子量决定了Ft、σy和σp;而拉伸后期是否出现σb和εt的二次屈服,则和EPDM的交联和形态有关。采用母料法和并用助交联剂,可达到增韧和保持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动态硫化增韧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动态硫化和简单共混增韧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形态结构、流动性能和脆韧转变。结果表明:动态硫化的增韧效率要比简单共混的增韧效率高;随着EPDM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均随之发生变化,流动性明显降低;简单共混物的橡胶颗粒尺寸随EPDM含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而动态硫化可以降低橡胶颗粒的尺寸;动态硫化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大约为0.3μm,简单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大约为0.2μm,并且动态硫化和简单共混物均在各自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处发生脆韧转变,验证了wu氏增韧理论。  相似文献   

12.
程实  胡凌骁  丁玉梅  杨卫民  谢鹏程 《塑料》2014,43(5):75-77,74
通过微发泡注射成型方法制备PP/EPDM(三元乙丙橡胶)/滑石粉复合材料制品,并研究滑石粉的含量对PP/EPDM/滑石粉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滑石粉的PP/EPDM/滑石粉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优于仅添加单一的EPDM的PP/EPDM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而且当PP/EPDM/滑石粉的质量比为79/21/4时,微孔制品的微观形态最好;且此比例的PP/EPDM/滑石粉微孔发泡制品与未添加滑石粉的PP/EPDM微孔发泡复合材料制品相比,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6%、4%。  相似文献   

13.
EPDM/PP热塑性动态硫化胶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阐述了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动态硫化胶的发展历史,制备工艺,微观相态结构,性能,加工技术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和三元乙丙橡胶增韧聚丙烯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mPE)代替三元乙丙橡胶(EPDM)对聚丙烯(PP)增韧改性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PE共聚物中的辛烯质量分数越高,其中对PP的增韧效果越好;随着共混物中弹性体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扯断伸长率增大。PP/mPE与PP/EPDM增韧体系相比,二者的拉伸强度差别不大,但PP/mPE的弹性模量和扯断伸长率稍低;与EPDM相比,mPE对PP具有较好的增韧效果,含有质量分数40% mPE的共混物试样在-30℃下的缺口冲击强度已超过纯PP的20倍,约是相同弹性体质量分数PP/EPDM的近9倍。另外,PP/mPE还具有较低的拉伸永久变形、压缩永久变形和蠕变变形。  相似文献   

15.
部分硫化的PP/LDPE/EPDM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部分硫化的PP/LDPE/EPDM共混体系的硫化体系、硫化温度、硫化时间以及碳黑、滑石粉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与硫磺的配合使用使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断裂伸长率和压缩永久变形降低;碳黑与滑石粉配合使用且配比为15/15时,共混物的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交联硫化体系对PP/POE/EPDM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PP/POE/EPDM)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交联前后不同POE/EPDM并用对比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及DCP/S硫化体系对PP/POE/EPDM体系进行硫化,研究了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EPDM可有效降低材料的硬度和断裂永久变形。助交联剂硫黄(S)对PP/POE/EPDM体系有较好的硫化作用,固定DCP用量为3份,S用量为0.4份时,体系力学性能最佳,交联对体系硬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EPDM与PP相容性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历史,物料特性对相容性的影响、制备工艺对相容性的影响、增容研究、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用三元乙丙橡胶改性聚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增韧聚丙烯的机理,讨论了影响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共混物韧性、刚性、流变性能、形态结构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设计和制造应用于汽车上的该种改性材料。  相似文献   

19.
EPDM/PP有机过氧化物动态硫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EPDM/PP有机过氧化物动态硫化体系,结果表明,由该体系制得的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0.
CaSO4晶须与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CaSO4晶须与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能、热老化性能、材料的和各向异性、流变性能,考察了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与晶须用量、界面特性、弹性模量等之间的依赖关系。应用SEM观察和DSC热分析以及TG热重分析研究复合材料结构-性能间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制约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