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多晶体的晶体学滑移理论,提出了计算不同织构组元,不同织构程度板材完整屈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面心立方晶体滑移特性而建立的矩阵形式的晶体弹塑性本构方程,根据滑移的泛函式,推导出了大变形条件下的晶体弹—塑性有限单元法的计算公式,并绘制了程序框图,对双晶铝试样采用八结点六面体等参单元进行了有限元计算,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考虑面心立方晶体滑移特性,晶格的转动,认为晶体的塑性变形是由滑移产生,且晶体内的弹性变形不受滑移的影响,并建立了计算模型。采用微观力学的方法,用矩阵形式推导了Jaumenn应力率的增量型的晶体弹—塑性的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晶体的晶体学滑移理论,提出了计算不同织构组元、不同织构程度板材完整屈服表面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同一织构板在不同方向拉伸时相应的塑性应变比R(θ)值和屈服应力比σ(θ)/σ(0)的方法。描述了织构组元、织构程度、拉伸方向的不同对织构板屈服表面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以及R(θ)和σ(θ)/σ(0)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通常用规则的六边形或四边形等来表示晶粒,不能够反映出晶界的不规则性,本文使用Voronoi方法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了多晶材料的几何模型,能够表达出晶粒的几何形状与晶界的不规则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控制晶粒大小分布及织构的方法,通过调整参数能够建立具有不同晶粒尺寸分布及织构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 (reinforced concrete, RC) 构件动力响应进行简化分析, 需要合理描述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率效应, 而LS-DYNA中缺乏能够考虑混凝土应变率效应的单轴本构模型, 因此, 结合Faria单轴塑性损伤模型, 通过黏性规则化方法调整率无关模型的损伤阈值演化律以考虑应变率效应, 并利用LS-DYNA将该模型编制为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以单个单元测试了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基本性能;基于纤维模型模拟了RC梁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能反映混凝土受拉应变率效应高于受压应变率效应的事实, 同时也能较准确地模拟爆炸与冲击作用下RC梁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ANSYS软件二次开发将MJS随动强化模型嵌入到执行程序.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受面内循环弯矩的内压斜接管结构进行循环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载荷作用下,斜接管根部的锐角侧有较大的塑性应变累积,且塑性应变区域随加载次数增加而增大.分析发现,最大棘轮应变点的棘轮应变沿多个方向发生,第一主应变方向位于纵向对称面内,棘...  相似文献   

8.
已有试验结果表明,非比例循环加载下应变主轴连续旋转,导致多滑移系开动,阻碍材料内部形成稳定的位错结构,使非比例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高于比例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从而产生非比例附加强化现象.由此,从应力空间表述的塑性增量本构模型一般形式出发,建立一个能够反映非比例附加强化效应的稳态循环塑性本构模型.在Armstrong-Frederick模型背应力演化方程的基础上,新模型通过引入非比例度因子和附加强化系数,构建了一个新的背应力演化方程.然后,通过一致性条件建立塑性模量方程与背应力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最小法向应变范围,提出一种计算非比例度因子的新方法,并针对一般的多轴加载情形,明确最小法向应变范围的计算步骤.新模型从加载路径和材料本身两个方面来考虑非比例附加强化效应的影响,克服Armstrong-Frederick模型中材料常数确定方法繁琐,且通过单轴疲劳试验数据确定的材料常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材料非比例附加强化现象的不足.应用新模型时,仅仅需要3个独立的常规力学参量和2个疲劳参数,便于工程应用.利用多种多轴加载路径下S460N钢和304不锈钢的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多晶铜循环形变中晶粒尺寸和塑性应变幅对滞回能的影响.通过不同温度退火获得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试样,在岛津5kN疲劳机上进行恒塑性应变疲劳实验,通过分析不同塑性应变幅下滞回能密度随循环周次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晶粒尺寸下饱和前吸收的累积滞回能随塑性应变幅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晶粒尺寸越小,饱和前吸收的累积滞回能越大;随塑性应变幅增加,相同循环周次时的滞回能密度增大,饱和前吸收的累积滞回能减小;随塑性应变幅增加,晶粒尺寸对饱和前吸收的累积滞回能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0.
对纳米结构金属的变形机制进行了讨论.位错导致的塑性变形以及相变导致的不均匀应变,均可加宽X射线衍射峰.而在对冷轧变形后纳米金属晶体镍和钴的实验中,发现衍射峰不是变宽而是变窄.这个实验结果可以通过空位、空位群的产生和运动来解释.提出的空位变形机制可以初步解释金属纳米晶体的其它实验现象,但是对于晶体结构等因素以及面心立方纳米金属变形后品粒长大过程巾所伴随的变形机制的变化等问题,还需要通过更仔细充分的试验以及理论上的深入考虑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铜包铝废导线中的铜铝工业化分离及回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方法,使用硝酸、硫酸与双氧水两组反应试剂分另q处理铜包铝废导线,使废导线外层的铜转化为相应的可溶性铜盐,而铝因钝化作用不参与反应或与酸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从而达到废导线中铜铝分离的目的,提升了废导线的经济价值,实现了贵重资源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2.
建筑用钢循环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建筑用钢循环塑性本构响应特性及现有建筑用钢循环塑性本构模型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对偶单形法线性规划求解Taylor理论,计算了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金属在平面应力条件下各向同性屈服表面。所得结果介于Mises和Tresca屈服准则之间。面心立方金属的计算结果和B-H理论的结果吻合;体心立方金属的结果和Pensil Glide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自己设计的方法[1]对多种多晶材料的全极图进行了测试,本文所介绍的即是其中几例.从中可看到晶体取向与材料加工工艺及性能的密切关系,亦不难看出全极图测定在材料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铝制品氧化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根据实际工艺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和提高了参数优化指标,再采用下降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此方法收敛快,精度高,计算量小,特别适合三相不平衡负载。  相似文献   

16.
氧化铜是中高温脱硫剂的常用组分.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不同比例的铜铝氧化物脱硫剂,考察铜铝比、焙烧温度、盐碱比和反应温度对于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焙烧温度为400℃、铜铝摩尔比为0.625:1、盐碱比为1.25:1、反应温度为70℃时,脱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热型连续铸造方法,选用相同的工艺参数制备出不同直径的铜线材,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线材晶粒形成及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牵引速度下,纯铜线材晶粒生长的特征是从引晶开始阶段的等轴多晶体渐渐演化为柱状多晶体,最终形成单晶体;随着线材直径的增大,起始晶粒个数在增加;生长成单晶的时间也在增加,经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能够确定,单晶铜线材晶体择优生长方向为<100>.  相似文献   

18.
对单晶连铸生产单晶铜线材的生产过程中晶粒演化过程进行模拟.可跟踪显示晶体转变过程,定量预测晶粒形貌和晶粒度,得到工艺参数之间的合理匹配,进而通过改变工艺参数,获得理想的显微组织.通过分析单晶连铸的生产工艺过程建立数学物理模型,使用CA法模拟出了单晶铜组织演变过程和各个工艺因素对演变结果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各个晶粒在生长时由于不同晶面上的择优生长,最后形成取向为<100>的单晶组织;连铸速度对固液界面的形状、位置和晶粒淘汰过程的影响较大,其他条件对演变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预测性的建模方法,首先对上海期货交易所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铜价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能使投资者实现套利的多空操作方法.其次,证明了在统计区间内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铜价格分别与伦敦金属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期货铜价格和长江有色金属市场的现货铜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将这4个交易市场各自的铜价作为变量,建立最终的误差修正模型,用以预测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铜价格的走势.最后,验证了最终的误差修正模型具备实际操作意义,对投资者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晶体材料微观层次上变形的率相关性、滑移的变形机理以及用硬化函数描述其硬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模型用有限单元法对金属晶体材料的循环变形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