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代管理宗师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真正是一本使人自省、自警、自励的书。作为一名最基层主管,我满怀尊敬的心情认真阅读了一遍,书中的每一段阐述,感觉都是那么实在而又深刻。  相似文献   

2.
读书解谗     
常常觉得自己是个没出息的人,平生最喜欢做的两件事情,竟然只是吃好吃的东西和看好看的讲吃东西的书。我算是一个有点儿闲情的人,经常有机会无所事事地闲呆着。好心的朋友就劝我,那么多时间,用来读点书多好啊。我也这样认为,应该趁着有时间多读书,多学习,多提高一些知识修养。只可惜,少年时代偷偷摸摸疯狂看小说的经历,让我再也不能习惯在悠  相似文献   

3.
读一本好书     
刘玉方  郭嘉 《北京纺织》2012,(4):198-199
—本好书,曾经是我们懵懂时期的好友,—本好书,它是我们走出黑暗的指路灯。在那些没有娱乐的年代,书伴我们走过美好时光。在都市喧嚣的今天,书给我们安静的港湾。  相似文献   

4.
读一本好书     
正一本好书,曾经是我们懵懂时期的好友,一本好书,它是我们走出黑暗的指路灯。在那些没有娱乐的年代,书伴我们走过美好时光。在都市喧嚣的今天,书给我们安静的港湾。邵峰书,亦师亦友邵峰进入演艺圈已经数年,做过副导演、制片人,演过电视、电影,唱过歌,可谓全才。但对于观众来说,最熟悉的还是他演的电视剧。《金锁记》、《生活秀》等等剧作中,邵峰成熟稳重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被导演高希希看中,出演《纸醉金迷》的男一号"魏端本",邵峰又给观众带来一个全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读书     
《电击高手》2010,(1):120-120
本书的书名为《趣味经济学100问》,就是以让每个人都能读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为宗旨,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学习经济学的捷径。本书并不推崇以复杂的图表及公式阐释经济学,通俗风趣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当然,本书并不仅仅停留在趣味的层次上,而是以通俗易懂为宗旨,让读者在轻松和幽默中学习到经济学知识,从经济学的不同领域阐释经济学知识,如生产、消费、博弈、货币金融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吕绪庸 《西部皮革》2006,28(10):34-39
一、书的业绩与出身书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英国17世纪的大思想家和文学家F·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年)最早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正是在他的思想影响下,西方的科学家们走上了科学技术密切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今天他们的科技先进、生产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门捷列夫也说过“:地球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一旦工业与知识和科学结合起来,就会有无限发展的前景。”爱迪生认为: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即理论、实用和鉴别。看来,这些知识的绝大部分都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书,记录了人类的科技…  相似文献   

7.
<正>在大数据时代,人、事、物都被数据化,承载人类知识和思想的书籍也不例外。自2004年底开始,谷歌公司采用定制的自动翻页设备陆续对哈佛、牛津等40多所顶级大学图书馆藏书和出版社赠书进行了数字化工程。这个最新数据库包括了从1800年到2012年间出版的800多万本书籍(8116746本)的8613亿个词汇量(Lin et al.,2012),涉及语种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汉语(简体)和俄语,如表1所示。书籍是承载人类知识和思想的主要载体,只要书籍有足够的代表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词汇在书籍中  相似文献   

8.
食粮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之分,而在精神食粮中,书,无疑是极主要的一种。古往今来不乏把读书和饮食相提并论的名言佳句,如清末梁山舟题绍兴鲁迅旧居“三味书屋”的对联就有“大羹有味是诗书”之句。读书和饮食的关系确实颇可咀嚼和玩味。 最能体现读书者求知之渴望的是高尔基所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如果人人对于知识的需求,都能像饥之于食、渴之于饮,那么,书店一定会开得和饭馆、餐厅一样多、一样高  相似文献   

9.
吕绪庸 《西部皮革》2006,28(10):34-39
(续前篇) 一、书的业绩与出身 书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英国17世纪的大思想家和文学家F·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最早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正是在他的思想影响下,西方的科学家们走上了科学技术密切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今天他们的科技先进、生产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门捷列夫也说过:"地球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一旦工业与知识和科学结合起来,就会有无限发展的前景."爱迪生认为: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即理论、实用和鉴别.看来,这些知识的绝大部分都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书,记录了人类的科技、文学、艺术、历史以及哲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和使用大量的纺织品、纺织面料。它们有的用来防冬御寒,有的用来遮风避雨,更多的是用来装点家居,美化生活,装扮自己。那么这么多纺织品、纺织面料它们都来自哪里?它们又都有哪些特性呢?这些特点如何为我们所用呢?这里我们就通过对纺织纤维  相似文献   

11.
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读书的理想和目的,咱把"书中自有颜如玉"古语新说,读书真的可以养颜,不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先生咋说"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容易老。多看书,可以跟得上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人就显得年轻"呢?这应该是这  相似文献   

12.
我和儿子、女儿都有一个共同的良师益友——书。我从小爱看书,记得我人生之中读的第一本书是方志敏同志的《可爱的中国》,那是在读小学五年级时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很薄,我一口气读完了,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火焰一样燃烧,读得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书中的一些警句如“清平、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至今尚能背诵。正是这本薄薄的书把我引向了书的宝库,也把我引向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我读的第二本书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是在县城读初中一年级时,向一…  相似文献   

13.
木子 《烹调知识》2010,(5X):34-36
如果用一本好书来形容一个内涵丰富的女人,那么有故事的男人则是一座迷宫,眼前的李浩,就是一个迷宫般的男人,他的身份有很多种,画家、品酒师、武术家、老师……而他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身份,厨师。只是,眼前这个厨师确实太不一般……  相似文献   

14.
读书     
《烹调知识》2008,(7X):85-85
<正>作者:(清)童岳荐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内容介绍:本书是据手抄秘本整理出版的清代菜谱。以扬州菜系为主,从日常小菜腌制到宫廷满汉全席,应有尽有。收集素菜肴两千种、茶点果品一千类、烹调、制作、摆设方法,分条一一讲析明白。实为我国古代烹饪艺术集大成的巨著。该书介绍了正宗的扬州菜的烹调方法。尤其是书中收录了300多种鱼菜,并附有对原料鱼的详细说明。书中不少记述是抄自朱彝尊的《食宪鸿秘》、李渔的《闲情偶寄》和袁枚的《随园食单》。  相似文献   

15.
来信选登     
《烹调知识》2005,(5):31-32
《烹调知识》杂志社杜力总编及云琴编辑: 您们好! 初识《烹调知识》是在一个学烹饪专业的同学那里,看到的是2003年的第12期,然后我就有了一个印象: 《烹调知识》是一本个性飞扬的杂志, 文章新、内容新、排版新,又价格低, 真是一本好书! 我是一个农村女孩,长期以来, 一直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探寻外面的天地。我又非常爱好烹调技术,想系统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烹调知识》让我如愿以偿,我对《烹调知识》是"相见恨晚"啊!同时,也感谢你们的辛苦工作,让我们广大读者的空闲时间有了着落。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从五月份开始,家长们便开始为家里中考或高考考生们的营养饮食发愁。那么本期,我们就给考生饮食来个总动员吧!聚焦一:保健品、营养品、注射氨基酸有奇效?每每到了考试季,总有家长来咨询是否需要给孩子吃点保健品,或者给孩子吃点人参之类的滋补品。作为营养医师,我只想说这些保健品营养品只能起到暗示作用。目前广泛宣传用来补脑的保健品,其有效成分主要有两类。一类  相似文献   

17.
读书遐想     
我喜欢读书,所以编辑来电要我写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下来.开始想写读某一本书的读后感,但感到这几年出版的图书虽然品种很多,能引起社会共鸣的书又实在太少.在一个急功近利心态普遍浮躁的社会里,能不为金钱所动,甘愿静下心来做文章的人实在太少.所以,斟酌半天,觉得还是随性地写一篇数十年来自己读书的感悟,如能引起别人对读书的兴趣那就上上大吉了.  相似文献   

18.
社评     
<正>绝版好书难觅网友"抱团"求再版日前,由豆瓣85后网友卡萨尼诺发起了一场"绝版好书求再版"活动,号召网友分享那些一直没有再版过的"绝版好书"。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得到上千名书虫的声援,共晒出600多本老书封面。这些图书中包含了那些出版社还未编译的部分国外全集,也有因种种原因未能购买或丢失了的心爱读物,更有想要回味的上世纪老版图书封面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9.
书籍装帧的好坏,直接关系读者对书籍的选择。人们在做书籍装帧时,不但要让书的内容得到表达,也要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享受。而装饰艺术的使用就是给我们书籍装帧中注入血肉、给人美感,能够更好的将好书更快的推向读者,也让好的书能更快让读者享用。  相似文献   

20.
那福忠 《数码印刷》2011,7(7):48-49
国际知名印刷业观察家Andrew Tribute,在月前的一篇文章里透露一则消息,专业教育与旅游图书的英国皮尔森(Pearson)出版集团,开始用数码印刷设备印书。数码印书已经行之多年,并不足奇,但大型出版机构从传统印刷转向数码印刷,有带头的意义。数码印刷多用来补书,大家熟知的美国数码印书厂Lightning Source,每天印制几万本书,每一订单还不到两本。皮尔森则是以数码印刷生产,第一版就用数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