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装热阻、空气温度及气流速度是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本文针对上送上回气流分布方式,采用K-ε湍流模型及热舒适性指标PMV数学分析式,对室内三维湍流流动和传热及PMV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送风速度下的室内流场、温度场及PMV值分布变化规律,并分析比较了不同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及服装热阻对室内PMV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送风速度是影响室内流场、温度场及PMV值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送风温度的改变对PMV值有一定的影响,而室内人员的服装热阻对PMV值的影响较大。本文的研究对如何合理确定空调送风参数,达到满足热舒适性的目的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促进了以人居舒适为核心的空调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被动式建筑的发展,降低能耗的同时,室内环境舒适性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选择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环境热舒适性。该文选取某被动式住宅的一个房间,分析气流组织形式的不同对热舒适性的影响,利用Airpak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给出室内环境PPD指标、空气流速、空气龄的分布状况。模拟结果显示,上送上回式气流组织形式的人员不满意率更低,室内空气换气效果较好,可以营造更好的室内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置换通风的数值仿真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应用置换通风方式的一典型办公室房间的气流组织进行计算,并分析其速度场及温度场的分布特性.然后应用PPD、PMV及空气龄评价其舒适性.最后,得出结论:置换通风系统能够提供一个较好的热舒适环境并能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4.
大型综合室内亲子乐园属于高大空间,设有游乐设施和游戏的特殊性使得对空间的舒适性要求一致,但是送风气流遇阻严重,室内存在较多气流死角,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儿童健康。因此其空调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温度、风速的空间均匀度,还要考虑各点的空气龄和PMV-PPD指标。以天津某亲子乐园为研究对象,利用scSTREAM软件对适用于该房间的辐射供冷加新风、置换通风、混合通风三种空调方式的送风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从流场的均匀性、人员的热舒适性等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辐射供冷加新风方式的空间均匀性和PMV指标最佳,混合通风方式的空气龄最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机驾驶舱热舒适性的问题,在CFD软件建立仿真计算模型,模拟了送风温度为30℃和40℃时舱室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并由试验数据验证仿真模拟的正确性,进而由速度和温度结果推导出舱室热舒适性评价参数PMV和PPD的值。结果表明,驾驶舱空气分配形成的气流组织满足HB7489的要求;送风温度40℃时机组人员脚部周围空气温度可满足GJB1129"足趾温度舒适区为24℃~30℃"的要求,PMV和PPD值反映机组人员周围的大部分区域舒适性较好,但脚部区域PMV值小于-1,需通过增加辅助的加热设备改善脚部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同的气流组织利用CFD技术对空调客房室内的速度场、温度场、PMV、PPD值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3种气流组织速度场、温度场比较,结果显示散流器送风能够得到均匀的温度场、速度场。同时,PMV、PPD值更靠近推荐值范围,热舒适性更好,从而为改善空调客房的热舒适性设计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锋 《制冷》2013,(4):58-62
本文选取济南一剧院夏季工况为例,观众厅采用的通风方式分别是:上部送风下部回风、后部喷口送风下部回风、下部送风顶棚回风。通过调整送风口、回风口的位置,送风温差和送风速度,使得三种通风方式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对温度场、速度场、PMV—PPD及空气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下送上回的通风方式最优。  相似文献   

8.
置换通风室内热舒适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FD方法对一间采用置换通风系统的办公室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送风参数下的室内流场,并用PPD、PMV等指标评价了室内的热舒适度。结果表明,热舒适度受送风参数的影响较大,并且其受温度的影响大于吹风的影响。最后指出,在送风参数选择合适的情况下,置换通风系统同样能提供良好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办公建筑通风系统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典型办公建筑,在6次换气次数和19℃送风温度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层式通风和置换通风的气流组织特性,分析比较了两种通风方式的工作区及人体附近温度场、速度场、CO2浓度场,对两种通风方式气流组织特性及热舒适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层式通风系统条件下,呼吸区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良好,通风能有效消除室内热负荷和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对置换通风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出的流场、温度场,计算了PMV,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结果;根据PMV分布分析了送风口类型、送风速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并对实验设计的水平组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正交实验中,送风主要影响送风口附近区域的PMV,各工况PMV总体变化趋势趋于一致:送风速度是影响室内热舒适性最为显著的因素;送风速度为0.25m/s或送风温度为18℃的几种工况下所得到的室内热环境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南方某高校教室为研究对象,选取PMV、PPD指数为热舒适评价指标,结合实际状况采用CFD模拟,研究空调吊柜与风扇组合条件不同工况下对室内气流温度场、速度场和PMV、PPD指数的影响,分析室内热舒适状况。结果显示,适当提高室内设计温度与风速,可以满足热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K-ε模型和Fanger提出的热舒适性PMV评价指标,对三种不同气流组织条件下冬季室内热舒适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给出了室内的速度、温度及舒适度PMV指标分布情况。研究结论为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舒适性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Airpak软件对比模拟了两种不同送风形式下地下工程大空间温湿度、风速及热舒适的热湿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喷口和散流器送风形式,室内环境场和人员热舒适情况均能够得到一定保障。其中,散流器送风人员活动区域温度略低于喷口,空气龄较低约为212s,而喷口形式下的空气龄约为419s;喷口送风时室内平均温度略低为24.4℃,空间空气流动性更大,吹风感较强,中间区域风速达0.3-0.4m/s。对于空间大、人员密度高的地下空间,为保证人员区域环境更加舒适,从热湿环境角度考虑,采用散流器小风量形式能够更好地保障室内温湿度和风速环境场,并且室内PMV更加均匀,平均PMV为0.68,人员热感觉适中,能够实现整体人员不满意率低于25%。  相似文献   

14.
刘鹏  梁丹  张文婷 《安装》2023,(8):73-76
大空间教室人员密集,室内空气环境往往不佳,因此通过室内环境模拟设计优化,提升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实验正交法,对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运行下影响大空间教室空气品质和气流组织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在室内冷梁空调系统运行时,通过室内温湿度分布和舒适性进行评价得出,不同送风速度下,室内环境风速均低于0.3m/s,满足人体需要;送风速度在5m/s,送风角度为0°时,室内人体感觉舒适性最佳。在各送风参数状态运行下,室内温度范围为23~30.5℃,PMV值为-0.75~1.5,PPD值范围为-10%~25%,说明冷梁在大教室空间,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K-ε湍流模型对病房内三维紊流流动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单元式集中空调系统与全热换热器在三种不同运行模式下室内热舒适性指标PMV及PPD的分布情况。通过比较不同运行模式下人体活动区域内的热舒适性指标分布情况,确定空调系统与全热换热器的节能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速列车的车厢内温度场和流场进行CFD模拟分析,对车内热舒适性做出评价。本文计算得出列车车厢在4500m3/h的送风量和18℃的送风温度下,车厢内的平均温度约为24.9℃,PMV值介于0~1.0,车厢内的热环境为中等舒适状态。车厢内的空气龄较小,乘客区气流分布较为合理。部分区域,如行李架和车厢后部,存在温度偏高和空气龄较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厢条缝送风方式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地铁列车内的人体热舒适性及空气质量难以达到要求。本文采用κ-ε湍流模型,对不同尺寸的条缝风口送风方式下的地铁车厢的三维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车厢内温度、空气流速、粒子示踪、空气龄、CO2含量、PPD以及PMV等指标,说明各工况的空调效果及人体热舒适性,为改善地铁车厢空调制冷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某办公室热环境CFD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Airpak软件对某办公室夏季空调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办公室截面速度场、温度场、空气龄,以及PPD、PMV的分析研究,对办公室的热环境进行了评价。为相关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何宝宏 《制冷》2023,(2):46-49
会展建筑室内展厅具有空间高大、人员密度大且停留时间长、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要求高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及实际工程设计案例,本文对展厅大空间进行CFD模拟预测,通过分析展厅人员活动区的温度场、速度场、PMV、PPD的分布规律,以验证展馆空调通风系统送排风方式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大空间区域设置分层空调以及在空间顶部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均有较好的作用。本文对相类似的会展建筑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锋 《制冷》2011,30(4):11-16
针对相同室内条件(冬季工况),采用不同的送风口位置的两种模型,分别是上送上回和下送上回两种送回风方式,运用Airpak软件对室内温度场、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两种送风形势下室内空气品质和人体舒适性,为寝室空调的室内气流组织形式优化设计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