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乙醇溶剂提取紫苏天然染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乙醇浓度50%,物料比1:10,温度80℃,时间120min时,提取效果最好。以铝、钪、钇、镧、镨、钕、铕和镱九种金属媒染离子为媒染剂,采用预媒、同媒和后媒三种媒染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以10g/L的铝为媒染剂,染色效果最佳,染色工艺为:温度60℃,媒染剂用量3%,pH=3,时间120min,浴比1:30。染后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为4-5级和4级,日晒牢度可达到3-4级。  相似文献   

2.
天然染料银杏叶上染棉织物的媒染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棉织物进行银杏叶天然染料媒染染色,同时考察银杏叶媒染后织物的色牢度.探讨了明矾、硫酸铜两种媒染剂对棉织物银杏叶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媒染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明矾媒染最佳工艺为染色温度70℃、媒染时间25 min、媒染剂质量浓度10 g/L;硫酸铜媒染最佳工艺为染色温度60℃、媒染时间25 m...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上染棉织物的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银杏叶提取染液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同时使用明矾作为媒染剂进行了媒染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银杏叶染纯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料质量浓度35 g/L,pH=11,染色温度70℃,染色时间35 min。结果表明,经媒染处理后的染色织物其耐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均较未媒染织物提高1~2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探讨核桃青皮色素的提取条件对提取液的影响,改变发酵时间和溶剂浓度来提取核桃青皮色素,并以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曲线为依据,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讨论了媒染剂种类和媒染方法对染色真丝织物反射率R值的影响。通过比较所染织物颜色的深浅,探讨核桃青皮色素对真丝的染色工艺,并对所染织物的皂洗牢度进行了评价。核桃青皮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如下:在乙醇浓度为40%的水溶液中发酵24 h。核桃青皮色素对真丝染色的最佳工艺如下:染液浓度为75 g/L,pH值为3.5,染色时间为75 min,温度为100℃。结果表明:用Fe~(3+)前媒法和后媒法上染的真丝织物均为黄褐色,同媒法为红棕色;用Cu~(2+)前媒法上染的真丝织物为黄褐色,同媒法为红棕色,后媒法为浅灰色;用Al~(3+)前媒法上染的真丝织物为黄灰色,同媒法和后媒法均为红棕色;用核桃青皮色素染色的真丝织物皂洗牢度可达3级以上。  相似文献   

5.
从天然植物红蓼花中提取染料,将该染料上染柞蚕丝绸织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对比分析了不同染色方法及媒染剂种类和用量对媒染织物色度指标值(L~*、a~*、b~*、c~*、h~*及K/S)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蓼花染料可直接染色柞蚕丝绸织物;各种媒染剂处理均可提高染色织物的染色深度。与其它染色方法相比,后媒染方法染色织物的K/S值较高,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其中硫酸铝钾后媒染样品的色深值及染色牢度最佳。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浓度0.60 A,温度70℃,时间60 min,染液pH4.5。硫酸铝钾后媒染优化染色工艺条件为:媒染剂用量5 g/L,染液质量浓度0.5 A,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45 min。媒染样品的各项牢度可达3~4级。  相似文献   

6.
冬青落叶可提取植物染料,通过对提取液吸光度的分析选择了浸提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染液的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PH值对K/S值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无媒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了媒染剂和媒染方法对色深、色相和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水作为冬青落叶染料的提取剂较为合适;冬青落叶染料蚕丝织物无媒染色的最佳工艺为:染液质量浓度为60g/L,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90min,染浴PH值为3,浴比为1:30;媒染对冬青落叶染料蚕丝织物染色的牢度有一定的提高,其中后媒法效果最好,不同媒染剂对色相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紫草色素的提取及在真丝织物染色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染色时所使用媒染剂的种类、媒染剂的浓度及染液的p H,以及染色后对染色织物的水洗牢度、摩擦牢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通过控制上述影响因素,真丝织物获得不同的颜色。铜盐和锡盐作媒染剂时,染色后布样的明度和亮度随p H增大而增大,铝盐作媒染剂时,染色后布样的明度随p H增大而增大,亮度逐渐变暗,同时染色后织物具有较好的水洗牢度和干湿摩擦牢度,符合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采用3种不同染色工艺及黄土、铁盐和铝盐为媒染剂对牛奶蛋白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综合分析确定了紫甘薯红色素上染牛奶纤维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6 g/L,染液pH=3,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 min,浴比1∶40。织物经过媒染后,色牢度、色差和上染率都有明显的提高;预媒染与后媒染相比,预媒染效果较佳,色彩红艳;铁盐在后媒染中体现出了其增色效果,上染率大,但上染效果不稳定且颜色发暗。  相似文献   

9.
采用天然栀子黄在硫酸锌作为媒染剂进行后媒法染色过程中对真丝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最佳媒染工艺条件(媒染剂用量1%、媒染温度60℃、媒染液p H值9、媒染时间30min)下,通过对比试验,改变天然染料用量、染色p H值、温度以及时间从而确定真丝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染料用量2%、染色温度70℃、染液p H值3、染色时间40min,并对优化工艺染色后各项织物色牢度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0.
天然茶染料染棉织物的浸染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铜为媒染剂,研究天然茶染料对棉织物的浸染工艺.实验确定优化染色工艺为:硫酸铜媒染剂用量12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100min.采用浸染染色工艺染棉织物,可以得到较好的染色效果,染色棉织物的干摩擦牢度可达到4.5级或以上,湿摩擦牢度可达到3.0级,皂洗牢可达3.0~4.0级.  相似文献   

11.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采用3种不同染色工艺及黄土、铁盐和铝盐为媒染剂对牛奶蛋白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综合分析确定了紫甘薯红色素上染牛奶纤维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6 g/L,染液pH=3,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 min,浴比1:40.织物经过媒染后,色牢度、色差和上染率都有明显的提高;预媒染与后...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金属盐和有机酸为媒染剂,研究了天然染料高粱红对亚麻织物的预媒、后媒法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金属媒染剂和有机酸媒染剂对高粱红染料的染色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金属媒染剂的效果较好,且预媒法好于后媒法。两种媒染剂对其牢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黄土媒染黄檗染料的棉织物生态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色系天然染料——黄檗对纯棉织物进行了染色,并利用天然黄土粉作为媒染剂进行了媒染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了黄檗染纯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10g/L,温度60℃,染色时间40min。结果表明,由黄土媒染处理的黄檗染色织物色牢度可提高2~3级。染色后织物完全达到生态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4.
黄土媒染黄檗染料的棉织物生态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用黄色系天然染料——黄檗对纯棉织物进行了染色,并利用天然黄土粉作为媒染剂进行了媒染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了黄檗染纯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10 g/L,温度60℃,染色时间40 min。结果表明,由黄土媒染处理的黄檗染色织物色牢度可提高2~3级。染色后织物完全达到生态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植物染料栀子黄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分析确定了栀子黄染料对棉针织物直接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5℃、染料用量5%(o.w.f)、pH值5;探讨了同媒染、中性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测试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实验表明:同媒染、中性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对颜色特征的影响很小,栀子黄染色棉针织物具有良好的色牢度,符合国家标准;栀子黄染料染色的棉针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75%以上,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表明栀子黄染色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6.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用直接染色方法和稀土媒染方法对柞蚕丝织物染色,以明度、饱和度、色差和上染率为检测指标,研究了上染工艺和染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5g/L,染液pH=4,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min,浴比1∶40;预媒染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稀土2.5g/L,媒处理温度70℃,时间45min。结果表明,染色后的织物色泽鲜亮,经预媒染织物明度和色差有所降低,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较直接染色织物提高1~2级。  相似文献   

17.
对紫草用于柞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探讨。用乙醇提取紫草色素,选取染液体积分数、pH值、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分析试验,优化出紫草上染柞蚕丝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浴比1∶40,染液体积分数8%,pH 6,温度80℃,时间60 min。通过不同媒染剂(Al3+、Fe2+、Cu2+)媒染处理,得到不同颜色的织物。通过对染色织物耐水洗及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得出,紫草上染柞蚕丝织物色牢度优良,直接染色和媒染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8.
紫草在柞丝绸织物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草用于柞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探讨。用乙醇提取紫草色素,选取染液体积分数、pH值、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分析试验,优化出紫草上染柞蚕丝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浴比1∶40,染液体积分数8%,pH 6,温度80℃,时间60 min。通过不同媒染剂(Al3+、Fe2+、Cu2+)媒染处理,得到不同颜色的织物。通过对染色织物耐水洗及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得出,紫草上染柞蚕丝织物色牢度优良,直接染色和媒染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绿色生态浪潮下,天然染料的产业化应用已成为客观需要。但大部分天然染料存在上染率低,染色牢度低等诸多不足。栀子系染料色价较高,应用于蛋白纤维染色上染情况较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栀子黄应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研究对比了三羧乙基膦(TCEP)及常用媒染剂对染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CEP对于栀子染料染色蚕丝的上染率和染色牢度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其综合性能优于常规媒染方法,其最优染色工艺为:同浴法染色,温度90℃,TCEP用量为0.4%,pH值为5,浴比1:20。  相似文献   

20.
将植物染料核桃皮提取液应用于真丝织物染色,选择硫酸亚铁铵作为媒染剂,以K/S值作为染色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后媒染色工艺可使真丝织物获得较好的染色牢度与染色深度,染色织物的色光偏红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后媒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其具体工艺参数为:温度60℃,媒染剂用量2g/1,时间30 min,pH值为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