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用尼龙作为基材,以吡咯为单体,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简单易行的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涂层导电尼龙织物。首先,研究了其导电性、聚吡咯在织物表面的分布状态。其次,测试了聚吡咯涂层尼龙导电织物的力学性能和透湿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吡咯涂层尼龙织物的导电性能良好,聚吡咯在尼龙上的分布较均匀。聚吡咯涂层对织物本身断裂强力和透湿性能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波与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聚吡咯/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研究掺杂偶联剂对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的影响,利用汽蒸以及浸轧的后处理方法提高聚吡咯与涤纶织物的结合牢度.采用表面电阻测试、电磁屏蔽效能测试、耐洗性能测试等对复合导电织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汽蒸和浸轧后处理方法能明显增强复合导电织物的耐洗牢度,洗涤之后的表面电阻可以控制在100Ω以内,掺杂偶联剂的导电织物洗涤后的电磁屏蔽效能最高达到40 dB.  相似文献   

3.
首先以锦纶为基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聚苯胺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氧化剂浓度对聚吡咯/聚苯胺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屏蔽效能、导电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MHz~80 MHz的频率范围内,氧化剂的浓度与吡咯、苯胺的比值为1:2时,聚吡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的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最大,对电磁波的极化能力、损耗能力和衰减能力最强;在0 MHz~50 MHz的频率范围内,氧化剂浓度与吡咯、苯胺的比值为3:1时,聚吡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最好,聚吡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电阻最小,导电性能最好;氧化剂浓度与吡咯、苯胺的比值为1:1时,聚吡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葡萄糖为还原剂,采用化学镀银法制备导电涤纶织物,研究了硝酸银浓度、葡萄糖浓度、乙醇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涤纶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XRD图谱分析导电织物表面形貌与晶体结构,并测试其电磁屏蔽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银涤纶织物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且化学镀银后涤纶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失重法分析了涤纶和聚吡咯/涤纶织物在氮气气氛下以一定速率升温时的热降解动力学行为。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法三种动力学方法计算了涤纶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的热降解活化能。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涤纶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的初始热降解温度及最大热降解速率温度均升高。采用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两种方法得到涤纶织物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216.9KJ/mol和190.2KJ/mol。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温等离子处理技术结合碱减量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织物上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织物.研究了低温等离子处理功率、压强、时间对复合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度30 Pa,处理时间4 min,处理功率300 W的等离子处理工艺,苯胺单体浓度0.25 mol/L,氧化剂APS质量浓度0.06 g/mL,掺杂酸浓度0.6 mol/L,反应时间2 h,氧化聚合,制备的复合导电织物其表面电阻率可达102Ω.SEM、FTIR及XRD测试结果表明涤纶织物表面有均匀连续的聚苯胺存在,且渗入纤维内部,使纤维无定形区面积增加,结晶度减小.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涤纶导电复合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将涤纶纤维在苯胺溶液中预浸泡,然后进行处理,再将纤维置于氧化剂的酸溶液中使苯胺在纤维上氧化聚合,同时进行掺杂制得聚苯胺/涤纶复合纤维。讨论了苯胺单体含量、掺杂酸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此法制得的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聚苯胺含量和优良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10^-2S/cm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多巴胺膜改性涤纶织物,通过多巴胺原位聚合的方法改善静电纺功能层与涤纶织物之间的界面结合力,研究多巴胺的浓度对水洗前后改性涤纶织物的克重、透气率、静电半衰期、亲水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技术可成功的将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多巴胺膜附着在涤纶织物表面,聚多巴胺提高了纤维膜对涤纶的粘附能力和成膜连续性,当多巴胺的浓度为6 g/L,改性涤纶表面膜形态较好,改性后涤纶的亲水性、抗静电性、力学性能和耐水洗性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涂层导电涤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对涤纶纤维进行了碱减量处理,然后在液相中使苯胺在涤纶纤维表面原位聚合而制得聚苯胺涂层导电涤纶纤维。讨论了氧化剂与苯胺的初始摩尔比、苯胺单体浓度、掺杂酸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导电涤纶纤维的电导率在10^-2-10^-5S.cm^-1范围内,且基本保持了其原有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选用涤纶为基材,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苯胺为单体,以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制备柔性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0℃和50℃制得的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最大,对电磁波的极化能力和损耗能力均最强。反应温度50℃制得的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的损耗角正切最大,表面电阻最低,导电性能最好。反应时间为2.5h制得的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最大,表面电阻最低,导电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和壳聚糖进行静电层层自组装整理,得到具有防紫外、导电功能的棉织物。采用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壳聚糖(CS)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并研究其导电、防紫外线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分析光谱(FTIR)及表面染色色深(K/S值)分析改性棉织物的表观形态结构;采用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评估防紫外线性能,采用两探针法测量织物表面导电性能并得到相应的IV曲线。研究表明:经石墨烯改性后的棉织物展现出超强的紫外线防护性,其导电性能也有相应的提高。组装5次,改性织物的UPF值达到92.39,远高于未处理棉织物(UPF=9.37)。另外,仅组装5次,改性棉织物的表面电阻率由未处理棉织物的7.19×10~7Ω·m降到4.4×10~2Ω·m。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织物中导电纱间距,导电纱主体,导电纱所在位置等因素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采用电荷半衰期作为织物抗静电性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织物中嵌织式地加入导电纤维是提高织物抗静电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导电纤维之间的间距以及导电纤维的主体纱对织物抗静电性能影响不大且织物的正反面抗静电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织物静电性能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选择5种精纺毛型织物,分别采用静电压半衰期法(定压法、定时法)和电阻率法测试其静电性能.结果表明,织物静电性能与其成分密切相关,织物中涤纶等合成纤维的含量越多,抗静电性能就越差;导电纤维的加入可以改善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但抗静电效果与导电纤维的含量有关;静电压半衰期法和电阻率法各有特点,但得到的试验结果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4.
将废弃鸡毛溶解,制备出一种蛋白助剂,探讨该蛋白助剂改性涤纶织物对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出涤纶织物蛋白助剂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评价不同工艺处理涤纶织物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效果及吸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助剂与壳聚糖复配,并借助反应性阳离子交联剂的作用,能够将涤纶织物改性,显著提高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涤纶织物的表观色深度,而且不降低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同时改性涤纶织物吸湿性能提高,穿着舒适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丙烯酸对丙纶无纺织物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反应,并将所得改性无纺织物与铁离子反应制备铁改性丙纶无纺织物,然后将其作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应用于偶氮染料活性红195的氧化降解反应中;重点研究了催化剂中铁离子含量和可见光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使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和COD分析对染料光催化降解过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铁改性丙纶无纺织物能够显著地催化染料的氧化降解反应,铁离子含量的增加和可见光均能够提高其催化活性.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和COD分析表明:铁改性丙纶无纺织物不仅能够催化染料分子中偶氮键和芳香环结构的分解反应,而且能够使其进一步转化为无机物.此外,在铁改性丙纶无纺织物存在时活性红195的氧化降解反应可使用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就其耐磨性和悬垂性与纯棉织物、涤棉混纺织物做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的耐磨性、悬垂性均优于纯棉,与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略差。通过对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为后续针织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自行合成的咪唑啉和双酰胺类2个系列8种结构的抗静电剂的暂时性抗静电作用,及其中2种结构的耐久性抗静电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良好的抗静电功能;在适当条件下,选出其中的2种结构与一定比例的交联剂共同作用,对涤纶具有耐久的抗静电功能,初步考察了交联剂用量、烘焙温度及时间、处理液浓度等因素对耐久性抗静电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盐抗静电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抗静电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涤纶织物耐洗次数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静电剂浓度为20 g/L、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80 s时,抗静电整理效果较好;同时整理后的涤纶织物经5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