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娃的男人》是美国当代重要的黑人女作家盖尔·琼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文化创伤视角出发,通过对以女主人公伊娃为代表的黑人女性的创伤经历的分析和解读,认为性虐待、性侵犯作为性别歧视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被视为黑人女性这一承载群体的文化创伤,而黑人女性的被迫沉默迫使她们言语缺失,将身体演绎成言说性别歧视的场所。诉说和倾听作为"体验创伤"的形式之一有助于黑人女性走出创伤。  相似文献   

2.
从对《最蓝的眼睛》的一系列叙事结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中借用了"百衲被"的叙事手法."百衲被"的结构隐喻不但填补了小说各个章节之间的意义空白,也为黑人群体获取了多元的叙述空间,体现了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在长期关注黑人女性的同时,也从各个层面审视了黑人男性的生活,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具有正面意义的黑人男性人物。分析了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塑造的西克索的小角色、真汉子形象,认为西克索是黑人文化的坚守者、白人霸权的挑战者、黑人女性的关爱者及黑人男性的指引者。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的核心主题是对文化身份属性的阐释和对身份认同的探索。黑人女性剧作家的边缘化身份与特殊的生活境遇赋予了她们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的书写方式。黑人女性剧作家在寻找与构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拆解黑人女性文学的被边缘化境遇和建立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与批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科林斯和格里芬关于黑人女性安全空间的论述,认为托妮·莫里森在科林斯和格里芬对安全空间研究的基础上,创见性地将是否有祖先存在作为安全空间的特点,并在其小说《家》中细致地描述了"家"这个安全空间。莫里森在小说中建构黑人女性的安全空间,是将安全空间作为解决黑人女性困境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赫斯顿的小说《他们仰望上苍》将后殖民主义的批判性、边缘性同黑人女性的受压抑状态联系起来,塑造了黑人妇女珍妮在受到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的情况下,怎样为自己的生活和爱情奋斗,对黑人女性边缘论进行了全面的颠覆,刻画了珍妮这一新型黑人女性。小说中,珍妮从沉默的被压迫者到逐步觉醒,开始了从边缘到中心挣扎、奋斗、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她的自我实现激励了不少黑人女性。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的新作《天堂》描写了一个黑人城镇的兴衰,解读了生活在爱与恨、孤立与融入、分裂与聚合、吸纳与排斥、嫉妒与谅解、同情与冷漠等多元矛盾中的普通人。尤其是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为了摆脱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为了逃脱不幸的生活来到了修道院,并在那里构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理想国",展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品花宝鉴》是清代文人陈森创作的一部"男色"小说,耽美小说则是时下流行于"80后""90后"女性群体中的一种网络文学,两种文本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却具有许多相似性特点.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从《品花宝鉴》到耽美小说,反映了女性从"他说"到"自说"的过程,表明对女性身份的描写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9.
《所罗门之歌》中的派拉特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托妮.莫里森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是完美的黑人女性形象的代表,她自信、乐观、坚强。然而,派拉特在生活中找不到亲情、友情和爱情;经常处于经济窘迫的状况;对黑人文化传统的追寻只是出于她自己也不能明确解释的直觉;固守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后代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六月庆典》在我国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该小说在其表现主题、写作技巧和叙事手法上都堪称经典,可以说是对作者第一部著名小说《无形人》的超越。在此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出发,追踪主人公桑瑞德(儿时布里斯)的人生之路以及黑人牧师希克曼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六月庆典》的身份寻求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并挖掘作者对黑人命运和黑人文化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美国社会历史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