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洎华  王颖生 《首钢科技》2002,(6):23-28,32
首钢2号高炉于2002年3月6日停炉大修,本代炉役为10年9个月,炉容产铁8277t/m^3,炉缸采用NMA砖砌筑是高炉既高产又长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技术信息     
《钢铁》2004,(10)
宝钢 2号高炉跻身世界高效长寿高炉行列2 0 0 4年截止到 8月 2 8日 ,宝钢股份投产 13年的 2号高炉累计产铁量达到 4 0 6 3万 t,单位炉容产铁量突破万吨大关 ,创造了国内高炉长寿新纪录 ,跻身世界高效长寿高炉行列 ,宝钢 2号高炉是首次由中国自行设计、建设、开炉的 4 0 0 0m3级特大型高炉 ,炉容为 4 0 6 3m3,国产化率达 90 %以上。该炉投产 11个月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 ,其后创造了日吨铁工序能耗 372 .79kg标准煤的世界先进水平。在高炉长寿方面 ,宝钢成功研制了安装微型冷却器技术 ,有效解决了热负荷波动对高炉炉墙的破坏 ,建立了炉缸活跃指…  相似文献   

3.
陶中明 《炼铁》2006,25(3):46-48
梅山3号高炉于1995年12月15日投产,已连续生产逾9年,单位炉容产铁超过7086t/m^3,已达到长寿高炉标准。现炉缸冷却壁热流强度正常,但炉身冷却设备破损严重,以致于长期保持10~20块左右的炉身坏水箱无法更换,操作炉型维护艰难,煤气流分布难于控制,难以维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对生产和操作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军  汪国俊 《炼铁》2005,24(3):1-4
宝钢2号高炉开炉后不久就出现了炉身长寿问题,通过提高高炉操作水平、适当提高冷却强度、提高炉体护理技术水平等措施,不仅使高炉服役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而且也提前实现了单位炉容产铁超过10000t/m^2的好水平。  相似文献   

5.
蒋心泰 《炼铁》1998,17(2):38-39
1 引言 酒钢2号高炉(750m~3)自1989年12月16日投产以来,通过不断摸索适合酒钢原燃料条件的操作制度,重视长寿工作,截至1997年10月底,已生产7年10个月,单位炉容产铁3916t/m~3,炉体状况良好,冷却壁无一块损坏,仅34号冷却板的外圈被烧坏。  相似文献   

6.
首钢2号高炉有效容积1726m^3,于1991年5月15日扩容大修改造后投产。2002年3月该高炉停炉进行现代化新技术改造,于2003年5月23日送风投产。在首钢2号高炉长寿技术设计中采用了软水密闭循环冷却、铜冷却壁、热压炭砖、陶瓷垫等一系列高炉长寿技术,经过3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热工计算及采用合理的热风炉结构,本设计为本钢三号高炉配置了三座高温长寿内燃式热风炉,投产结果表明,本热风炉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达到为炉容2600m^3的高炉提供年平均温度为1200℃热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田路生  候军 《马钢技术》2000,(B05):51-54
马钢12号高炉(300m^3)第五代生产七年九个月(无中修),单位炉容产铁6013t/m^3,达到了国家冶金局制定的300m^3高炉长寿标准,该高炉长寿的主要经验是对冷板进行改进、强化高炉操作与管理及加强冷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刘全兴  翟凤芹  肖飞虎 《炼铁》2005,24(3):29-31
对青钢高炉长寿技术形成与发展过程和主要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高炉单位炉容产铁量超过8000t/m^3,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0.
对安钢6号高炉生产7年多的长寿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采用一系列长寿措施,优化高炉操作及管理,对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在7年零2个多月的时间内,实现单位炉容累计产铁8 864.40 t/m3.  相似文献   

11.
吴泽勇  王春禄 《炼铁》2001,20(Z1):25-27
南钢炼铁厂1号高炉(300m3)一代寿命6年3个月,一代炉役单位炉容产铁5500t/m3,与国内外长寿高炉相比差距很大.结合1号高炉的状况,从炉喉钢砖、高炉内衬、冷却系统、监测与控制、补炉、精料等方面对延长南钢高炉寿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炉长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泽勇  王春禄 《炼铁》2001,20(3):25-27
南钢炼铁厂1号高炉(300m^3)一代寿命6年3个月,一代炉役单位炉容产铁5500t/m^3,与国内外长寿高炉相比差距很大。结合1号高炉的状况,从炉喉钢砖、高炉内衬、冷却系统、监测与控制、补炉、精料等方面对延长南钢高炉寿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部钢片高炉(305m3)从1987年9月7日投产,到1997年元月5日安全停炉,连续生产了112月,累计产铁188.1万t,每m3炉容产铁6168t,远远超过冶金部长寿高炉每m3炉窑产铁5000t目标。这样的炉龄不但韶钢前所未有,在全国同类型高炉也是少见。据了解,该炉由广东省冶金设计院设计、韶钢修建部负责施工。韶钢一号高炉创国内领先水平@李世灵  相似文献   

14.
《重钢技术》2005,48(1):36-36
2004年5月15日,新日铁大分厂2号高炉完成大修工程,顺利点火运行。在这次的大修中,炉容南此前的5245m^3扩大到5775m^3,日出铁量达到13500t,成为世界最大的高炉。新高炉投产后,可使大分厂年铁水产能增加到900万t,缓解了废钢的压力。新高炉强化了炉体冷却,采用了铜冷却壁,并在耐火砖中加入了钛,设计寿命将要达到2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前,宝钢3号高炉一代炉役的生产时间、累计铁产量和单位炉容铁产量都已经创造了国内高炉的新纪录,实现了高效长寿。回顾3号高炉长寿和生产历程,分析了长寿设计中的教训和经验,解析了高炉设计与操作方式、技术和习惯之间的匹配关系,探讨高炉长寿设计改进技术方向。结合3号高炉操作实践,论证了3号高炉长寿操作维护成功技术和经验,同时,从高炉长寿角度,剖析了高炉设计和操作之间的潜在关系,为高炉长寿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宝钢大型高炉长寿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宝钢炼铁工作者在掌握大型高炉操业技术的同时,对高炉长寿工作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宝钢特点的大高炉生产操作与长寿维护系统技术,实现了2号高炉一代炉龄15年以上和3号高炉单位炉容产铁已达12000t/m~3(还在生产中)的高炉长寿目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蒋钧  陈凤联  祖彦辉  王华 《炼铁》2001,20(3):34-36
攀钢1号高炉(1200m~3)第三代炉役始于1990年6月,至今已连续生产10年(无中修),单位炉容产铁量达5400 t/m~3,达到了长寿高炉的水平。目前,1号高炉仍保持着较高的冶炼强度(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徐飞徐宏辉 《炼铁》2021,40(6):40-42
宝钢3号高炉停炉后,从本体上部的炉喉部位到下部的炉缸部位,进行了全面的破损调查分析。3号高炉第一代炉龄达到近19年,单位炉容产铁量高达1.57万t/m^(3),是目前国内4000m^(3)级以上的最长寿大型高炉。其长寿的主要经验是,当炉体冷却壁侵蚀较快并有水管破损时,要及时在操作技术和设备等方面进行改进,如:安装微型铜冷却器,维持合理的渣皮厚度;提高和控制好冷却强度;更换炉身中下部破损冷却壁等.  相似文献   

19.
《鞍钢技术》2006,(3):47-47
我国高炉“老寿星”宝钢2号高炉一代炉龄超过15年,比设计炉龄延长5年2个月,单位炉容产铁达11606t。在长时间稳产、高产、高煤比条件下实现了高炉长寿,标志着宝钢高炉长寿技术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刘新生 《天津冶金》2010,(3):9-11,18
天铁4号高炉第四代炉役已经连续生产进入12年,单位炉容产铁量达10395t/m^3,至今仍保持较好的操作炉型,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仍然较好。结合生产实际从炉型的设计、耐火材料的选择、生产操作、生产管理等方面对保证高炉长寿高效的经验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