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加工泵体偏心孔的车夹具设计应用过程,该夹具结构新型,很好地解决了夹具平衡的问题,不仅适用于二孔加工,同时可适用于不在直线的三孔系加工。  相似文献   

2.
对双偏心孔零件在数控车床上的加工装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双偏心孔工件专用夹具的相互定位与夹紧方式,以及专用夹具的制作工艺要求。为了平衡离心力,设置了平衡块,并详细分析和计算了平衡块的参数尺寸与质心坐标。经检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该夹具造价低、加工效率高及加工精度好,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钳体在加工中的工艺要求,文章进行了基于三维设计的浮式制动钳体专用夹具的研制.其研制过程及验证测量数据表明:通过对车夹具三维建模设计与运动学仿真,可在样机制造之前方便地预测车夹具的装配干涉及准确添加平衡铅块质量,消除由车夹具不平衡质量所引起加工中的颤振,提高了工件缸孔相对于机床主轴的跳动公差精度,从而保证了制动钳体缸孔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卧式双面单工位版辊数控粗精镗车专用机床是加工版辊两端端面、锥孔的专用设备,为改善加工质量,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满足产品多品种加工需求,长度、直径尺寸均可调整,特有的锁紧装置既方便了夹具调整,又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的机械加工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环境的限制,导致了相关作业难以得到显著开展。基于此,分析探讨在车床上加工偏心孔的夹具。针对当前的技术不足,认为需要设计一种具有兼容性的专用夹具,安装在普通车床上,即可方便工艺加工;只需安装一次偏心孔夹具,无需多次调整和校正,即可提高加工速度,适用于批量的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6.
刘春林 《机械制造》2007,45(12):58-58
介绍一种以圆柱面定位,靠半圆键夹紧的内夹紧心轴,该心轴可用在曲柄车夹具以及钻、攻曲柄螺纹孔的成组车夹具中,又能固定在两项尖间,因而特别适用于精车和磨削加工.  相似文献   

7.
根据差速器壳十字轴孔的加工精度要求,分析了加工工艺方案,设计适合不同规格差速器壳师资轴孔加工的四面双工位钻镗组合专用机床,提出了机床机构总体方案及主要技术参数,详细介绍专用夹具设计思路,阐述了机床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零件的斜孔(见图1)在车床上采用正向加工,由于斜孔距左端面很远,并受位置尺寸的限制,只能用细长的刀杆进行加工,孔的精度及光洁度均得不到保证。后改用图2结构的车夹具进行反向拉削加工,保证了工件的精度。用此夹具,刀杆可相应缩短和加粗,夹具的重量可减轻。一、夹具设计 1.该夹具主要由夹具体8,定位套10,支座4,压紧及平衡元件等组成(图中工件两侧的压紧元件未画出)。夹具体8是夹具的关键件,见图3。其上面有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液压泵缸体一次装夹完成7-Φ19H6孔的加工,设计了一套专用夹具。针对液压泵缸体的形状特点,采用完全定位方案,设计了夹紧机构,计算了切削力和夹紧力,夹具具有分度转位功能,转位机构通过分度盘和插拔定位销对七个工位进行确定,一次定位夹紧完成七个孔的加工。实践证明:该夹具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保证了加工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起落架集流器的加工需要,设计了一套四工位快速定心车削夹具。该夹具将集流器装夹到过渡圆盘上,通过定心轴转换工位,快速完成在车床上的定位加工,该夹具结构合理,加工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免穿丝型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连杆大头孔内表面双侧裂解槽的质量及效率问题,以新一代免穿丝型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为实验设备,分别进行单工位加工实验与双工位加工实验,其中双工位加工实验分为不同型号和同型号连杆裂解槽双工位加工实验。实验证明:单工位加工时实验样品槽深H随运丝频率的增大呈现先减少后增大,槽宽W受脉冲周期影响显著;同型号双工位加工时实验样品裂解槽槽深H受电源电压影响显著,左工位实验样品裂解槽槽宽W在脉宽30~40μs变化明显,右工位实验样品槽宽W随电压上升而增大。大部分实验组均能在20 s内达到连杆裂解槽加工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第一类杠杆-铰链式焊接工装夹具为例,探讨了焊接工装夹具CAD系统(即WFCAD)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参数化设计、图形建库、辅助工具的开发等关键性技术问题。WFCAD系统以AutoCAD软件作为系统支撑软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以程序驱动的方式建立了夹具元件二维和三维的参数化图形库。利用AutoCADR12提供的ADS开发系统,编制了菜单、对话框等,方便了图库管理,也使系统具有较好的人机界面。系统最后输出夹具装配图及零件图的标准工程图纸。  相似文献   

13.
Fixture is an important assisting resource for manufacturing. Its design is under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workpiece, machining methods, material performances, etc. and demands rich experience of the designer, which leads t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esign cycle and costs.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a new automatic fixture design methodology based on inheriting and reusing design knowledge. Traditional fixture model is changed to smart fixture model, which is not only a geometric model but also appending geometric knowledge, process planning knowledge, and performance knowledge. On the other hand, the ontology of workpiece’s machining requirement is established for driving smart fixture automatically. Based on the above ontology, the self-selection reasoning method is proposed, for machining planner, which can push unit selection scope and drive its size actively. To drive fixture unit assembly automatically, the self-assembly reasoning method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ypical feature’s assembly mode. By these ways, the geometric consistency among units as well as unit/workpiece is maintained. In the end, desig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is expected to be improved more automatically.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某一汽车差速器壳十字轴孔的加工方法,确定了加工方案并设计了专用夹具。该夹具结构简单,定位可靠,能够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目前实际生产,通过观察发现仅用通用夹具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生产效率低,加工质量低,要增加划线工序,由此,专门设计了一种铣床夹具,通过对夹具的定位方案,夹紧方案、对刀方案,夹具体与定位键的设计及加工精度等方面的分析和实践应用,证明能满足工艺和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手机中板的作用及结构特征,阐述了中板螺母在激光焊接中工装夹具的设计和使用方法.考虑到加工周期问题,在此基础上配套设计出一种新型仿弹夹辅助上螺母夹具.通过ANSYS分析手机中板夹紧工作状态,得到中板的应力和变形,证实了此套夹具设计的可行性.夹具使用结果表明,该夹具适用于批量生产,在保证焊接精度和质量的同时缩短了焊接周期,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手动换电设备夹具做为承载固定电池箱的主要部件,其动静态性能是否满足极端工况的要求十分重要。使用Pro/E建立手动换电设备夹具的几何模型,利用Hypermesh进行CAE前处理,运用ANSYS分析手动换电设备夹具在特定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手动换电设备夹具的模态特性。通过以上分析,对手动换电设备夹具的强度、刚度性能有了基本的了解,为其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机床夹具以及夹紧装置的组成,具体分析了阀体类零件车床夹具的设计要点,并最终完成夹具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以神龙公司R 33焊装夹具的设计及应用为例,在以往焊装夹具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通过现实生产实践,对焊装夹具设计规律做了探讨,阐述了在设计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从设备与工艺两方面对离合器毂铣槽时出现的啃刀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啃刀原因主要是机床丝杆局部磨损无法自动消除间隙,以及原工艺采用逆铣粗加工和切削深度过大所造成,相应提出的对策为变换装夹位置和改进加工工艺,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