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玉  杨晓静 《计算机工程》2008,34(21):89-91,1
通过提取数字调相信号的特征,实现对不同数字调相信号的识别。由于已调信号的初相反映了不同调相信号的特征,提出从瞬时相位中提取初相参数实现数字调相信号识别的基本方法,用去折叠相位直方图和玫瑰图,识别BPSK, QPSK/OQPSK, UQPSK这4种数字调相信号,并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实现BPSK, QPSK/OQPSK, UQPSK识别,且玫瑰图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识别方法。采用统计相邻码元的相位值的方法进一步区分QPSK和OQPSK。  相似文献   

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技术是一种简单直接的传感技术 ,SPR对金属表面附近的折射率的变化极为敏感 ,利用这一性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已成为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的热点。现提出一种电光调制波导型SPR模型 ,模拟计算表明该模型在不损害灵敏度的条件下 ,扩大了探测的动态范围。  相似文献   

3.
Mach-Zehnder光纤干涉仪相位检测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唐继 《传感技术学报》2000,13(2):96-100
本文根据Mach-Zehnder光纤干涉仪相位调制及双光束干涉测量的特点,介绍了一种采用相位调制器(PZT)实现相位载波调制,利用Bessel函数进行傅里叶分解实现对相位调制信号解调的检测方案。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抑止随机干扰信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任少华  王勇 《微计算机信息》2005,21(26):159-160
随着信号源技术的发展,在普遍使用锁相环技术实现稳定信号源的同时,直接频率合成技术(DDS)也日渐广泛运用.本文介绍基于直接频率合成器AD9835的多功能调制模块的设计,通过单片机对AD9835的简单控制,实现数字信号的频率、相位调制以及数字和模拟信号的幅度调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号源技术的发展,在普遍使用锁相环技术实现稳定信号源的同时,直接频率合成技术(DDS)也日渐广泛运用。本文介绍基于直接频率合成器AD9835的多功能调制模块的设计,通过单片机对AD9835的简单控制,实现数字信号的频率、相位调制以及数字和模拟信号的幅度调制。  相似文献   

6.
Fabry-Perot干涉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温度对相位的调制作用以及Fabry -Perot干涉结构检测相位变化的原理 ,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相位调制型全光纤结构 ,并进行了系统的噪声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连续相位调制(CPM)的分解模型,CPM调制可以分解为连续相位编码(CPE)和无记忆调制(MM),基于CPE的记忆和递归特性,结合外部的Turbo码及交织器,建它了Turbo-CPM系统模型.针对短帧系统在迭代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正反馈现象,设计了一种基于加权外信息交换的迭代检测接收机.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所设计的接收机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系统中存在的正反馈现象,改善系统的收敛性,提高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而且减少了平均迭代次数,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颖的寻呼机综合测量仪器的核心部分——信号发生器的总体方案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俊锋  李言俊  张科 《测控技术》2007,26(11):73-76
基于雷达后向散射理论和散射点模型,针对雷达目标的同频振动散射点,详细推导并建立了雷达回波通用模型,对其幅度调制函数和相位调制函数的周期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对两个同频振动散射点合成雷达回波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并且随着同频振动散射点数的增加,其幅度调制函数和相位调制函数的周期性不发生变化,只是它们的值会随着振动点数的增加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宋佳  王祁  王翥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4):101-103
电力网由于覆盖广泛,无需重新布线,永久连接,不存在射频电磁污染等优点,使得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FSK、QAM、SSC、OFDM等几种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讨论了他们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一种应用于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的有效技术-脉冲相位调制技术,分析了其在低压电力线通信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谱包络的多信号调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志斌  于宁宇 《计算机应用》2012,32(8):2119-2122
针对单通道接收机在多信号环境下难以处理信号调制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不经信号分离直接提取各独立分量信号特征以有效识别多个相移键控(PSK)信号的新方法。该方法从理论上推导了时频重叠多分量信号在循环频率轴上的可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号调制特征的提取方法和易于工程实现的信号识别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不受干扰地提取各分量信号的调制特征,并能有效识别调制集内任意组合的双相移键控信号,当信噪比(SNR)为0dB时,各信号组合的平均正确识别率能达到97%。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硅微机械结构振动幅度由于封装难以计算机视觉测量及电学测量中的精度受接口电路参数影响的问题,在对静电梳齿驱动、平板电容检测的硅微谐振结构进行建模分析后,提出基于单边带电压比的电学测量振动幅度的方法并分析了测量方法的原理。实验表明研制的某硅微机械谐振加速度计在受迫振动下的振动幅度为0.25um,频谱分析还表明存在上电噪声引起的振动幅度,该测试方法还能应用于硅微谐振结构的谐振频率测量,同时为高品质因数的硅微机械谐振结构的可静电自激驱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频响无线振动传感器是机械设备预测性维护领域不可或缺的信号采集设备,目前机械设备监测应用中常用的无线振动传感器频率响应较低,限制了其在机械设备预测性维护领域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振动传感器频率响应带宽,提出一种提高无线振动传感器频响范围的方法,从结构设计、振动探头设计、信号调理链路设计和模数转换器设计4个方面对传统无线振动传感器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无线振动传感器带宽提高方法将无线振动传感器频率响应带宽提高了7.96 dB;在振动监测领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智能传感器制造领域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光纤振动传感系统测试与标定环节缺乏便携式振动信号驱动装置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FreeRTOS和STemWin嵌入式系统的压电陶瓷相位调制模块.该模块使用STM32嵌入式微控制器,结合H桥功率驱动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利用FreeRTOS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多任务功能部件开发,并设计了STemWin人机交互界面.随后搭建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对嵌入式相位调制模块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可实现驱动信号频率、占空比、输出极性和电压的调节,并可在总长为11.769km的传感光纤上对冲击信号进行实时采集,且振动信号定位误差在41m以内,从而可满足各类光纤振动传感系统在长距离不同位置处进行振动测试与标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船舶轴系进行模态和谐响应分析,对该轴系进行共振转换器(Resonance Changer,RC)的结构设计.基于动力调频减振理论和一维搜索法,对该RC进行优化设计,获得最佳参数.通过对比未加RC和加装已优化RC前后轴系的固有频率和关键位置处最大振幅,发现加装RC后,轴系1阶固有频率提高2倍以上,关键位置处的最大振幅降低约90%,调频减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其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整流器输入前端电压滞后角作为输入变量控制网侧输入电流的相位幅值控制的新方法,解决了传统相幅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的整流器数学模型,并验证了这个新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种用于涡街流量计涡街频率测量的随机共振信号处理方法.探讨了信号与双稳系统的阈值和克莱默斯逃逸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外加幅值和频率可调的信号进行双重调制,实现信号与双稳系统的匹配,数值仿真表明该匹配方式是可行和有效的.针对涡街信号,提出基于标准差的调制参数选取方法,该方法利用涡街信号特征,通过信号标准差估计管道内流速,缩小了调制参数的选取范围,提高了信号与双稳系统匹配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标准差选取调制参数对涡街信号进行调制,可以有效地使涡街信号,特别是弱涡街信号产生随机共振,进而检测到涡街频率,实现流量测量.  相似文献   

18.
线性调频信号被广泛应用到雷达、声纳、地震和其他探测的很多领域,目前对其应用比较广泛的获知信号存在的方法是基于相关的匹配滤波处理,但匹配滤波处理是进行信号压缩来获取最大的信噪比,本文采用相位匹配方法对线性调频信号进行处理,去除噪声还原信号从而获得高的信噪比,通过仿真实验该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Ergonomics》2012,55(8):1085-1100
Characteris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occupant and vehicle sea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transmission of vehicle seat vibration to the human body. In this study,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body coupled with a vehicle seat were identified in frequencies up to 100 Hz. Transmissibilities of three volunteers seated on two different vehicle seats were measured under multi-axial random vibration excitat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human-seat system vibration was dominated by the human body and foam below 10 Hz. Major coupling between the human body and the vehicle seat-structure was observed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10–60 Hz. There was local coupling of the system dominated by local resonances of seat frame and seat surface above 60 Hz. Moreover, the transmissibility measured on the seat surface between the human and seat foam is suggested to be a good method of capturing human-seat system resonances rather than that measured on the human body in high frequencies above 10 Hz.Practitioner Summary: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ined human body and vehicle seat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fully understood in frequencies of 0.5–100 Hz. This study shows the human-seat system has distinctive dynamic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different frequency regions: below 10 Hz, 10–60 Hz, and above 60 Hz.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随机共振只适用于检测低频信号的约束,提出用被测信号和背景噪声调制频率的方法,实现在大参数情况下从强噪声中检测微弱信号.分析了调频信号的频谱,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此方法能降低噪声的有效强度,调频信号中含有的低频分量能产生明显的随机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