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祖玉梅 《化学工程师》1997,(5):43-43,47
化工设备及管道保温层的经济厚度祖玉梅ECONOMICALTHICKNESOFTHERMALBARRIERINCHEMICANLEQUIPMENTANDPIPE1前言化工保温技术直接牵涉到工程的投资和经济性、能源的节约及防止环境热污染等。从节能考虑,在...  相似文献   

2.
DISCUSSIONONTHETHICKNESSOFTHEINSULATINGLATYEROFTHECIRCULARPIPE1前言在化工生产以及供热、供暖和供水工程中常常需要对管道进行保温,有的要使物料维持在工艺所要求的温度,有的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有的则是为了使物流保持在一定相态,防止气体的冷凝或液体的凝固,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管道保温通常是在管道外面包装保温材料(绝热材料),保温层厚度可根据导热基本方程来确定,也可以根据经验公式和有关图表来确定。一般来说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保温层越厚,则热损失越小,但有时保温层直径在某一范围…  相似文献   

3.
4.
以改造后的14^#低压蒸汽管道为例,采用经济厚度法对其进行了保温层的厚度计算。介绍了热力管网保温厚度的设计原则和保温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现有计算保温层经济厚度的公式进行修正,提出计算经济厚度的数学模型,编制了优选保温材料和计算经济的计算机程序。对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作为节能措施之一的隔热节能技术被广泛应用。隔热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改善劳动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效,为减少保温结构散热损失及材料浪费,保温层厚度要满足以下要求:1.1采用经济厚度,使用户的年总费用对于所...  相似文献   

7.
小管道基准保温层厚度的提出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牛顿(Newton)冷却定律,推导出了圆形管道的热流损失数学模型,介绍了基于该模型的临界保温层半径的理论推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基准保温层厚度(δj)",即敷设保温层与不敷设保温层(裸管)热流损失相当时,对应的保温层厚度.推导得出了δj满足的数学方程,并基于计算程序得到了其数值解.其结果对工农...  相似文献   

8.
实例证明:在满足保温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保温材料,对双层复合保温层进行合理的布置,各自采用适宜的厚度,可使保温层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9.
埋地管道保温层经济厚度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于节能目的,炼油厂、油库中的大量管道以及长距离热油输送管道都需要保温措施,其中添加保温层是一种主要的保温形式.介绍了埋地管道保温层经济厚度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和数值求解方法.简单说明了牛顿法的适用条件和迭代公式,编制了计算程序,给出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牛顿法简单有效、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0.
《广州化工》2021,49(10)
处于地下水环境中的埋地热油管道周围难以形成稳定的温度场,热损失较大,应优先考虑采用保温措施。选择保温层厚度时应综合考虑经济性及安全性。本文根据地下水环境下埋地热油管道的传热规律,对管道总传热系数K值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化。在给定油品种类和管道直径的条件下,计算得到了不同保温层厚度时的出站温度;对比了不同管径时保温层厚度变化对费用净现值的影响,给出了保温层厚度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11.
张高中  张衍品 《乙烯工业》2012,24(1):57-59,6
中原乙烯采用FBT(稀土)复合保温材料替代原有保温材料,更换乙烯装置高压、超高压蒸汽管线保温,从而达到稳定生产、节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讨论了设计及其优化的一般概念,以及热工设备与系统优化任务的异同点。随后,结合陶瓷工业热工设备设计的实际问题,详尽地介绍了设备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如何选定设计变量和目标函数,给出特性方程和报价方程,建立最优化数学模型,求解设计变量和目标函数极大化(或极小化)等。采用和推广优化设计方法,将可以改进和提升传统的设计方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现代陶瓷工业的飞速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3.
测定多孔性固体催化剂颗粒有效导热系数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桂生  高崇 《化工科技》1998,6(3):24-28
提出了一种测定空气中催化剂有效导热系数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实验误差小于5%.在此基础之上用woodside随机分布模型计算了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有效导热系数。误差分析表明:该模型误差较小,完全可以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4.
结构陶瓷抗热震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世学  艾兴  黄传真 《陶瓷学报》2002,23(4):233-237
概述了结构陶瓷抗热震性理论,抗热震机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概述了目前提高材料抗热震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PSZ-Mo系梯度功能材料的热应力缓和设计与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PSZ-Mo系梯度功能材料(functionallygradientmaterials简称FGM)在制备过程中的热应力缓和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用有限元方法解析了PSZ-Mo系两层叠层材料(即非梯度功能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热应力分布情况。同时解析了PSZ-Mo系FGM在制备过程中的热应力分布及缓和规律。揭示了PSZ-Mo系FGM在制备过程中的热应力大小与组成分布形状指数P的关系,对所研究的体系通过热应力解析,得到制备中热应力缓和最佳时的P值,同时,对FGM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用粉末法分别制备出24mm×5.6mm和30mm×5mm完整的FGM试样。  相似文献   

16.
复合结构长水口热应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免预热长水口的破裂问题,在其内孔复合了低导热率隔热层,并对其热应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结构和边界条件的简化,建立了长水口的二维轴对称模型,然后采用有限单元法研究了隔热层厚度及材料热导率对其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隔热层长水口所受热应力在浇钢初期变化剧烈,这是造成其破损的重要原因.隔热层可大幅度降低此热应力且使之变化平缓,但其厚度不宜超过2 mm.隔热层厚度保持为2 mm时,长水口颈部最大热应力随其导热系数的减小呈抛物线规律下降.长水口本体导热系数在10~30W/(m·K)之间变化时,对无隔热层长水口颈部最大热应力基本没有影响;但复合结构长水口颈部最大热应力随导热系数的增加呈对数关系下降.将复合结构长水口试用于生产,未出现破裂现象.  相似文献   

17.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镜特殊应用,从热稳定性以及弯曲刚度均匀性两方面,对层合板进行铺层设计与优化。最终优化的16层铺层设计[22.5 90-45-22.5 67.5-67.5 0 45]s弯曲刚度均匀性最好,同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该铺层设计为高精度、高热稳定性碳纤维层合面板研制提供参考,特别适合于变形镜的铺层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复杂逆流多效蒸发系统优化设计的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长  陈文波  黄诗煌 《化工学报》2001,52(8):715-720
建立了带有冷凝水闪蒸的复杂逆流多效蒸发系统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以整个蒸发系统的年总费用 (包括加热蒸汽年费用、真空泵年动力费用以及蒸发器和辅助设备的年折旧维修费用等 )最小为优化目标 ,以生蒸汽压力、冷凝器真空度及各效有效传热温度差为决策变量 ,提出一种新算法———复合形法结合Lagrangian乘子法、迭代法和矩阵法求解模型 .算例表明 ,生蒸汽压力、冷凝器真空度和冷凝水闪蒸对优化设计结果影响显著 ,优化设计比常规设计可节省年费用 11%左右 .新算法收敛稳定性好 ,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一类与短波长 ( 635~ 650nm)半导体激光器相匹配用于有机光盘的光存储介质的偶氮染料金属螯合物 .测定了偶氮染料及其金属螯合物的紫外 可见光吸收光谱 ,采用分光光度法确定该金属螯合物的结构与组成 ,计算了它的稳定常数 .差热热重分析显示该金属螯合物具有较好的热学性能 ,有望可作为光记录介质 .  相似文献   

20.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tunnel dryer for sultana grapes is presented and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ize and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dry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is given by the minimization of heat consumption, expressed as the ratio of thermal load to production, with some constraints regarding the production rate of the dryer and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air temperature. The optimization variables ar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drying air, and product loading thickness on the trays. The optimum condition requires the operation of the dryer on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air humidity, which corresponds to a high degree of recirculation of exhaust air. This can be accomplished using automatic control of fresh air and humid air inlet and exhaust dampers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dryer, during the entire drying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