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名行  李花婷 《橡胶工业》2009,56(11):675-678
试验研究不同种类的纳米粉末SBR对溶聚丁苯橡胶(SSB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粉末SBR能提高SSBR混炼胶的门尼粘度,对硫化胶的拉伸强度、耐磨性、压缩疲劳温升和滚动阻力略有影响;与低苯乙烯质量分数的纳米粉末橡胶相比,高苯乙烯质量分数的纳米粉末SBR填充的硫化胶具有更好的耐热老化和抗湿滑性能.  相似文献   

2.
新型无机纳米填料对SBR的补强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纳米白炭黑、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铝和白炭黑分别与炭黑并用对SBR的补强性能,并与单独充炭黑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白炭黑/炭黑并用体系能够显提高SBR硫化胶的拉伸性能、热氧老化性能和疲劳性能,而纳米氧化铝/炭黑和纳米二氧化钛/炭黑并用体系能够提高SBR硫化胶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纳米碳酸钙对SBR胶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纳米碳酸钙对SBR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用纳米碳酸钙填充SBR时,随着纳米碳酸钙用量的增大,胶料的硫化速度加快,硫化胶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增大,回弹值减小,耐磨性和抗湿滑性能提高;纳米碳酸钙与炭黑N330并用填充SBR时,随着纳米碳酸钙用量的增大,胶料的硫化速度变化不大,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减小,回弹值减小,耐磨性下降,抗湿滑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细全硫化粉末丁苯橡胶(UFPSBR)/纳米碳酸钙复合粉末制备UFPSBR/纳米碳酸钙/丁苯橡胶(SBR)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FPSBR/纳米碳酸钙复合粉末用量的增大,UFPSBR/纳米碳酸钙/SBR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化时间缩短、硫化速率加快、物理性能和阻燃性能提高,同时玻璃化温度下降、储能模量增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对丁苯橡胶(SBR)/天然橡胶(NR)并用胶的补强性能、阻燃性能及SBR/NR并用比对胶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氢氧化镁补强效果显著,用量80份时硫化胶拉伸强度可以达到15.1MPa;可显著提高胶料的阻燃性能,且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高;SBR/NR并用比为45/55,添加80份纳米氢氧化镁时硫化胶拉伸强度可以达到15.6MPa.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超细全硫化羧基丁苯橡胶/纳米二氧化硅(UFPCSBR/n-SiO2)纳米复合粉末材料的表面形貌及其对NR/SBR复合材料硫化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FPCSBR颗粒和n-SiO2颗粒在纳米复合粉末材料中分散良好;加入14份纳米复合粉末材料(UFPCSBR/n-SiO2质量比为3/4)赋予了NR/SBR复合材料较好焦烧安全性,可显著改善100%定伸应力和300%定伸应力,并且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MAA原位改性纳米碳酸钙对SBR胶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甲基丙烯酸(MAA)原位改性纳米碳酸钙对SBR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纳米碳酸钙填充SBR胶料中加入MAA,胶料的硫化特性变化不大,硫化胶的物理性能明显提高;随着MAA用量的增大,SBR硫化胶的离子交联密度逐渐增大。扫描电镜分析表明,MAA的加入增强了纳米碳酸钙与SBR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纳米SiO2加入方式及用量对NR/SBR共混胶的正硫化时间、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纳米SiO2改性前后共混胶的耐热分解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及微观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对共混胶的正硫化时间、力学性能及耐热稳定性能有较大影响;当纳米SiO2加入量为7%(质量分数)并采用NR/SBR共混均匀后先加入纳米SiO2,再加入小料、硫磺的方式制备NR/SBR共混胶时,纳米SiO2通过使NR/SBR共混胶的分散相细化并使共混胶的整体交联密度提高,有效地提高了NR/SBR共混胶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热稳定性能,达到了对NR/SBR共混胶良好的补强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耐磨炭黑填充型粉末SBR研究Ⅱ.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高耐磨炭黑(N330)填充型粉末丁苯橡胶[P(SBR/N330)]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发现。炭黑乳化剂的用量、炭黑改性剂和包覆剂的用量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对P(SBR/N330)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比较明显。在适宜的粉末化条件下制备的P(SBR/N330),其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与块状SBR/N330通过机械混炼得到的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处于相同水平。P(SBR/N330)硫化胶拉伸断面形貌的SEM分析表明,包覆剂在用量为5份时形成的粒子与SBR基体结合紧密,在用量为15份时形成的粒子较易剥离。  相似文献   

10.
SBR1762与SBR1723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江涛  刘玉良 《橡胶工业》2010,57(10):598-601
研究填充重环烷油的SBR1762的基本性能,并与SBR1723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BR1762与SBR1723的理化性能、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水平无明显差异,加工性能相近。与SBR1723胶料相比,SBR1762胶料的硫化速度较慢,硫化胶的300%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较大,耐热空气老化性能较差,损耗因子较小,玻璃化温度略高,磨耗性能较好,其它物理性能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1.
12.
集成橡胶SBR-IR-SBR和SBR-BR-S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实验影响因素及其对嵌段(丁苯共聚物-聚异戊二烯)集成橡胶(SBR—IR—SBR)和嵌段(丁苯共聚物-聚丁二烯)集成橡胶(SBR—BR—SBR)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并研究了SBR—IR—SBR和SBR—BR—SBR的动态黏弹性能。结果表明,SBR—IR—SBR和SBR—BR—S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仪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SBR—IR—SBR和SBR—BR—SBR中均存在着明显的相分离结构;硫化后的SBR—IR—SBR更易于相分离。  相似文献   

13.
王丽娥  苟登峰  邓旺 《广东化工》2014,(12):267-268
文章研究高结合苯乙烯SBR1721的基本性能,并将其与SBR1712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结合苯乙烯SBR1721的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值较高,且永久变形较大,撕裂强度值较低,压缩生热较高等。SBR1721的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高,损耗因子随温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4.
在聚乙二醇(PEG)为相转移催化剂、碱性促进剂存在下,用顺丁烯二酸氢钾(PHM)与环氧化丁苯橡胶进行开环反应,制备了环氧基转化率达100%的含顺丁烯二酸钾的丁苯橡胶离聚体,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吸水性、吸油性及稀溶液黏度。结果表明,随着离子含量的增加,离聚体的吸水率和稀溶液黏度增大,吸油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SBR1739与SBR1721的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涛  刘玉良 《轮胎工业》2009,29(10):612-614
研究高结合苯乙烯充油SBR1739的基本性能,并与SBR1721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BR1739与SBR1721的结合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加工性能相近。与SBR1721胶料相比,SBR1739的胶料硫化速度较慢,硫化胶的密度、邵尔A型硬度和损耗因子较小,玻璃化温度较低,其它物理性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SBR1721与SBR1712的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SBR1721与SBR1712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BRl721与SBR1712相比,生胶和胶料的加工性能相近,硫化胶的硬度较高,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较大,300%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相当,抗湿滑性和操纵性较好,生热稍高,耐磨性较差。SBRl721是高速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胶理想的胶种。  相似文献   

17.
SBR1762与SBR1712的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良  朱江涛 《中国橡胶》2010,26(13):38-40
<正>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E具有优良的加工性和抗湿滑性,被广泛用于半钢子午线轮胎中,但该胶填充油内含有苯并芘等稠环芳烃化合物,用该胶生产的轮胎不能满足欧盟REACH法规(1907/2006/EC)的要求。为此笔者所在公司使用重环烷油(Heavy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采用共凝聚法制备碳酸钙填充粉末丁苯橡胶的技术。讨论了碳酸钙的种类及其加入量、凝聚剂组份及配比、隔离剂用量、凝聚温度、搅拌速度和干燥方式等几大因素时粉末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成粉配方及工艺条件。所制得的粉末丁苯橡胶流动性和储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SBR质量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产SBR1500,SBR1502和SBR1712系列胶样与相应的国外胶样进行质量剖析,结果表明,国产各系列胶样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化学分析结果与相应的国外胶样基本相当,加工性能和硫化胶的静态物理性能与相应的国外胶样相似或稍优,动态力学性能超过或等同于相应的国外胶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