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热力站间接连接、混水连接方式的优缺点。结合工程实例,对采用两种连接方式的热力站系统造价及供暖期电费进行比较。混水连接方式的技术经济性较优。  相似文献   

2.
混水连接及远程监控技术在热力站改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对热力站实施混水连接及远程监控技术改造进行了探讨。对改造后的热力站流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改造后热力首站、热力站的节能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采用S7-300系列控制器的间接连接式热力站、混水连接式热力站本地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模块组成及输入、输出参数的选取。分析了S7-300系列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探讨了两种热力站的本地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4.
混水供热系统采用控制回水温度的初调节李利武方玉奎郭华(唐山热力公司,唐山063000)唐山市热力公司中心区热网,是以市区电厂为热源的较大型供热系统,热网初步设计供热面积为240万平方米,供热方式是热力站混水直供到热用户。集中供热系统自1983年投产以...  相似文献   

5.
针对供热系统存在热力站缺乏调节手段、供暖建筑水力失调等问题,提出建立热网监控系统、热力入口安装平衡阀、末端混水连接改造等解决方法.结合示范工程,对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混水系统二级管网气蚀噪声的产生原因,提出通过排气和改变用户热力站控制方式两种方案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实例,对存在散热器供暖系统和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热力站站内系统布置形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传统方式与混水方式两种站内系统设计方式。针对混水方式,提出根据两种系统之间的热负荷关系确定站内系统布置形式的方法,给出了确定布置形式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8.
刘凤阁 《区域供热》2013,(5):116-118
本文分析了楼栋之间、楼内用户之间热力失调的原因,提出了楼宇分栋混水技术的基本思路。结合具体实例,对“直接分栋混水技术”和“带控制装置的分栋混水技术”的原理、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热力站合理规模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力站是指连续一次网与二次网并装有与用户连接的有关设备,仪表和控制设备的机房、是热量交换、热量分配以及系统监控,调节的枢纽,合理的热力站规模成为小区供热规划和设计不能忽略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民用热力站现状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并在实际工程的基础上,对假想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得出结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本文还应用价值工程和模糊数学理论对热力站的合理规模进行了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各种非经济因素,对提高热力站规模选择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以某供热系统为例,根据2020年2月的监控数据,对热源、一级管网、热力站、二级管网、用户的运行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于热源、一级管网:热源供水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一级管网质量流量基本保持稳定,说明一级管网采用质调节方式运行。对于热力站(均为混水连接热力站):各热力站的单位供热面积耗热功率参差不齐,在确保供热质量的前提下,不同热力站的单位供热面积耗热功率不同,应区别对待。各热力站的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差别很大,主要与热力站混水连接形式有关。单位供热面积耗热功率基本随热力站供热面积的增大而降低。非节能办公建筑的单位供热面积耗热功率最低,酒店、医院略高,非节能老小区最高。对于二级管网:经水力平衡改造后的二级管网,各楼的日平均回水温度、日平均供回水平均温度均比较接近。与未进行水力平衡改造的二级管网比较,单位供热面积耗热功率降低15.9%,且低于非节能老小区的平均水平,改造效果良好。对于经水力平衡改造的二级管网用户:在二级管网实现水力平衡的前提下,楼内不同位置用户的室内温度依然存在差异,边角用户室内温度低于中间用户,上层用户室内温度高于低层用户室内温度。除二级管网水力平衡外,消除楼内用户室内温度差异是二级管网节能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建筑防热要扬长避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谢浩 《工业建筑》1998,28(9):23-26
在分析各种体型民用建筑防热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建筑体型提高防热效果(尤其是在改善自然通风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微机自控技术在热力站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简要介绍了热力站内二次水温度控制的要求及其重要性,简要分析了站内二次水温度控制的特点。介绍了一个仪表化的热力站专用微机自动控制系统PC-S-1,并结合该系统,详细介绍了“采暖”和“生活热水”两种热力站内二次水温度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地下室常具有支撑密集、施工空间狭小等特点,常导致劲性钢结构与土建施工相互影响,影响施工效率与安装精度。为此,研究一种适合于受基坑支撑影响的地下室劲性钢结构施工技术,采用自制的微调定位措施,提高悬空地脚螺栓的安装精度;另外,通过优化劲性钢柱吊装方法,提高施工效率与安装精度,解决受基坑支撑影响下的劲性钢柱安装问题。并采用全站仪与水准仪进行监测,最大偏差均控制在3mm以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南京南站主站房工程具有尺度大(主站房南北向约410m,东西向约156m)、跨度大(最大柱网尺寸72m)、分缝多(承轨层六道结构缝,候车层两道结构缝)、错层及夹层分布多、结构类型繁杂(包含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三种结构类型)、荷载种类多(承轨层列车相关荷载分布复杂)、所涉规范跨领域(涉及普通民用建筑规范及铁路桥涵规范)等诸多特点。本文叙述了“建桥合一”结构的主要特点和设计方法,介绍了站房各主要楼层(承轨层、候车层、屋面层)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极易出现进度偏差的问题,基于识别提取的11个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托历史案例信息构建案例数据库,提出一种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三维动态优化控制方法。研究表明:将PSO聚类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预测,有助于准确反映各影响因素与施工进度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提高预测效率;建立进度预警响应体系,综合集成EVM法与PDCA循环,可实现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分级预警与动态优化;采用BIM虚拟可视化技术并搭建Web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三维可视化控制与实时信息管理,通过在HG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证实了此方法对于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论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和城乡住宅建设迅猛发展的要求,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肩负重任,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则是建筑业发展必须把握的重要课题,它包括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和建筑技术开发的信息化。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集中供热事业在我国的发展,节能越来越受重视,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是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比分析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几种调节方式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研究了如何进行供热系统的调节以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案例模糊推理的土木工程造价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项目策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然而传统的造价估算方法难以满足估算精度和科技进步需要。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介绍了一个基于案例推理(CBR)的土木工程造价估算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系统应用情况。一方面,由于该系统以土木工程工料消耗为基础,故可以减小时间、历史状况等因素对价格估算的影响,也有利于应用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的国际惯例。另一方面,系统具有的对案例库的更新功能,可适应土木工程科技不断发展的要求,这些都会提高系统计算结果的准确程度和系统的实用价值。利用案例推理系统估算住宅建筑主要工料消耗的计算实例表明,基于案例推理系统是有效的,它可为土木工程造价估算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晓明  时丹 《工业建筑》2012,42(7):124-127,160
在役土木工程建筑一旦发生倒塌等灾难性事故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影响。为了避免发生此类重大安全事故,需要及时发现事故萌芽并给予处理。在分析在役土木工程结构事故的各种原因及其损伤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在役土木工程结构薄弱处的概念,该薄弱处是指受环境侵蚀、材料老化、荷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役土木工程结构中最先发生破坏的构件或构件中的某一位置。对结构薄弱处的分析宜采用分析结构中各处的承载力下降及结构中各处荷载效应的增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获得结构中各处抗力与荷载效应最为接近的地方,即结构薄弱处。最后,总结了在役土木工程结构薄弱处分析研究的发展方向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时频联合分析方法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志晓  李昕  周晶 《工业建筑》2005,35(5):75-80,109
时频联合分析方法因能同时提供信号的局部时频特征,适于分析非平稳信号而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极大应用。线性变换、双线性变换和Hilbert-Huang变换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时频联合分析方法。根据时频分析方法的理论,将其应用于人工地震波模拟、结构动力反应分析和可靠性估计、结构参数识别及损伤检测等领域。通过对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