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温下用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合成平均尺寸约50 nm的仿立方体结构K_(x )Na_(1-x )Nb O_3纳米粉体并制备成陶瓷,对陶瓷进行相结构、显微组织以及电性能的表征。XRD结果表明,K_(x )Na_(1-x )NbO_3陶瓷为纯的钙钛矿结构,且K_(0.5)Na_(0.5)Nb O_3陶瓷具有正交相和单斜相的混合相结构。SEM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为孪晶分布,且孪晶分布中小晶粒数随K~+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在室温下,晶粒尺寸均匀且具有最大密度的K_(0.5)Na_(0.5)Nb O_3陶瓷具有较优异的电性能:ε_r=467.40,tanδ=0.020,d_(33)=128 pC/N,k_p=0.32。K_(0.5)Na_(0.5)Nb O_3陶瓷的优良电性能说明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合成的K_(0.50)Na_(0.50)Nb O_3粉体性能较好,且制备的陶瓷满足无铅压电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XRD、FESEM及色度测试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矿化剂种类、组合方式及添加量对(YAl_(1-x)Cr_xO_3)色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于该色料的矿化剂有单一矿化剂CaF_2、二元复合矿化剂NaF+CaCO_3和三元矿化剂LiF+MgF_2+Na_2CO_3,促使晶形发育完善和呈色的综合效果为:CaF_2>NaF+CaCO_3>LiF+MgF_2+Na_2CO_3.矿化剂NaF+CaCO_3合成的色料主晶相为钇铝榴石(AlYO_3),次晶相为二钇铝榴石(Al_2Y_4O_9),残余相是Y_2O_3,另外两种矿化剂合成的色料则没有次晶相出现.NaF+CaCO_3的添加量在8%~12%(质量分数,下同)、CaF_2的添加量在13%~17%时,色料有较好的红度值.  相似文献   

3.
从钒氧化角度研究复合钠盐对硅质页岩提钒的强化及协同作用。结果表明:Na_2CO_3在复合钠盐中的添加量小于复合盐总质量的40%时,与NaCl共同促进长石生成和消耗的过程,并进一步促进钒加速氧化,产生正向协同作用并使钒氧化率提高。Na_2SO_4在复合盐中所占比例的改变对钒氧化影响不明显,且与NaCl和Na_2CO_3无明显协同作用,可加入20%~40%Na_2SO_4代替NaCl。Na_2CO_3和Na_2SO_4作为替代品最多可使焙烧添加剂中NaCl的用量减少60%左右。要保证焙烧产物中钒氧化率大于70%,复合添加剂中3种盐添加量由大至小的顺序应遵循NaCl、Na_2CO_3、Na_2SO_4的原则。将混料实验得到的焙烧产物钒氧化率采用特殊三次方模型拟合优化,得到的最优方案如下,NaCl添加量4.96%,Na_2CO_3添加量2.71%,Na_2SO_4添加量2.33%,此时产物钒氧化率达71.56%。  相似文献   

4.
余忠勤  李国勋 《轻金属》1989,(12):42-45
先期实验已发现Na_2CO_3作为添加剂能使阳极过电位下降0.1伏。但把Na_2CO_3混在阳极料中一起成型的添加方法欠妥。本文报告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浸渍法。使用这种方法后,石墨阳极上阳极过电位在电解中可下降0.2伏,碳素阳极上过电位可下降0.1伏左右。如果在工业上实现,那么可使吨铝能耗下降300~600KW.h.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方法研究了溶液浓度和Cl~-对X70钢母材及其焊缝在Na_2CO_3+NaHCO_3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结果表明,X70钢母材和焊缝在0.1~1.0 mol/L(Na_2CO_3+NaHCO_3)溶液中都能形成稳定的钝化区间。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钝化膜的稳定性增加。X70管线钢母材和焊缝的钝化膜均呈现出n型半导体特征,且施主密度与维钝电流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同。Cl~-在1.0 mol/L(Na_2CO_3+NaHCO_3)溶液中,对焊缝组织的吸附现象存在显著特征,主要吸附于氧空位处。  相似文献   

6.
拟通过添加烧结助剂(ZnO)和钠盐(NaCl/Na_2CO_3)来改善BaZr_(0.8)Y_(0.2)O_(3-δ)质子导体陶瓷的烧结性能和电导率。采用机械球磨混合结合高温常压烧结工艺制备BaZr_(0.8)Y_(0.2)O_(3-δ)-ZnO-NaCl/Na_2CO_3质子导体陶瓷,利用XRD、SEM、EDS和EIS等手段对烧结陶瓷的物相、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和电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当烧结工艺为1450℃烧结保温6 h且ZnO添加量达到2%(摩尔分数)时,BZY-2%ZnO陶瓷的致密度和线收缩率分别为95.25%和16.76%,其晶粒尺寸大小约0.8~1μm。当烧结工艺为1400℃烧结保温4 h且Na Cl和Na_2CO_3添加量分别为5%时,BZY-2%ZnO-5%NaCl和BZY-2%ZnO-5%Na_2CO_3陶瓷的致密度分别为96.71%和97.47%,线收缩率分别为17.89%和19.78%。在湿润空气中,当测试温度为700℃时,BZY-2%ZnO-10%Na_2CO_3和BZY-2%ZnO-10%NaCl陶瓷的电导率分别为3.124×10~(-3)S/cm和2.505×10~(-3)S/cm,而未添加Na Cl和Na_2CO_3的BZY-2%ZnO陶瓷的电导率仅为1.292×10~(-3) S/cm。添加NaCl和Na_2CO_3可以提高BZY-2%ZnO陶瓷的烧结性能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7.
配合从高Ca含钒钢渣中提钒工作,进行了Ca(VO_3)_2和NaCaVO_4在Na_2CO_3-NaHCO_3缓冲溶液中钒浸取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含钙的钒酸盐的浸取动力学行为不同。Ca(VO_3)_2的浸取速率受与Na_2CO_3和NaHCO_3的平行反应控制;NaCaVO_4在所实验的范围内不与Na_2CO_3反应,而与NaHCO_3反应的浸取速率的控制步骤是HCO_3~-离子在NaCaVO_4固体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8.
配合从高Ca含钒钢渣中提钒工作,进行了Ca(VO_3)_2和NaCaVO_4在Na_2CO_3-NaHCO_3缓冲溶液中钒浸取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含钙的钒酸盐的浸取动力学行为不同。Ca(VO_3)_2的浸取速率受与Na_2CO_3和NaHCO_3的平行反应控制;NaCaVO_4在所实验的范围内不与Na_2CO_3反应,而与NaHCO_3反应的浸取速率的控制步骤是HCO_3~-离子在NaCaVO_4固体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CeO_2掺杂0.9Bi_4Ti_3O_(12)-0.1K_(0.5)Na_(0.5)NbO_3(BTO-KNN)铋层状陶瓷材料。系统研究了CeO_2掺杂对BTO-KNN基陶瓷物相结构、微观结构以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为单一的铋层状结构:BTO-KNN基陶瓷的压电性能随着CeO_2的掺杂而显著提高,损耗明显降低。当CeO_2掺量为0.75%(质量分数)时,样品具有最佳的电性能:d_(33)=28 pC/N,介电损耗tanδ=0.29%,机械品质因数Q_m=2897,剩余极化强度P_r=11.83μC/cm~2,且居里温度T_c高达615℃;研究结果表明CeO_2掺杂0.9Bi_4Ti_3O_(12)-0.1K_(0.5)Na_(0.5)NbO_3铋层状陶瓷是一种潜在的高温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拟油轮货油舱上甲板环境的腐蚀实验装置,研究了低合金船体钢在模拟防爆气体(SO_2+CO_2+O_2+N_2)气、模拟原油挥发气体(H_2S+N_2)以及两者混合存在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差异。分别研究了实验钢在不同气体中腐蚀速率、基体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的形貌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模拟防爆气体SO_2+CO_2+O_2+N_2造成的腐蚀量远大于模拟原油挥发气体H_2S+N_2,其在整个上甲板腐蚀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H_2S+N_2气体中实验钢的腐蚀产物为单一的FeS,在SO_2+CO_2+O_2+N_2环境下腐蚀产物为α-FeOOH、Fe_2O_3、FeSO_4,而在两种气源混合通入条件下,锈层中除了上述产物外,含有10%的单质硫,表面光滑的块状单质硫大量分布于锈层的剥离面上,能够促进锈层发生剥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研究了FeS-Na_2S、FeS-Na_2S-CaO和FeS-Na_2CO_3等渣系对废钢冶炼过程中脱铜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降低FeS-Na_2S渣系中Na_2S质量分数至低于20%时,能够降低Cu_2S在渣中的活度系数,降低Cu在金属中的分配,从而达到脱铜的目的;同时研究得出铁液中的碳含量对脱铜效率的影响较大,碳含量越大,脱铜率越高;在FeS-Na_2S渣系中加入适量的CaO能够提高脱铜率;比较了FeS-Na_2CO_3渣系与FeS-Na_2S渣系的脱铜效果,发现Na_2CO_3的加入可以提高液体的流动性,使Cu_2S更好地溶解,更有利于去除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方法,对金精矿中性焙烧产物的自浸金过程中Na_2SO_3、CuSO_4、NH_3·H_2O、Na_2CO_3等添加剂浓度进行优化研究,分析各添加剂及其相互作用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规律、显著性、次序。结果表明:金浸出率随着Na_2SO_3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随NH_3·H_2O浓度、CuSO_4浓度、Na_2CO_3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CuSO_4浓度和Na_2CO_3浓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显著,并且CuSO_4浓度的影响显著性大于Na_2CO_3浓度;在Na_2SO_3 0.14 mol/L、NH_3·H_2O 2.1 mol/L、CuSO_4 0.06 mol/L、Na_2CO_3 0.12 mol/L最优工艺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96.31%,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间的误差只有0.86%,响应面优化得到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是合理可靠的。同时,金精矿的中性焙烧-自浸金工艺为金的高效非氰浸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烧结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碱对硅酸二钙烧结行为的影响,采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Na_2O存在下不同烧结制度对硅酸二钙(C_2S)烧结过程中的物相转变、晶体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从而为低钠石灰烧结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CaO-SiO_2二元系中,烧结产物主要物相为γ-C_2S;在Ca O-SiO_2-Na_2O体系中,碱的存在使CaCO_3分解温度降低,烧结产物主要物相为β-C_2S,Na_2O起到助熔剂和改变C_2S晶型的作用。在Na_2O存在的条件下,烧结产物中β-C_2S和γ-C_2S红外光谱特征峰分别为845 cm~(-1)和930 cm~(-1)。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促进了块状β-C_2S向呈颗粒状γ-C_2S转化,β-C_2S含量逐渐减少,γ-C_2S含量逐渐增多,使得烧结产物结晶度升高;同时使烧结产物在碱溶液中的稳定性提高,γ-C_2S固溶体比β-C_2S固溶体更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工业硅精炼的实验研究:静置法、吹空气精炼法和 Na_2O-SiO_2及Na_2CO_3-SiO_2渣系的溶剂法。  相似文献   

15.
Na_2O-CaO-CO_2-H_2O系中平衡过程的热力学和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Na_2O-CaO-CO_2-H_2O系中下列反应的进行条件,对于用氢氧化钙处理碳酸钠水溶液制取苛性碱的工艺过程有着重大意义: Ca(OH)_2+Na_2CO_3=CaCO_2+2NaOH  相似文献   

16.
《铸造技术》2017,(10):2469-2471
采用固态烧结法对K_(0.47)Na_(0.53)Nb O_3(KNN)进行x Mn O_2(x=0,1,1.5和3 mol%)掺杂改性研究,探讨了Mn O_2掺杂对KNN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固态烧结法成功制备了掺x Mn O_2的K_(0.47)Na_(0.53)Nb O_3压电陶瓷材料,Mn O_2的掺杂均得到了纯的钙钛矿相,并且随着Mn O_2掺杂量的增加,KNN的晶粒尺寸趋于均匀,气孔减少,致密度提高;适量Mn O_2的掺杂使(K0.47Na0.53)Nb O_3陶瓷材料的压电常数增大,介电损耗减小。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无公害精炼剂在铝液中的反应原理及其化学反应过程,存在着两种不同见解。一种认为无毒,因为精炼剂中硝酸钠和石墨在铝液中主要是按下式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是N_2和CO_2气体:4NaNO_3+5C→2Na_2CO_3+2N_2↑+3CO_2↑(1) 也有人认为精炼剂中硝酸钠在铝液中,是按下式进行热分解反应,产生的是NO和NO_2气体,因而有毒:  相似文献   

18.
在WO_3-Mg-C-Na_2CO_3体系中,引入NaCl做稀释剂,通过盐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超细碳化钨(WC)粉体。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了碳(C)含量对制备的WC粉体的形貌、尺寸和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0.125(Na_2CO_3的摩尔数)基础上,将原料中碳的摩尔数从l=2增加到2.25和2.5,浸出前产物由少量大尺寸颗粒及大量小尺寸颗粒组成;浸出后产物是由亚微米小颗粒团聚而成,颗粒之间熔化烧结现象很弱,呈弱团聚状态;浸出产物的粒度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尺寸在200~350 nm的范围内;在l=2.25条件下,合成的产物主要为目标产物WC,副产物W2C含量极少。即k=2.0(Na Cl的摩尔数),m=0.125,l=2.25为制备单相WC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程立  刘定富 《轻金属》1991,(1):7-13
研究了向不同成分的工业铝酸钠溶液添加BaO,脱除其中的SO_4~(2-)、SiO_3~(2-)和苛化Na_2CO_3的反应,对生成的固相进行了物相分析,探讨了反应过程及条件的关系,筛选了净化条件。种分母液的净化综合效果最好。对上述各反应的热力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理论结论与实验结果很一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热处理工艺实验确定了超高强度不锈钢S280合适的热处理工艺(1080℃,保温1 h,油冷;-73℃,2 h,空气中回到室温;540℃,4 h,空冷)。S280钢热处理后,强度大于1900 MPa,K_(1C)大于90 MPa·m~(1/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540和600℃时效态的S280新型超高强度不锈钢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S280钢540℃时效状态,在高密度位错的板条状马氏体基体上析出弥散细小的强化相,一种是已为很多研究报道的超高强度钢中强化相Fe_2Mo~([1]),另一种析出相是Cr_2C,目前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测定了Cr_2C与马氏体的晶体学取向关系为:(110) _M//(121)_(Cr_2C),[111]M//[111]_(Cr_2C)。S280钢在600℃时效态也析出这2种Cr_2C和Fe_2Mo相,与540℃时效态相比,只是其有所长大。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法对Cr_2C析出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_2C析出相中Cr和Mo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