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母线型光纤LAN传输线的光路耦合分析为基础,导出了传输线的最佳耦合状态——递进耦合。并指出构成这种最佳耦合状态的光路耦合器的耦合系数遵循双曲线分布。这一理论结果对OFLAN传输线的设计和光路耦合器的研制、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汪瀛豪  聂伟 《微电子学》2022,52(5):893-897
提出了一种具有谐波抑制特性的小型化分支线耦合器。通过分析枝节加载传输线的传输特性,发现可以采用小型化的枝节加载传输线去等效替换传统分支线耦合器中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此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小分支线耦合器的电路尺寸。同时,由于枝节引入传输零点,耦合器的谐波响应也得到抑制。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和传输线方程,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了仿真以及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采用紧凑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模型实现了两种新型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第一种定向耦合器为六端口双定向耦合器,形式为右手传输线/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右手传输线,通过调整传输线与传输线之间的距离,实现一分三等分功率分配器的功能;第二种定向耦合器是在普通定向耦合器中,用部分复合左右手传输线代替右手传输线,通过调整它们之间的比例,可以使得耦合端和输出端的输出相位相等.设计的两种定向耦合器,均已通过实测验证.  相似文献   

4.
郭丽  焦永昌  卢亮  王磊 《微波学报》2017,33(2):60-63
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小型化双频分支线耦合器。通过在端口处加载一段扩展的传输线实现分支线耦合器的双频工作。使用微带过渡结构连接不同介质层中的两个微带线电路以降低耦合器的尺寸。利用传输线理论将传统的λ/4 传输线等效为T 型传输线结构,并将端口处的扩展部分进行折叠处理,达到进一步缩减器件尺寸的目的。本文设计了一个工作频率在0. 97/1. 8GHz 的双频分支线耦合器,并进行实物加工,仿真结果性能良好,实测与仿真数据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通过小型化而制作出的具有新型结构的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其中小型化运用了将传统的传输线等效为传输线两端接终端开路线达到缩短目的,得到的主线与分支线之间的终端开路线可继而等效为传输线两边接短截线形式以避免终端开路线的重叠,从而最终得到一种新的结构。与传统耦合器相比面积缩小了64%。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频率特性与ADS仿真得到的频率特性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常常需要超宽带的定向耦合器使用均匀的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节级联,就可能得到多个倍频程带宽的耦合器。然而由于各个线节之间电抗不连续性,严重地破坏了耦合器的定向性。耦合系数连续渐渐变小的切比雪夫高通耦合器是一种非对称的非均匀的耦合传输线定向耦合器,其响应为高通切比雪夫等波纹。这种耦合器超过某一截止频率就保持具有一定波纹的均匀耦合,理论上,耦合带宽为无限大,即没有上限频率。在对称带线上作了一个20dB耦合器试验,实验确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非均匀传输线,包括波导、同轴线、微带线、介质线、光纤等,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如制造阻抗匹配器、衰减器、吸收负戴、高通滤波器、宽带定向耦合器等. 对非均匀传输线的分析,通常列出电压电流的微分方程,然后选择几种便于求解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长线方程:非均匀传输线满足下列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用于功率检测和获取的无源器件--定向耦合器.首先利用传输线耦合器与集总参数耦合器的等效性,分析得出了集总参数耦合器各个元件参数与性能指标的理论公式.再针对甚高频(VHF)频段,传输线耦合器一般无法做到结构紧凑,而集总参数元器件传输功率的限制等问题,同时考虑到弱耦合以及高定向性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微带线电感与集总参数相互结合的解决方案,并设计出定向耦合器的模型.然后,结合在研RF系统100 MHz中心频率、300 W传输功率的实际需求为例,验证了耦合器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ADS软件对其做出了原理图和矩量法仿真.最后给出了制版后实际测量的性能曲线,并对测试结果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单一工作频段的微带-缝隙耦合器,提出了一种级联两段微带-槽线传输线的微带-缝隙双频耦合器。通过槽线补偿线对耦合器奇模相速度进行补偿,使奇模相速度近似于偶模相速度,从而改善器件的工作带宽。为指导设计,将对称四端口网络奇偶模的分析拓展到微带-缝隙双频耦合器的设计中,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公式。与其他双频定向耦合器相比,该结构实现了工作频率可控的双频等分设计,且每个工作频段带宽更宽。为验证设计方法,设计了一个工作频率在2.4 GHz/5.8 GHz的微带-缝隙双频耦合器。实测结果与仿真数据相吻合,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利用左右手传输线和互补螺线谐振器电路设计的小型分支线耦合器,工作频率为720 MHz.将互补螺线谐振器电路替换原微带传输线,达到了缩小器件尺寸的目的.利用Ansoft HFSS进行了仿真,此种方法设计的分支线耦合器尺寸比传统的电路缩小50%,在中心频率处耦合度(S21,S31)为-3.2 dB,隔离度(S41)...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支线耦合器小型化和谐波抑制特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小型谐波抑制分支线耦合器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等效传输线理论和分形几何结构进行设计。基于此方法,设计了小型谐波抑制3 d B分支线耦合器,并对其进行了实物制作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耦合器不仅实现了77.9%的尺寸缩减,而且具有5次谐波抑制的特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设计方法具有尺寸小、谐波抑制特性好、易于制作和集成等优点,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非均匀介质的耦合指数传输线,并且得到了精确的解。其解已成功地应用于微波定向耦合器的设计中。与使用均匀传输线的耦合器相比较,在耦合特性方面指数线耦合器有许多改进。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值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数字式综合电子火控系统的开发应用,带来了不少要研究的问题。其中总线与各远距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特性,耦合技术方面的问题就不少。本文主要论述四个问题。从设备上讲主要研究传输线的特性和耦合器的特性,传输线的特性主要内容是传输线的性能参数,包括同轴线,平行线、双绞线、传输线特征、集肤效应、数据传输的影响,耦合器的性能主要研究反射耦合器与非反射性的耦合器的特性,以及它们的影响与比较,最后文中给出了设计应用举例,提供了举例数据与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非均匀传输线定向耦合器的通用计算公式。并指出这种定向耦合器有两种特殊的用途:小型定向耦合器和超宽带定向耦合器。对每一种情况都给出了设计实例.并与全波电磁场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5.
赵国华  杨辉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17-19,22
为了以更简单的结构、更少的电路元件实现更好的左手媒质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磁负介质传输线(MNG)。该传输线具有负的磁导率和正的介电常数,是对传统混合左右手(CRLH)传输线理论上的扩展和设计上的改进。采用该MNG传输线设计了一个切比雪夫带通滤渡器,获得任意可调的双频带特性,其仿真和测量结果吻合很好,验证了MNG传输线的设计理论。该MNG传输线所具有的非线性相位响应特性,可以实现耦合器、滤波器、双模天线等多种新颖的可调双频带微波器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特征阻抗微带传输线的线宽过窄难以加工实现以及器件耐功率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缺陷地结构(DGS)提高微带传输线特征阻抗的方法,在传统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结构支节线下方接地平面设计蚀刻矩形DGS结构,实现高特征阻抗支节线,完成阻抗匹配,且实现了较大的工作带宽。采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参数优化并制作出实际电路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定向耦合器在4.5~5.5 GHz频带内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较高的幅度和相位稳定度,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首先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和微带缺陷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螺旋微带缺陷谐振单元,并研究了其幅度特性和相位特性。然后,研究了其结构参数对传输特性的影响。最后,运用该新型双螺旋微带缺陷结构设计了一个小型化分支线耦合器,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该分支线耦合器不仅实现了62.8%的小型化,而且避免了后向辐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M/A-COM推出了CH20系列低耗、高功率双定向耦合器。它的工作频率为1850~1990MHz,覆盖了PCS发射和接收频段。该耦合器的方向性为25dB,耦合平坦度为0.25dB,最大输入功率为500W,主传输线上的驻波比为110,耦合线上的驻波比为1.20,插入损耗为0.12dB,工作温度在0~+70℃范围。收发共用高功率双定向耦合器  相似文献   

19.
定向耦合器广泛地用在现代微波系统中,文中介绍了两种应用在平衡式放大器中的3dB定向耦合器。首先对微带分支线耦合器与波导耦合器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两种耦合器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两种定向耦合器的可实现性,最后比较了两种耦合器的性能,并且总结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定向耦合器广泛地用在现代微波系统中,文中介绍了两种应用在平衡式放大器中的3dB定向耦合器。首先对微带分支线耦合器与波导耦合器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两种耦合器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两种定向耦合器的可实现性,最后比较了两种耦合器的性能,并且总结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