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人工配棉与计算机自动配棉存在的问题,简述了计算机辅助配棉的实用性及其优越性;对如何实现计算机辅助配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计算机配棉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纺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配棉的必要性;通过实践对比,概括了计算机配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总结了早期配棉系统存在的不足及开发新型配棉系统应具备的特点;最后指出了纺织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配棉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纺纱配棉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基于组合方案法计算机配棉系统的开发。计算机配棉系统包括数据库设计、系统界面设计和缟程关键算法。采用计算机配棉系统,对企业快速开发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一种高效、快速、方便灵活的配棉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计算机配棉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介绍了计算机配棉系统概念和应用发展历程。阐述了计算机配棉系统的设计流程、组成和功能特点及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前景。认为:计算机配棉系统可以弥补人工配棉的人为误差,稳定生产,保证产品质量,降低配棉单价,指导原料购买策略,为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仍需提升配棉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以适应实际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公检原棉计算机配棉系统在纺织厂的应用。介绍了计算机配棉系统的使用背景、构成和特点。阐述了公检原棉计算机配棉系统的运行流程和系统功能。对应用计算机配棉系统后的纺纱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了计算机配棉系统在运行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认为:使用计算机配棉系统配棉效率高,纺纱质量稳定,可节约配棉成本;同时操作简单、数据处理规范方便、系统功能强大,综合信息共享,有利于企业信息管理网络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分析计算机配棉系统配棉及预测成纱质量的效果。介绍了计算机配棉系统的功能,分别选取马克隆值和长度(方案1)及马克隆值、长度和纤维整齐度(方案2)为参数进行配棉及纺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方案1的预测理论数据与实际生产数据误差较大,而方案2的误差明显减小,生产出的成纱质量符合使用要求。认为:根据原料情况合理设置计算机配棉系统的棉包分类分组方能取得理想的成纱质量预测结果,如能综合考虑设备、工艺等因素,计算机配棉系统的预测结果会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人工配棉与计算机自动配棉存在的问题,简述了计算机辅助配棉的实用性及其优越性;对如何实现计算机辅助配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组合方案法的计算机配棉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机配棉方法-组合方案法,介绍其原理及基于计算机与棉系统的开发方法,该法对企业快速开发产品,降低成纱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计算机配棉的自适应性和通用性,对于多约束条件的计算机配棉优化设计,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求解的方法.通过对自动配棉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将其转化为多约束条件下多维函数优化问题,再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模型的求解中,保证了方程组中每个可能的解都能被精确搜索到.实例证实了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求得优化解,而且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棉花加工设备逐步更新,整体配套日趋完善。各种新技术的运用使轧花行业科技含量更高,光声控技术在轧花配棉环节中的应用,其效果更是事半功倍。轧花厂在配置烘干系统之后,因以前双管配棉中的 凸轮机械式时间控制阀不能达到转网、扩散、反向定网式连续式配棉器的要求,一般仍然采用手动人工操作,稍不注意即会造成配棉系统的堵塞,以致机械部件的损坏。这里仅介绍一种光声控无触点开关自控配棉装置,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羽 《棉纺织技术》2005,33(8):23-26
分析了配棉统计中的计算流程,介绍了配棉统计和报表自动生成软件的设计技术,给出了软件的应用效果.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进行配棉统计和生成报表,能大大提高工效,具有实用性.如果在软件中嵌入一些成熟的配棉算法,就可形成一个完整的配棉系统.  相似文献   

12.
探讨GB 1103.1—2012《棉花细绒棉锯齿加工》标准中各质量指标在配棉中的应用。介绍了棉花新标准涵盖的11项质量指标内容。分析了这些原棉质量指标与纺纱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关系,阐述了其在配棉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指出:应根据所生产品种的档次和用途合理选择棉花,以利于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认为棉花新标准中的11项质量指标为纺织企业原料采购、原料配用创造了很大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探讨高马克隆值原棉在精梳涤棉混纺纱中的配用.利用HVI对原棉进行测试分类,在涤棉精梳混纺纱中,对正常马克隆值和较高马克隆值的两类原棉,与不同细度涤纶混纺进行正交试验.试验证明:使用高马克隆值原棉配以细特涤纶短纤纺精梳涤棉纱,可以保证所纺纱质量符合要求.通过批量生产实践,在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后,所纺的精梳涤棉纱成纱质量得到了改善与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朱秋凉 《棉纺织技术》2007,35(12):34-36
为了提高弹力牛仔布质量,试纺了赛络纺棉氨纶包芯纱,并与传统环锭纺棉氨纶包芯纱的成纱质量进行了对比.通过合理配棉,优化纺纱工艺,赛络纺棉氨纶包芯纱顺利纺制,其条干、强度及毛羽等主要质量指标优于传统环锭纺棉氨纶包芯纱,且包覆效果好,织制的弹力牛仔布布面光洁,纬向缩率减小,纬向色档疵点消除.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棉纤维长度整齐度的有关概念、指标和乌斯特公司关于棉纤维长度整齐度的评定标准,并对不同长度整齐度的配棉进行了纺纱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较大,生产中配棉时必须注意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这一指标,应根据企业纺纱品种的用途和实际纺纱质量水平,由长期的实践积累经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16.
探讨提高美国MOT棉纯纺高档针织纱的质量技术措施。针对MOT棉的特性及影响针织布面效果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关键控制措施。采取对原棉加大检测力度,根据指标配棉,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运转管理相应措施的配合,解决了美国MOT棉纯纺针织纱易产生色差及布面染色易起横条的问题,其质量最终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探讨棉花新标准中颜色级在纺织配棉中的应用问题。为了积极贯彻执行2012棉花新标准,经过2年的运行实践,结合原棉采购、配棉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整理出一套原棉颜色级在纺织企业配棉方面的实施方法,并对配棉步骤和方法、配棉中的注意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就颜色级配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此配棉方法科学可行,可供有关纺织厂在原料配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收获期原棉的物理性能及纺纱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分析测试了早、中、 晚期棉的物理性能 指标和不同配比早、中、晚 期棉的成纱质量指标。指出:早、 中期棉的怀能指标优于晚期棉;不同配比早、中、晚期棉的成纱质量、织物布面纱疵及染色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中应根据品种合理配棉。  相似文献   

19.
陈兆顺 《中国纤检》2014,(11):43-43
新棉花标准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用颜色级分级体系取代品级指标,推出了全新的满足仪器化检验要求的颜色级指标.颜色级指标在纺织配棉中对色差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纺织企业在配棉时对原棉色泽差异的控制可以减少色差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