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现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背景和要求,对现有工艺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活性砂滤池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媛 《节能与环保》2009,(10):42-44
针对四川省泸县城市污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单元的选择,通过对活性砂过滤器和传统常规的V型滤池工艺进行对比,在保证良好的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采用活性砂过滤器工艺具有运行方式连续、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少,工程投资省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沙营污水厂提标改造,研制了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中试装置,对污水厂现状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经中试试验研究,工艺对COD、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能达到国标一级A标准。同时试验得出:较高的水力负荷,有利于提高脱氮速率,控制适宜的C/B对后置反硝化滤池运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青岛某水厂总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其中一期工程10万m3/d。对取水水源、原水水质及水处理工艺进行设计,设置强化预处理和平流沉淀池以减轻后续工艺运行负荷;采用臭氧接触、活性炭滤池及超滤大幅提高了工艺的抗冲击性,保障居民用水安全;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有效避免了液氯运输及投加所带来的风险。该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今后类似的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在城市生活污水回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曝气生物滤池是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开发的污水处理新工艺。以工业冷却水为回用目标,利用两级曝气生物滤池串联 紫外消毒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整体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出水COD≤60mg/l、氨氮≤5mg/l、大肠菌群≤2000个/l。同时,以两级曝气生物滤池为基础试设计一座处理量为3×104m3/d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并对其投资以及运行成本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的日益提高.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势在必行.AG-2脱硫工艺不耗水、不造成二次污染、反应产物便于回收.且设备简单、投资小、运行维护方便及运行费用低,特别合适老机组的改造.对广州发电厂NG-220/9.8-M9型220 t/h燃煤锅炉的AG-2脱硫工艺从稳定燃烧、受热面的影响、脱硫产物以及静电除尘器除尘效果影响和锅炉效率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锅炉在采用AG-2脱硫工艺后对运行的安全经济影响,可为同类电厂脱硫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干法电极制备工艺成功制备了活性石墨烯/活性炭复合电极片,分别用扣式电容器和软包电容器考察活性石墨烯/活性炭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综合结果表明,复合电极中活性石墨烯的含量为10%(质量分数)较为合适,相较于纯活性炭电极,比容量提高了10.8%。本工作验证了活性石墨烯材料在商用超级电容器中的适用性,证实了活性石墨烯是一种非常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极材料。但目前,活性石墨烯并未真正产业化,其成本远高于商用活性炭。在未来,如何解决活性石墨烯工程制备技术难题和降低成本是材料产业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普通石英砂(QS)表面特性,提高生物砂滤池生物附着量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QS进行氨基、铝离子及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制得氨基改性砂(AMS)、铝离子改性砂(ALS)和铝钙双氢氧化物改性砂(CAS),以四种滤料填充滤池考察对受污染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与QS相比,ALS与CAS表面覆盖了金属离子,AMS、ALS、CAS表面形态及比表面积均得到改善,成膜后表面生物附着量分别增加3.6、5.5、6.9 mg/g;滤速为5 m/h时,CAS滤池对浊度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1%、51.8%。与AMS、ALS滤池相比,CAS滤池表面生物量最大,对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河北某三级甲等医院地下生活污水处理站建于2007年。处理站原采用典型的“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石英砂过滤+消毒”处理工艺,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的排放标准。在处理站实际运行中存在接触氧化池内填料脱落严重、曝气效果不佳、污水处理站臭味严重、污泥未得到有效处置及系统不能及时排泥等问题,原处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利用污水站空间布局,将原处理工艺设计改造为“水解酸化+MBBR+沉淀+石英砂过滤+消毒”工艺,并增设废气处理系统及污泥脱水系统后,整个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标,污泥得到有效处置,处理站及医院院区内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广东顺德区国有企业建设的第一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几个工艺比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AA/O微曝氧化沟+高效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三级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并对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北方煤炭矿区某矿井水处理工程提标改造设计特点。在保证出水达标前提下,设计采用先进的超滤(UF)处理工艺,这也是超滤膜在该地区的首次应用。同时,新增了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袋式过滤器和超滤系统,对现有的清水池进行改造,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地表水准Ⅲ类标准(GB3838-2002),并且企业可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木质素为制备原料,采用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探究不同活化温度、活化剂与木质素质量比、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优化木质素活性炭的制备工艺.采用BET、SEM、FTIR等手段对活性炭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况为KOH/木质素质量比为3∶1,活化时间1,h,活化温度为750,℃.其中,KOH/木质素质量比对焦炭孔隙结构影响最大,活化温度次之,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高可达2,684,m2/g,孔径分布以中微孔居多,表面含有—OH、—C=O等基团.  相似文献   

13.
介绍粉末活性炭/超滤、混凝/超滤、浸没式超滤膜等组合工艺的特点及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分析投加粉末活性炭、混凝剂对膜通量膜污染的影响,指出超滤组合工艺的发展前景和今后的研究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山西)有限公司将废水处理站出水进一步深度处理,通过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高压反渗透、紫外杀菌等工艺,回用于制冷机组凉水塔用水及绿化和室外地面清洁用水。结合工程实例,对中水回用工艺及运行情况、处理成本、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完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  相似文献   

15.
曝气生物滤池在乙烯废水深度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小试规模的曝气生物滤池在石化乙烯行业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工艺特性,主要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对乙烯厂二级出水COD,BOD,以及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水温对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介绍了两种河道断面氨氮去除及水质提升的工艺技术现场应用情况.实际处理水量为3000m3/d,其中沸石氨吸附处理工艺段处理量为2000m3/d,氨氧化工程菌曝气滤池工艺段处理量为1000m3/d.现场实施期间,水质均达到设计要求:氨氮去除率大于40%,且设备出水氨氮≤2mg/L,本实验推荐采用"曝气氨氧化工程菌曝气滤池"作为河道断面氨氮去除、水质达标的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洗涤水温度、气液逆流、蓄积在活性炭孔隙中的硫酸对活性炭烟气脱硫工艺脱硫效率的影响,对脱硫塔高效运行及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姜敏  阮红权 《中外能源》2024,(5):94-100
自来水厂在全流程处理、绿色工艺、智能化运营、集约化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有对自来水厂的评价体系通常倾向于净水工艺选择和项目后评估。探索开发一个既能提高设计、施工、验收阶段的绿色化水平,又能为绿色评级和专项绿色投融资提供参考依据的绿色自来水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构建绿色自来水厂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探索构建了包括绿色技术应用、绿色运营管理、绿色绩效3个准则,以及低碳技术、替碳技术、资源化利用等8个一级指标的绿色自来水厂综合评价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将一级指标分解为11个更为具体的二级指标,并采用专家赋分法确定了各项二级指标的分值权重,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色自来水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城市自来水厂的科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常用的8种煤为原料,在相同工艺下,采用KOH活化制备煤基活性炭.利用低温N2吸附、电子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活性炭表面的孔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考察原料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煤基活性炭活化成孔的影响机制以及对表面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原料煤的原生孔隙、挥发分及固定碳有利于活性炭自身的微孔发展;而原料煤的含水量以及灰分含量和固定碳中不可活化的未分解碳氢物质会抑制活化成孔.最终制备出比表面积为546~978 m2/g、总孔容为0.32~0.57 cm3/g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20.
以石狮市海洋生物食品园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为例,深入分析了多级A/O+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并结合污水处理项目分析了工艺应用效果.实践表明,该工艺污水处理效果良好,可满足工业园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