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黄燕  陈晖 《人民长江》2002,33(11):10-11,37
宜昌水文站是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的设计依据站。葛洲坝水利枢纽动工修建和运行 ,对该站水位流量关系中低水部分产生了影响。探讨了该河段泄流能力的变化对葛洲坝水利枢纽设计洪水有无影响的问题。用1 967~ 1 999年实测资料对宜昌站以汛期平均水位为参数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簇进行了检验 ,大部分年份最大日平均流量、3、7、1 5、30d洪量的偏差在± 4 %之间 ,说明曲线簇推流具有相当的精度。证明了宜昌河段中低水泄流能力的变化对葛洲坝水利枢纽设计流量和校核流量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芦家河水道沙泓中段在枯水期存在著名的"坡陡流急"现象,是长江中游航道的瓶颈段。本文基于实测资料分析,系统研究了近十几年来芦家河水道沙泓的演变机理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受芦家河水道下游枯水位持续下降的影响,芦家河水道进出口落差加大,枯水比降在沙泓中段进一步集中;长达1.7 km的沙泓中段表流加速段是水位控制核心区段,比降增加最为明显,并导致急流段流速持续增加,估计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7000~8000 m3/s流量区间的最大表面流速增加了约1 m/s;河床的强抗冲性是维持沙泓中段"坡陡流急"现象的前提条件,急流区河床组成以宽级配卵石为主,近年来急流区河床在持续冲刷下切过程中,存在卵石短程输移搬运的现象;主要冲刷区河床抗冲性有所减弱,可能存在抗冲粗化层破坏的情况,若芦家河水道出口枯水位进一步下降,急流区存在进一步冲刷下切的趋势。本研究试图为芦家河水道乃至整个砂卵石河段的航道维护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三峡电站调峰流量对航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峡—枝城河道的地形特征,建立一维非恒定流模型.在三峡电站预先给定的航运约束条件下,计算电站下游的非恒定流对航运的影响并对若干调峰流量过程曲线进行分析,找出满足航运要求的调峰曲线.提出可调整葛洲坝的库容水位关系,对三峡调峰流量进行反调节,削峰填谷,以满足航运要求.  相似文献   

4.
向家坝水电站下游非恒定水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站日调节和泄洪引起的非恒定流改变了下游河道的天然水沙过程,将影响下游河道的防洪、航道、港口及船舶航行安全,需研究坝下非恒定流的传播规律、关注航道内比降与流速的变化以及航槽内的输沙特性,实现水电与航运协调发展.结合向家坝水电站下游滩段的物理模型试验与坝下一维数模计算的成果,开展了电站下泄非恒定流对下游水位、流量、比降、流速及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日调节引起的坝下水位、流量变化沿程坦化,水位与流量变幅沿程减小;随着电站泄水波的行进,峰前瞬时比降和水流速度相应增大,退水时沿程水面比降与流速随谷减小,随后恢复原有的比降(流速)与流量关系;泄水波峰前最大比降随流量变率的增大而增加,与流量的变幅无关;非恒定流输沙率大于恒定流的输沙率.  相似文献   

5.
彭水水电站是重庆电力系统中最大的调峰、调频骨干电站,电站调峰过程中下泄的非恒定水流将对航运产生一定的影响.彭水水电站库区渠化航道约100~110 km,淹没主要滩险约70余个,提高航深、减小水面比降和流速,改善航运条件;在坝下游,由于汛期削减洪峰流量,枯水期增大平均流量,将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和通航保证率.但是在电站调峰过程中,发电流量随负荷逐时变化,引起下游河道水流不稳定,将对航运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非恒定流演算,对电站的日调节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满足了航运对下游水流流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下游水位变化情况比较复杂,尤其在调峰过程中,准确把握下游水位的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变化规律,尤其是大流量调峰下的变化过程极为重要。通过建立水位变化模型,可为预测葛洲坝下游水位及计算葛洲坝电站出力,实施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三峡电站调峰对两坝间通航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尔雨  朱庆福 《人民长江》1999,30(12):8-9,12
根据三峡工程设计各阶段实体模型、一维和二维数学模型以及自航船模研究成果,阐明了枯水期电站调峰运行时三峡和葛洲坝两枢纽区间的往复流和重力长波运动对通航条件的影响。并提出了在不增大坝前水位变幅的条件下,提高葛洲坝水库调蓄能力;在不减小电站负荷调峰变幅的条件下,提高航运基荷;优化反调节水库下泄流量过程线等改善通航条件的措施,在葛洲坝反调节运行条件下,三峡电站扩机增容后按对航运较为不利的11月份调峰方案运行,不会对两坝间通航构成实质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流数学模型对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两坝间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日调节条件下两坝间河段的水面比降和流速变化均不影响本河段万吨级船队的航行条件。洪水期间大流量条件下两坝间航道水流条件十分复杂,在葛洲坝坝前水位为66.00 m、流量大于30 000 m3/s时,两坝间的水流条件不能满足现状条件下万吨级船队的通航;随着流量的增加,通航卡口段也随之增加,主要位于水田角、喜滩上下、石牌、偏脑等局部河段。研究成果可为两坝间航线选择与航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脑子河段位于三峡库区土脑子至鹭鸶盘,长约3 km,三峡水库蓄水前具有汛期淤积,汛末及汛后冲刷,年内冲淤基本平衡的规律.三峡水库135~139 m运行期,该河段位于回水区中段,年内有冲有淤,累积为淤,其中汛期为主要淤积期,汛末及消落期是主要冲刷期.分析表明:在水位消落期,土脑子河段比降约增大33%~182%;在消落初期坝前水位139 m、流量大于10000 m3/s时,河床开始冲刷,随着坝前水位消落,入库流量增大,冲刷强度逐渐增强,在流量15000 m3/s左右时冲刷强度最大,当水位消落至135 m、流量大于23 000 m3/s时,冲刷过程基本结束;土脑子河段消落冲刷量主要集中在右侧深槽,冲刷量大小主要与消落水位、消落时间、前期淤积量以及来水来沙条件有关,水位消落越大,消落时间越长,冲刷量越大;前期淤积量越多,冲刷量越多;消落期来沙量越小,来水相对越大,冲刷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河道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93)划分的武关站水位级,不符合断面特性。《河道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2015)提出用典型年法和频率流量法划分水位(流量)级方法。结合武关水文站业务需求,对水位(流量)级进行划分,提出采用频率流量划分武关站高、中、低、枯水期流量级符合断面特性;流量大于或等于70 m3/s以上为高水期;流量小于70 m3/s,但大于或等于5.0 m3/s为中水期;流量小于5.0m3/s,但大于或等于2. 0 m3/s为低水期;流量小于2. 0 m3/s为枯水期。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位(流量)级划分。  相似文献   

11.
汪安华 《人民长江》1999,30(1):8-10
鉴于三峡二期工程大坝的重要性和混凝土量巨大的特点,对大坝混凝土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和分析研究,具体分析了大坝运用条件,结构特点,施工特性和自然条件,提出满足坝体强度,耐久性和温控防裂等要求的主要设计指标,确定并简化标号分区;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合理地选用原材料和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节约水泥和施工和易性;制定混凝土地选用原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胡勇  何兵 《人民长江》2000,31(Z1):55-56
长江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大坝也属世界第一流的大坝。在照明工程设计中,采用坝体立面照明,衬托高大雄伟的大坝坝体,使其显示宏伟壮观、独具一格的景色。对水利枢纽大坝作专门的照明系统设计,这在国内已建水电站中尚属首例。在设计中对多个方案进行了优选,在供电方案、灯具选择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布置与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润德  胡进华 《人民长江》1997,28(10):16-17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总长483m,最大坝高183m,为混凝土重力坝,共布置有3层67个泄洪孔,其中表孔22个,深孔23个,导流底孔22个,表孔,深孔为永久泄洪设备,枢纽最大泄洪能力达102500m^3/s。泄洪坝段3层大孔口,坝体布置,结构复杂,坝基采用了封闭抽水排水措施,以减小扬压力,大坝横缝高程110m以下的进行接缝灌浆,以增强大坝整体性和改善孔口应力;深孔有压段采用钢板衬护,以改善孔口的抗磨蚀性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坝址径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已蓄水发电,径流变化对水库调度有直接影响.通过对三峡长系列径流资料进行分析,掌握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及丰枯变化规律,并对三峡水库蓄水期径流变化和上游梯级水库调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宜昌径流系列近20 a有减小现象;径流年内分配变化是汛期有所减小;径流地区组成变化是嘉陵江径流有所减小;上游支流梯级水库调蓄对增加三峡枯季径流有一定作用;三峡蓄水期9~10月径流在20世纪90年代后有减小现象.分析结构可为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施工期通航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守仁  刘宁 《人民长江》1997,28(10):0-0
论述了三峡工程施工期通航任务要求,通航标准,方案布置,导流明渠通航优化研究。针对近几年长江中上游通航运量及船舶情况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了在施工期扩大导流明渠通过能力的措施,以提高明渠通航能力,提出要加强施工期通航设施的科学管理,以提高各种设施过航效率;提出了翻坝转运措施,以解决缓建升船机,三峡水库蓄水期客货运输的问题,并考虑了结合二期施工期意外应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胡思波 《人民长江》2007,38(11):63-65
三峡大坝内设置了基础灌浆廊道、不同高程的排水廊道、交通廊道及各类专用廊道.因种种原因,预制廊道在水工建筑物中运用不够普及.现浇混凝土坝内廊道的模板设置、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等只能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且都靠人力施工.为此,将廊道周边小断面作为混凝土制品事先进行制作,然后再运进现场进行拼装,可使施工省力并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茅坪溪防护土石坝渗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冠 《人民长江》2004,35(10):21-23
介绍了三峡水利枢纽茅坪溪防护大坝防渗体系的组成,对施工期和135 m初蓄水位渗流监测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进行了135 m和175 m水位下渗流有限元计算.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期心墙上游坝体地下水位总体随坝体上升而增高,同时明显受季节性影响而波动;下游坝体及坝基岩体地下水位主要受下游围堰中水位控制.施工期的渗流渗压观测反映出心墙防渗及下游排水效果明显.初蓄期心墙上游水位在133.8 m左右;下游坝体水位99.7 m左右,受上游蓄水影响很小.经测量135 m初蓄水位时坝下游稳定渗漏量为1 302.3 m3/d;初蓄期渗流监测表明心墙防渗效果好,坝后排水通畅,坝下游渗漏量较小.渗流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135.0 m水位条件下,心墙下游侧剩余水头在1.62%以下,单宽渗漏量为2.55 m3/d.175.0 m水位条件下心墙下游侧剩余水头在1.71%以下,单宽渗漏量为66.12 m3/d.沥青混凝土心墙和帷幕灌浆等局部位置水力梯度较大,应重视此部位变形和渗流情况监测.  相似文献   

18.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为满足混凝土温控及接缝灌浆的要求 ,需在其体内埋设冷却水管进行通水冷却。利用双向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相结合 ,对三峡大坝采用软冷却水管和黑铁管的冷却效果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软管与黑铁管相比 ,在相同的水管布置型式和相同的通水量情况下 ,中后期只需将软管的通水时间延长 4~ 6d,就可以达到与黑铁管相同的降温效果 ;夏天浇筑基础约束区采用软管进行初期通水 ,基础约束区的平均最高温度较采用铁管要高 0 .3℃~ 0 .4℃ ,若将软管埋在浇筑层中间 ,其平均最高温度较铁管埋在层面要低 0 .2℃左右 ;三峡大坝采用软管 ,可节省费用 110 0~ 160 0万元左右。在浇筑层中间铺设软管为加快坝体混凝土的施工进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简要地介绍了广州市中旅商业城基坑支护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监测的成果.中旅商业城基坑挖深达19 m,采用综合支护体系,在基坑周边布置了表面和内部观测仪器,观测了水平位移、沉降、地下水位、锚力等,观测成果表明:基坑的工作状态良好,各监测项目资料规律性较好,基坑边壁及周边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为8~28mm,小于设计指标,水平位移速度最大为0.6mm/d,且很快收敛.基坑和周边建筑物是稳定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茅坪溪土石坝防渗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胜祥  熊焰  陈超敏 《人民长江》2001,32(10):32-33,36
茅坪溪土石坝是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型,是目前国内兴建的第1座沥青混凝土心墙高土石坝,其技术难度很高,且无成熟经验借鉴。具体介绍了大坝防渗系统的布置、结构形式,各种不同防渗型式之间的连接及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周边建筑物的连接方法。工程建设中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将为我国沥青混凝土坝积累宝贵经验,并推动我国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