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辊式矫直机矫直扭矩的计算主要是根据矫直弯矩与矫直曲率之间的关系积分得到的,但由于传统公式不易于计算,故本文采用一些假设条件简化了矫直扭矩的计算。通过在某钢厂十一辊辊式矫直机上测得的矫直辊上的矫直扭矩以及电机功率的数据,验证了基于假设条件下的矫直扭矩的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中主要讨论五辊矫直机力能参数的计算,结合实际生产矫直功率值,对三种矫直力矩的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得出更符合生产实际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矫直原理入手,根据弹塑性弯曲理论,利用曲率积分理论,得出了矫直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热轧带钢厂横切机组中11辊矫直机的工艺参数,运用曲线拟合的基本思想,分析1#辊压上量的改变对2#辊处相对反弯曲率产生的影响,得出1#辊压上量的改变使得1#辊与2#辊间零弯矩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使2#辊处产生最大相对反弯曲率。并且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该矫直机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比较不同的1#辊压上量所对应的板材矫后残余应力和平直度,发现在设定好上排辊的压下规程后,适量地改变1#辊压上量可以提高板材整体质量,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二轧厂矫直机的矫直辊轴承烧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原因做出改进,大大降低了矫直机烧损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二轧厂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热矫直机矫直辊及支撑辊进行改造,增设吹扫装置,提高矫直辊的使用周期及矫直辊的表面质量,从而提高矫直钢板表面质量和矫直效率。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某轧钢厂辊式中板矫直机为例,重点介绍了该类型矫直机的基本参数和力能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充分考虑棒材二辊矫直机生产工艺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典型产品设计了单曲率辊型,给出了辊型数据和辊型曲线图。从矫直基本原理入手,根据弹塑性弯曲理论,建立了矫直精度的理论计算模型。应用迭代法计算了轧件一次弯曲矫直时的弯曲力矩和相应的反弯曲率,计算给定方案下形成的残余曲率求解结果以及每米长弦高求解结果。将理论计算值与现场实测数值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比较吻合。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单曲率辊型和双曲线辊型矫直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曲率辊型要优于双曲线辊型。  相似文献   

10.
九辊辊式矫直机力能参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九辊辊式矫直机主要参数矫直力,矫直扭矩和电机功率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1.
根据校直工件的初始弯曲情况和滚轮摩擦驱动装置的结构参数,计算得出驱动力矩与压紧正压力的关系式,将有关参数实际值赋给相应的变量,就可得出计算结果.按该方法计算,可确保滚轮驱动装置按照设计启动时间启动,并且启动无打滑,重复精度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弹塑性变形理论,分析了金属板材在辊式板材矫正机中的弯曲变形,通过弹塑性弯曲分析,得出了辊式板材矫正机压下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顶尖夹持工件时工件受力分析的力学参数,利用数学积分准确计算出夹持力的值,应用该方法计算的夹持力可以保证工件启动平稳,且启动和停止无打滑.试验表明,该方法适用性好,计算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拉弯矫直过程缺少完整的数学求解模型的问题,根据矫直带材在拉弯过程中,中性层偏移量及延伸率的计算模型,给出了拉弯矫直张力、矫直力和延伸率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与工业试验,分析了拉弯矫直机矫直规程对残余延伸率的影响,并验证了计算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Turbogrid生成液力变矩器的网格模型,研究了不同的网格数和近壁面y+值对液力变矩器CFD数值计算的精度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仅仅增加网格数无法改善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提高近壁面的y+值能够显著地改善计算的精确性,从而确定了适合液力变矩器仿真计算的网格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小批量生产的需要,研制了手动矫正机。首先通过手动矫正机的具体工艺原理分析,明确了矫正机的具体技术性能指标,然后对矫正机的具体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论述了矫正机的相关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矫正机具有较好的矫直功能,对小型板材有很好的矫直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G1751型喷气织机传动系统的受力状况,得出了离合器驱动力矩与制动力矩的近似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具体计算.  相似文献   

18.
分析采用多点矫直法,合理控制应变分配及应变速率,提高连铸坯质量的基本原理。介绍矫直点数N、曲率半径圮、矫直应变蜀和应变速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