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粗氧化锌和冰乙酸为原料,采用炭吸附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通过热重/差热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等对所得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物相、微粒尺寸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炭黑的吸附有效阻止了纳米氧化锌在制备、干燥以及焙烧过程的团聚和烧结,600 ℃焙烧制备的催化剂颗粒均匀,分散性好,团聚较少,平均晶粒尺寸为20 nm,比表面积约为85.25 m2/g。纳米氧化锌作光催化剂对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在60 min内降解率为97%。  相似文献   

2.
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一种以醋酸锌与碳酸氢铵为原料,添加表面活性剂,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新工艺。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和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物碱式碳酸锌热分解温度对纳米氧化锌形成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方法对制备的纳米氧化锌进行表征,结果为:制得的氧化锌的平均粒径在20—80nm,晶型为六方晶系。  相似文献   

3.
以硫酸锌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0 nm的氧化锌,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最佳工艺条件。用激光粒度分析、热重分析(TG-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物理手段对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分布、热性能、晶形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品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60 nm,前驱体的煅烧温度为400 ℃,形貌呈球形或类球形。纳米氧化锌作光催化剂对酸性品红和甲基橙进行光催化的实验表明: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能力较强,对酸性品红和甲基橙的降解率分别为98.75%和92.37%。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法和Hummers法分别制备纳米氧化锌和氧化石墨烯(GO),采用物理球磨法进行掺杂实现对纳米氧化锌改性,并对掺杂氧化锌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考察GO质量分数对氧化锌形貌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质量分数为3%GO的氧化锌对体积分数为100μL/L乙醇的响应值(S=Ra/Rg)达到153.504,是掺杂前的4倍。GO掺杂纳米ZnO可作为检测乙醇气体的新型传感材料。  相似文献   

5.
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香  孙健  范学运  余熙 《中国陶瓷》2007,43(11):31-33,37
以Zn(NO3)2·6H2O和ZnSO4·7H2O为锌源,以Na2CO3、(NH4)2CO3、NH3·H2O、NaOH作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粉体。采用XRD和TEM测试手段对纳米氧化锌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淀剂为Na2CO3时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粉体的晶体尺寸约为I5nm~40nm,浓度对纳米氧化锌粉体的粒径基本没有影响。在500℃煅烧2h后得到纳米氧化锌粉体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以(NH4)2CO3作沉淀剂,返滴定法制得的纳米氧化锌粉晶形完整、颗粒粒度分布较窄且粒径较小、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6.
卢燕  马亚伟 《塑料科技》2023,(11):56-60
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对纳米氧化锌颗粒进行有机改性,以聚氯乙烯为基体,通过热塑法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VTES改性纳米氧化锌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疏水性能、力学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硅烷偶联剂VTES改性纳米氧化锌颗粒制备的聚氯乙烯复合材料,表现出优秀的超疏水性能和机械破坏稳定性。在VTES改性纳米氧化锌添加量为3%时,聚氯乙烯超疏水复合材料的性能达到最佳,复合材料的接触角为156°,蠕变柔量最低,应力松弛模量最高,经历1 kPa磨损、弯折等机械破坏后,接触角仍然超过150°,表现出优秀的稳定性。因此,通过3%VTES改性纳米氧化锌颗粒制备的聚氯乙烯超疏水复合材料能够用于道路排水板。  相似文献   

7.
采用鸡蛋清作为纳米反应器,聚乙烯吡咯酮(PVP)作稳定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扇状纳米氧化锌。通过XRD、SEM、TEM、FT-IR、UV-Vis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样品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的性能,并初步讨论了这种扇形结构纳米氧化锌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简单、快速制备扇状纳米氧化锌材料,且得到的扇形样品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锌和碳酸钠为原料,通过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借助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探索制备工艺条件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及形貌的影响规律。最佳工艺条件:锌离子(Zn2+)初始浓度为0.74 mol/L,碳酸根与锌离子浓度比[c(CO32-)/c(Zn2+)]为1.1,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40 min,煅烧温度为600 ℃,煅烧时间为1 h。在此条件下制备纳米氧化锌颗粒形貌为球形,粒度均匀,粒径约为25 nm,二次粒径(D50)为549.9 nm,分散性好。该工艺条件为低成本工业化制备纳米氧化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接沉淀法对纳米氧化锌做稀土掺杂改性,制备了钕掺杂纳米氧化锌,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固体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产品做了分析与表征,考察掺杂对氧化锌的物相、晶体结构、荧光性质的影响,将其应用于废水中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钕掺杂可大幅度提高纳米氧化锌在汞灯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随着掺杂量增加,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逐渐升高,掺加7%(物质的量分数)钕的纳米氧化锌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可达89.62%。  相似文献   

10.
张祖亮  张磊  吕建平 《无机盐工业》2011,43(4):30-32,57
以六水硝酸锌和氨水-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出氧化锌纳米棒。研究了氨水的初始浓度、滴加速度以及加热方式对纳米氧化锌形貌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初始浓度为5%(质量分数)、滴加速度为60 g/h,并采用两段加热(成核生长温度为60 ℃、陈化温度为80 ℃)的方式,合成的纳米氧化锌呈棒状形貌,分散均匀,长径比达到11。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水性聚氨酯中加入1.5%(质量分数)的棒状形貌纳米氧化锌后,可吸收250~400 nm的紫外线,拉伸强度从2.7 MPa增加到4.5 MPa。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步法工艺制备硬脂酸锌,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采用乙酸作为催化剂,加入量为硬脂酸质量的1%,控制反应物n(氧化锌):n(硬脂酸)为1.03:2,液固比为6: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0 min,该工艺制备的硬脂酸锌理化性能达到优级品要求,生产工艺较复分解法在节能环保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12.
毛晨曦 《山东化工》2013,(11):12-14
通过转矩流变仪制备了PPC/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氧化锌,抑制了PPC“解拉链”降解;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速率最大温度随着共混物中纳米氧化锌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分别达到31.15℃和263.10℃,比纯PPC提高了17.66℃和49.4℃。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江琦 《无机盐工业》2013,45(4):22-25
以硝酸锌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反应结合水热处理的方法制备超细氧化锌,并将其制备成紫外屏蔽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试屏蔽膜的紫外屏蔽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微量氧化锌粉体的紫外屏蔽膜具有很好的可见光透光性和紫外屏蔽特性。氧化锌紫外屏蔽膜制备最佳工艺为:硝酸锌浓度为0.5 mol/L,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锌晶体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物质的量比为15∶7∶1,水热温度为120 ℃,水热时间为0.5 h,沉淀反应温度为70 ℃,沉淀反应时间为0.5 h。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下的氧化锌(ZnO)、甲基丙烯酸(MAA)原位生成的甲基丙烯酸锌(ZDMA)对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的补强作用。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甲基丙烯酸锌对AEM具有较明显的补强作用。随甲基丙烯酸锌生成量的增加,体系的硫化速率加快,交联密度提高。当甲基丙烯酸锌的生成量为40份、ZnO/MAA摩尔比为0.75时,硫化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低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及其在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酸锌和草酸为原料,采用低温固相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焙烧温度对氧化锌晶粒的影响,采用XRD、TG-DTA、IR和TEM等技术进行表征。以不同晶粒的氧化锌为锌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NiO/ZnO吸附荆;以噻吩/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微反装置考察氧化锌晶粒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效果最好,合适的焙烧温度为400℃;制备的氧化锌呈球形,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平均粒径约15 nm。活性评价表明,NiO/ZnO吸附剂对噻吩类硫化物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实现超深度脱硫;氧化锌晶粒越小,相应NiO/ZnO吸附剂的脱硫活性越高;脱硫前后吸附剂的XRD谱图对比表明,脱硫过程中S以ZnS的形式固定在吸附剂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先以二水合醋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得到了氧化锌微晶;以合成的氧化锌为前驱物,葡萄糖为碳源,由水热法合成了产物氧化锌/碳(ZnO/C)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添加剂,时间,溶剂)对合成氧化锌/碳微晶的影响,并对产物的微波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氧化锌/碳,呈棒状形貌,热稳定性好,并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在频率为17GHz时,3mm厚度的产物微波吸收达到-12dB。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4种生产活性氧化锌工艺,即酸法的加纯碱(Na2CO3)法和加碳酸氢氨(NH4HCO3)法,氨浸法的加热蒸氨让氨挥发法和通入二氧化碳碳化法的差异部分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对比发现碱法总体优于酸法,其中以氨浸蒸氨法经济性最佳。酸法不仅存在浸出剂和合成剂消耗成本高,而且酸法生产活性氧化锌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处理成本高于回收产品的收入,经济性较差。因此推荐用氨浸蒸氨法生产活性氧化锌,不仅经济而且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