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夏热冬暖地区某居住建筑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并分析建筑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指标的特征。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各阶段占比和碳排放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占居住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加强运营阶段碳排放的管理监督,以及增加建筑使用年限是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夏热冬暖地区某居住建筑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并分析建筑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指标的特征。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各阶段占比和碳排放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占居住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加强运营阶段碳排放的管理监督,以及增加建筑使用年限是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城镇建筑风貌整治规划实践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和总结四川地区传统城镇建筑风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传统城镇建筑风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地域性的分布与特征以及城市设计意韵等,并就风貌整治规划提出若干建议:中小规模的城镇风貌应保持建筑风貌的完整性,大中规模的城镇应强调兼顾建筑风貌的多样性与协调性,风貌整治规划应突出四川乡土建筑神韵,加强对传统城镇的城市设计研究,以体现传统城镇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4.
于婷婷  冷红  袁青 《城市规划》2023,(6):110-120
县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阵地”,其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50%以上,落实县域城镇减碳增汇任务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空间规划是结构调整式减排的重要途径,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技术能够完善国土空间低碳规划方法体系,在“十四五”阶段指导城镇低碳建设。本文提出了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研究思路及技术路径,从低碳布局、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人居和生态绿地五个方面解析低碳规划任务,依托多元回归分析、情景分析、核密度分析、建筑能耗模拟等方法,对应分析低碳规划影响指标、管控要素和碳排放关联机制,以此提出了通用型-地域型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技术体系框架,并以长兴县为例进行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5.
董成  孙刚  朱林  姜岳 《江西建材》2022,(11):100-101+106
文中基于生态城市理念,分析了建筑在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拆除回收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强调建筑低碳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建筑低碳化策略,为我国建筑低碳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7,(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居住条件上,人们也越来要求越高,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低碳化理念应用在建筑装饰中给了建筑装饰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建筑行业采取的能够达到低碳化要求的措施。本文在将对低碳化经济理念进行一定的概述,并对建筑装饰设计行业低碳化现状进行分析,以及给出建筑装饰低碳化设计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江南水乡城镇形象设计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同里古镇形象设计要素的梳理与评析,从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方面尝试性地总结出同里古镇形象设计要素调整的三大途径:培育自然环境、协调建筑风貌和营造原真氛围。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保持江南水乡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形式设计三大思路,旨在促进江南水乡城镇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聚焦研究夏热冬冷地区城镇居住建筑能耗强度的影响因素.首先以人口、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建设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一级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燃气普及率、城镇化率、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大额家用电器总功率为二级指标,采用相关系数法对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城镇居住建筑能耗强度与所选二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城镇化率的R值0.9673为最高且在夏热冬冷地区不同省市城镇化率对能耗强度的影响波动范围较小,即夏热冬冷地区城镇居住建筑能耗强度受城镇化率的影响较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既有居住建筑超低能耗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分析,简化各阶段计算公式,结合示范项目测算碳排放量,确定了超低能耗节能改造后既有居住建筑碳排放量可节约57.95%,并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博物馆建筑室内舒适度与碳排放难以权衡的改造问题,从建筑性能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两个方面对西安地区典型博物馆建筑进行低碳化改造。在建筑性能提升方面,利用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基于多维设计参数形成的能耗模拟数据库,分析建筑能耗与参数设计的关系,结合TOPSIS方法寻求评估指标的最优解。此外,还进行了变量敏感性分析,为决策提供客观和科学的支持。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提出了西安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佳倾角和方位角。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改造后的博物馆舒适度提升了1.43%,总碳排放量、供暖碳排放量、供冷碳排放量分别降低了57.9%、70.9%、39.8%,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可满足建筑性能提升后94%的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11.
城市铁路交通枢纽地区建筑空间集约度高,交通承载度高,碳排放量大,对城市能耗影响很大.该文以武昌火车站交通枢纽区为例,采用建筑群体能耗模拟与交通出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内的建筑和交通的碳排放量及排放结构进行揭示.在城市铁路交通枢纽地区,建筑运营的碳排放量指标远高于交通碳排放.其中,居住建筑产生的年碳排放量最大,且制冷...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轮换模型,对我国建于不同年代的城镇居住建筑的存量与拆除量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城镇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占比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示:2000-2015年间全国共拆除25.66亿m^2城镇居住建筑,截止到2015年城镇居住建筑存量达到243.8亿m^2,且仍有超过一半的非节能建筑,这部分建筑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被拆除的风险。基于此,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两个角度对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绿色建筑低碳化运营管理水平,采用扎根理论系统性识别出20个制约因素,并将其划分为经济、人员、政策、市场、技术5个维度,采用DEMATEL-ISM组合模型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决策是影响绿色建筑低碳化运营的最根本核心因素;最大正原因度因素和最大负原因度因素分别是运营监管体系和绿色建筑居住体感;政策补贴机制、市场认知水平对绿色建筑低碳化运营具有直接性影响;运营增量成本、绿色效益转化度对整个低碳化运营系统具有根本性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可为绿色建筑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双碳”目标下北京市面临的减碳压力,以居住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为切入点,运用LCA理论,结合STIRPAT模型、情景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研究方法,对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合理预估。研究表明,有9个影响因素对北京市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存在显著影响。在北京市“十四五”节能减排政策的作用下,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速率明显降低,但依然不能实现居住建筑“碳达峰”目标。常住人口、集中采暖面积、居民生活能耗、单位GDP能耗、新建居住面积对北京市居住建筑碳减排贡献最大。因此居住建筑碳减排工作要重点关注发展规划的完善、人口数量控制、居住建筑开发面积;推行绿色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强化监督管理;针对不同主体需求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今后我国北方210个城市的既有居住建筑理论采暖能耗的计算将有更明确的标准,即基准线。根据基准线,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计算出一个住宅小区或整个城市的居住建筑采暖能耗,以及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判断出采取节能改造措施可能获得的节能减排潜力,并为在我国开展碳排放交易提供公认的基础数据。该基准线是“北方城镇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基准线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这仅仅是建筑运行使用过程,若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比例将会更高。在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下,绿色建筑是否比普通建筑全生命周期更低碳,目前相关研究甚少。本项研究基于LCA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明确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并以天津生态城75栋绿色居住建筑为样本,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为43-64kg CO2/m2·a,且碳排放水平与绿色建筑星级无明显关系。本项研究为建立天津地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库和评价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门窗》2012,(11):40
今后我国北方210个城市的既有居住建筑理论采暖能耗的计算将有更明确的标准,即基准线。根据基准线,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计算出一个住宅小区或整个城市的居住建筑采暖能耗,以及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判断出采取节能改造措施可能获得的节能减排潜力,并为在我国开展碳排放交易提供公认的基础数据。该基准线是"北方城镇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基准线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据介绍,进行"基准线"研究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需要。北方居住建筑采暖能耗约占全国居住建筑总能耗的40%,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提高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能效是居住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居住建筑节能降碳是减少建设领域碳排放量的关键环节。了解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现状,研究其节能降碳途径,对于降低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减少其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统计情况,然后综述了不同气候地区居住建筑能耗现状,最后从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提升民众节能降碳意识三个方面提出了居住建筑节能降碳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低碳建筑的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建筑利用中的人均碳排放指标和建筑用能过程碳减排效率对低碳建筑进行评价。指出建筑碳排放实质上是人的碳排放,建筑只是使用者的能耗平台。因此,对建筑碳排放的评价要用强度指标,即建筑使用者人均碳排放指标。而对建筑设备的碳排放评价,是一个投入产出分析过程,即投入隐含碳、间接碳和直接碳,产出避免碳排放量的效率。同时计算得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隐含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建筑碳排放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碳排放应包括全寿命期运行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的观点。同时,笔者团队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碳排放因子法,建立了绿色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开发了单机计算软件,并针对不同气候区典型绿色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节能建筑相比,各气候区绿色建筑均能大幅降低碳排放,而且绿色建筑星级越高,碳减排量越高,不同技术措施对绿色建筑的碳减排贡献率受气候区和建筑类型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