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空间规划整合了各部门空间规划与管理职能,赋予了生态空间不可代替的地位,推动了生态规划由单一红线划定向全域空间综合管控演进。生态规划由于自身的学科复杂性,对传统规划体系产生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其内容、方法与实践有待梳理。本研究提出,市域国土空间生态规划应基于自然资源禀赋分析,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功能导向、以保护与修复全域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资源管控、系统服务与空间规划的联系。结合齐齐哈尔市的规划实践,从生态信息数据的获取、整理、分析到规划传导过程中的格局建立、分级分类分区管控落实,剖析当前生态规划各环节面临的问题与实践对策。为市域国土空间生态规划的内容范畴界定与操作流程再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唐安琪  魏雯 《园林》2023,(2):76-82
为解决现阶段国内国土空间规划领域面临的对生态过程及其机理探讨相对薄弱的问题,通过对2011-2021年CNKI数据库中1 890篇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研究规模、趋势、热点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集中开始于2019年,涉及学科广泛,具有较强的政策跟随属性,呈现生态管理向生态治理转变的趋势。(2)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三生空间规划、“双评价”与生态修复等方面。(3)研究存在对隐性生态要素缺乏关注、对生态治理问题缺乏剖析、研究技术方法缺少创新、民众参与模式缺失等问题。后续研究应从“格局—过程—尺度”,生态学技术与模型,民众共建、共治、共享等角度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3.
翟端强  卓健  徐弈 《规划师》2023,(2):53-60
生态风险是指在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综合作用下产生生态负面效应的或然性。生态风险评估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对深入推进规划编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概括总结了我国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其次,针对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估中“人类—自然”互动关系的客观情况,借鉴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详细阐释了生态风险和景观格局之间的耦合关系,说明这一耦合关系对完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的作用和优势。最后,基于耦合关系视角提出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建议,从基础数据整合、影响因子选取、评估体系构建、适用性分析、情景分析及应用五个方面对评估框架进行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的要求,分析当前各类生态空间规划在管控对象、管控内容、管控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空间规划管控的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按照“管制分区—用途单元—地块图斑”分级划分生态用地,精细区分管控对象。二是完善各层级管控内容,宏观层面强调战略性,构建生态空间保护格局;中观层面注重结构性,强化分区管控与单元布局;微观层面侧重实施性,落实生态地块要素管控,实现管控内容的分级指引。三是针对生态空间采用“基础要素、特色指标、特别意图、刚弹结合”多元拓展的管控方式。尝试构建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融合,分层、分级、分类、多元的生态空间规划管控框架,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地城镇因其复杂的自然环境特征面临着生态系统衰退、人居环境恶化等风险。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研究山地城镇生态空间规划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规划对生态资源定量分析不足、空间特征识别以定性判断为主等问题,文章以长沙市莲花镇为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通过生态安全评价和生态敏感性分析,探索底线约束的山地城镇生态空间规划框架,以及基于“山—水—绿”多要素的分级管控。研究可为山地城镇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提出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实施将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底线、融合城乡生态空间、促进城市"三生空间"复合发展,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生态引导.文章通过解析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内容,阐明了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多层次转型需求、规划定位与衔接关系,并从整体规划框架、多元体系构建、城乡要素...  相似文献   

7.
靳利飞  孟旭光  刘天科 《规划师》2021,37(19):65-71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规划领域面向生态文明的重大变革和重要任务.在国家治理体系改革背景下,以治疗、预防"生态病"为出发点的国土空间规划日趋从服务于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向服务于保护资源环境生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元化的空间高质量发展目标转变,更加注重多元目标驱动下的"技术+政策"的双重逻辑转型.具有统筹"立体开发"区域属性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粘连性结构特征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坚持适应生态文明时代时空秩序的"问题—价值—目标"三重导向.文章基于以上逻辑,在从国家治理体系角度梳理国土空间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关键逻辑和重大关系为主线,面向空间多元综合目标,对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的多要素耦合、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的多功能融合、明确空间治理基本单元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沈大炜 《室内设计》2023,38(1):23-28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 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 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 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 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 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 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 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 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 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 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 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 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 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 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 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 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对生态空间的高效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生态系统服务失衡、生态要素缺乏统筹以及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不当的问题,是当前规划学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研究热点。【方法】以契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生态系统服务多目标协同为导向,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城乡规划学理论及系统协同的决策方法。【结果】提出了协同“过程-格局-尺度-功能”的规划理论架构,并从“体系—流程—关系”3个维度建构了协同生态系统服务目标的绿色基础设施(GI)规划技术框架,厘清了GI规划编制流程,提出了刚弹结合的管控措施,完善了功能协同与供需平衡的GI规划逻辑。【结论】该研究成果将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并可作为市级GI专项规划编制的技术依据,因而具有理论借鉴研究及规划设计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全域全要素资源管理、加强陆海统筹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滨海生态地区面临陆海生态资源复杂多元、脆弱敏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污染,海洋经济发展滞后以及陆海管理混乱等系列问题。由于缺乏陆海一体化系统视角,滨海生态地区面临着陆海生态资源保护以及全域资源统筹管理等诸多方面挑战。以陆海全域统筹为导向,以深圳大鹏新区国土分区规划为例,提出国土空间陆海全域统筹的编制原则与思路;从保护、利用、发展与管理四个维度,提出建立陆海全域一体化的保护体系,探索陆海资源精细化、特色化利用方式,引导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建立陆海一体化统筹管理框架等相关规划策略与技术路径,以期为同类型地区国土空间规划陆海全域统筹规划思路与路径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生态空间的生态网络结构优化方法仅从斑块及廊道的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未考虑生态斑块在网络中的结构重要性。为解决网络中生态斑块的结构重要性评价的缺失问题,文中从复杂网络结构的角度分析,提出基于模块度的生态网络结构重要性评价方法,并以哈尔滨市为例进行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模块度可以用于生态网络结构优化,模块度高的网络结构更稳定;对关键战略点的识别可以维持生态网络结构的稳定性,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的博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敏  侯晓晖  汪洁琼 《风景园林》2017,24(6):95-104
关注当前中国乡村景观面临的生态冲击与风貌特色危机,正视美丽乡村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误区。本研究引入生态审美理论,以乡村景观风貌在生态价值与审美体验上的要素耦合与内在关联为切入点和概念框架,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尝试回答"乡村景观风貌规划如何实现生态—审美双赢"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审美双目标体系的乡村景观风貌规划的技术路径,形成以地域性(locality)、多样性(diversity)与服务价值(services)为联结和关键的乡村景观风貌整体发展思路与基本实践方法。通过崇明东滩地区案例进行"落地"探索,进一步明确规划过程中的技术要点,验证实践途径的可操作性、典型性和普适性,为当前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新思路、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代背景下,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研究能够客观评价县在生态、生产、生活方面的发展基础与发展水平,有助于引领县域的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进而有效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展开多个角度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一套对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编制具有参考与支撑意义的研究思路、指标选取的分类引导依据与方法,以指导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编制。并提出按主要类型与指标重要性相结合和按发展目标导向与指标重要性相结合的两套分类指标体系推荐指标,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了顶层保障,也为生态空间建设带来新要求与新变革。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经历了基本生态网络构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专项规划顶层建设指引的发展历程,逐渐明确了生态空间布局结构与保护建设思路。生态空间在下一步建设中,重点关注实施传导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规划传导路径:以指标约束为主线纵向传导生态空间保护要求;通过单元规划、详细规划构建横向衔接机制;建立动态行动规划机制有序实施保护建设任务。依托空间信息平台、信息化技术、法规政策支撑,建立完善规划传导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空间治理现代化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亟待构建对接国土空间系统科学规律与横纵调控机制的综合路径。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治理研究聚焦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研究与治理政策的衔接,为生态系统调控领域提供了梳理复杂要素关系和制度优化的方法论框架。通过文献梳理,阐述了其概念内涵及框架内治理横纵路径构设的基础思路;应用法国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案例补充展示了其具体实践策略;对照中国工作体系,提出统一调控视角、强化适地性人类福祉研究、引入景观管控单元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2004年《景观法》颁布后,在跨尺度、多类型的区域景观规划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够在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逐渐重视跨越行政边界且尺度较大的生态空间体系构建的背景下,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视角为中国区域景观的规划、协调、管控提供启示。着眼于日本区域景观,在对区域景观的概念进行解读、厘清、对比后,分析了日本区域景观规划的定位与目标、内容构成及协调管控机制。同时结合关门海峡区域景观规划实例,具体分析了规划的背景和沿革、管控方针和内容,以及多元协作协商、活动支援机制等。基于日本区域景观规划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到了有关法律法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多方协调、公众参与5个方面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涉及区域景观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回顾国内主要城市的生态修复进程,各生态要素的关系统筹、国土3类空间的资源整合以及生态修复规划的层级地位逐渐成为当前生态空间规划工作的重点。文章结合武汉等国内城市正在开展的生态修复规划研究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探讨生态保护修复详细规划的定位问题,提出生态保护修复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进一步从用途管制、生态保护及发展等角度构建包含生态修复、用地规划、空间形态3方面内容在内的生态空间规划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常态化趋势明显,将适应气候变化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被认为是提升新时期国土空间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路径。文章从我国气候变化事实出发,通过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土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大空间的影响,以及我国城镇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风险耦合关系,提出气候变化影响不确定性下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大适应理念;结合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层级,从技术方法、空间治理和工作体系3个维度提出适应气候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思路及应对策略,探索将适应气候变化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和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开展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在梳理现有研究和总结理论局限基础上,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构建"自然—经济—社会"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为"双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生态 空间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途径。生态要素及廊道概念的界定、 研究对象及研究层级的梳理、生态廊道功能的定位是当前城市 生态廊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梳理城市生态廊道相关概念演 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新概念——城市生态空间廊道、 城市绿地生态廊道及城市复合生态廊道,阐述概念产生的背 景、内涵和外延层面的差异性及概念衍生的必要性,聚焦概念 辨析、要素明晰、地类衔接、规划对接、管控实施等方面,为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市域层面的生态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和用 途分类衔接、复合生态空间管控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