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共享际位于北京二环里的胡同区域,项目本身是一个废弃的酱油厂,周边被北京老城区典型的灰色坡屋顶瓦房老建筑包围,沿着一条很窄的胡同巷子,不远处是段祺瑞总理府,而项目隔壁就是一些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共享际是在一个老社区里的创新的空间产品,共享际的产品团队和设计建筑事务所共同研究人对空间、社群对空间的生活需求属性,来提供设计输入条件。业主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2.
正"微杂院"项目所处的茶儿胡同8号院子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区域,距离紫禁城直线距离1km。院子是一个曾经居住着12户人家的典型大杂院。在过去的50-60年间,每户人家都在院子中加建了小厨房——这些所谓的"未授权"加建形成了非常有趣的社交网络和空间属性。在以往的城市更新项目中,这些自发的加建结构都被当作城市发展残余而一概抹去。与一般的旧城改建思路不同,"微杂院"以当下的场所特质为出发点,将原有的建筑结构都予以保留,以居民自发加建的体量为参考,在尊重大杂院空间特质的前提下,对这些胡同中非正式的加建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修复和再利用。"微杂院"在让胡同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以自身作为  相似文献   

3.
正在传统北京胡同院落的局促空间中,"微胡同"项目以35m~2的主体建筑面积,进行了极小尺度的居住实验。设计将庭院回归到流线组织的重心,通过将活动空间引入到建筑内部庭院,来创造与城市文脉的直接联系。庭院不仅提升了内部空气与光线的流动,也联结着形式多样的方形体量及面向城市的门廊。这个灵活的城市居住空间成为位于较私密生活空间与具城市性的街道间的过渡空间,同时也成为可供"微胡同"居民及社区邻居共同使用的半公共空间。"微胡同"建筑主体是由墨汁混凝土现场浇筑  相似文献   

4.
<正>本项目是一个位于北京二环里胡同中的传统合院建筑改造项目,院落占地246m~2,我们将曾经的破旧杂院改造为四合院民宿。结合业态要求,试图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空间中融入新时代的居住生活方式。院落位于一个Y字形路口,相对难得的可以看到完整的两个沿街立面,院墙可以较为完整的展现在人眼前,  相似文献   

5.
<正>白塔寺"未来之家"是一个位于北京老城的智能家居实验项目。甲方是家庭生活领域的互联网硬件创业公司,委托度态建筑设计一个实验性的住宅,探索未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项目在西城区白塔寺附近,是内城保存较为完好的胡同院落片区。"未来之家"场地非常迷你,院子大约80m~2,其中正房30m~2,剩下的都是胡同内的违章加建。在设计的开始,我们确定了3个关键词:家、  相似文献   

6.
正"微缩北京"——大院胡同28号院改造项目,位于北京旧城区域,由原来占地面积262平米的普通杂院,改造为五套带院落居住公寓+一套咖啡/餐茶公共空间。由喧闹的城市商业街区转折进入闲适宁静的胡同区域,再由外部胡同通过一条半室外主巷道和一条再次分支的巷廊,分别进入北侧、南侧不同格局和规模的五套"合院"公寓,几条线型混凝土结构/空间单元构成了内含于  相似文献   

7.
正于2016年5月底开幕的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又一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军械库和城堡花园。作为3位受本届策展人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之邀参加此次建筑双年展主题展"前线报道"的中国建筑师之一,张轲为世界带去了他眼中的中国建筑前沿——"胡同微更新"。3个独立体量构成了"胡同微更新"展览:原比例复制的北京"微杂院"项目儿童阅览室和树下展厅、一张上置项目背景信息的7m长实心混凝土展台。在"胡同微更新"的展览中,参观者不仅能够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强烈的外部扰动,正在加剧突显社会内部的"不平衡"与"不正义",因此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实现美化城市环境、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目标,还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与多元利益等社会诉求。从空间正义维度出发,借助多尺度、多途径分析方法研究北京老城街巷的热适应性景观设计策略。首先,在城市尺度上通过定量分析识别出北京中心城区的高温脆弱性空间,结果表明脆弱性最高的片区是老城的大栅栏和椿树地区;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寻找大栅栏地区开放空间的类型组成及景观设计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北京老城胡同空间的景观设计正义需求及其对策,为面向"空间正义"与"气候适宜性"的胡同空间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和途径参照。  相似文献   

9.
<正>小弓匠胡同6号,北京,中国No.6 Courtyard of Xiaogongjiang Hutong, Beijing, China, 2017研究装配式在旧房改造中的适用性,其目的是为改进现有旧房改造中的建造方式,减小老城更新过程中的环保压力和各项成本,以期为存量规划的实施提供更多选择。第一个装配式旧房改造院落位于小弓匠胡同,是一个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院,木结构已经腐烂,砖墙濒临倒塌,房屋管理所鉴定其为危房,这类型院落在北京的胡同中占有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世界建筑》2014,(4):114-115
<正>微胡同位于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内,离天安门广场仅步行距离。标准营造事务所设计的这座约30m2的微胡同试图为胡同保护与更新提供一种新方式。标准营造的设计方案将庭院回归到流线组织的重心,通过将活动空间引入到建筑内部庭院,来  相似文献   

11.
<正>四分院是一个北京历史保护区城市更新的实验项目,一个传统居住类型的转化,一种对现代生活模式的应变,一场尺度和建造的实验。场地位于白塔寺旁边的胡同片区之中,属于北京城区内33片文化保护区之一(阜成门内大街片区)。传统四合院里位于中间的院子是当之无愧的中心,所有的房间都朝向它。这  相似文献   

12.
蒋鑫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6):18-22
北京旧城胡同具有悠久的绿色空间营造传统,而社区居民作为绿色空间更新的主体,拥有极大的自发性和能动性。随着北京"留白增绿"等政策的推进,基于居民自发更新的"自下而上"的绿色空间微更新越来越得到重视,充分发挥居民自发性对于社区生活原真性留存、景观管理和维护、社区力量凝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大栅栏片区社区营造的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分析现存胡同绿色空间的类型与组织模式,阐明更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之后结合实地调研成果重点分析居民自发更新下胡同种植空间、搭建材料与植物选择的特征。最后,结合具体实例从组织形式、绿化模式和思路创新3个方面探讨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胡同绿色微更新的实现途径,总结绿色空间微更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司马蕾译 《世界建筑》2010,(12):68-73
<正>建造本项目是为公寓住宅"Xi"做宣传。在设置标准的公寓样板房之外,建筑中的很大一部分面积被用来作为该地区的多文化交流空间,形成一种全新的建筑类型:住宅文化中心。我们的设计意在创造与不断变化"创新"的经济文  相似文献   

14.
<正>共生院是标准营造继微胡同、微杂院之后,对北京老城四合院有机更新改造新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实践。目的是探索在传统胡同格局中公共与私人共同生活的可能性,并实验在局限空间中满足全部基础设施需求,创造胡同小尺度舒适生活。基地位于白塔寺历史保护区内一处150m~2的杂院。设计通过木屋架延伸连接,墙体整合强化等动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北京居住性胡同空间边界的互动性——宅院内部空间与胡同空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总结出:1.延续并深化胡同空间边界“稳”的神韵;2、合理组织并完善胡同空间中“隐性的前院”;3、有效美化“扩充了的胡同空间”,有肋于维护北京特有的胡同环境景观,同时实现胡同空间处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老城区,有一种细长的城市交通空间,那就是胡同。在胡同两侧排列着的,就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中庭式传统居住形式——四合院。最原始的四合院是作为私人住宅的私有居住空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成了多个家庭共同居住的场所,原来的院子也被赋予了共有空间的属性。随着老城区人口的继续扩张,对居住空间的诉求越来越大,院子被人们逐渐加盖的房屋所侵占。取而代之的胡同,则被人们赋予了院子的属性,从而发生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本研究就是从这些发生在胡同空间的有趣现象中进行提炼的,给居住空间及未来城市提供一个新的视点。由"细分"这个概念,创造出一种新的居住环境,新的城市空间关系,探索家和城市的边界。有别于我们所熟知的城市,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然发生型城市空间。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混沌和秩序得以并存。  相似文献   

17.
<正>项目位于北京旧城胡同街区内一个占地面积约450平米的"L"型小院。设计采取选择性的修复方式,还原院与房的肌理关系,同时加入一个扁平的"曲廊",创造新旧交替、内外穿越的环境感受。项目位于北京旧城胡同街区内,用地是一个占地面积约450平米的"L"型小院。院内包含5座旧房子和几处彩钢板的临建。院子原本是某企业会所,后因经营不善而荒废。在搁置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小院现在即将被改造为茶舍,以供人饮茶阅读为主,也可以接待部分散客就餐。设计理念1.修复旧的。整理和分析现存旧建筑是设计的开始。北侧正房相对完整,从木结构和灰砖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PSPL调研法+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二环内老旧街区的典型地区——北京大栅栏街道公共空间进行调研分析。主要以胡同(街道)为研究主体,探索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挖掘现状有潜力发展的公共空间,探索精细化、量化的公共空间评估方法,从而提出对大栅栏街道公共空间优化的建议,促进"京味"胡同邻里生活空间活力再造。  相似文献   

19.
<正>木又寸建筑事物室(Atelier Tree)为北京旧城区的胡同植入一颗黄金"心脏"。这是POPPEE品牌的第二家店铺,POPPEE创始人对项目胡同口的两层商铺一见倾心,这一刹那的情绪也凝固成木又寸设计灵感的来源。它呈现了POPPEE品牌追求美好、浪漫生活的价值理念,也为胡同老街注入新的活力。设计团队充分尊重胡同建筑的传统风貌。原始立面元素被最大限度保留,以金属构件替换破损的局部外墙元素,保持风貌的同时增加立面的通透程度。同时在玻璃外窗内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旧房改造的小项目.房子所处环境在北京老城区的胡同里随处可见.特别之处是距前面高大房屋的后墙仅一米有余.这样的空间关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如同一个3岁半的孩子站在成人身后,眼前满是大人的屁股。由此就不难想象房主对空间改造的渴望了。最初只计划做室内装修.由于实际生活的迫切需求.室内装潢逐渐被演化成了一场对空间想象的追求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