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6)
特高含水期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在半对数坐标中偏离直线关系,导致应用传统的水驱特征曲线时,曲线发生上翘,影响可采储量预测。基于特高含水期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在半对数坐标上呈二项式函数变化的特征,推导了特高含水期一种新型的水驱特征曲线,表征为累计产水量与累计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呈二项式函数关系,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可采储量预测方法。以濮城油田沙一段油藏为应用实例,利用新方法计算了该油藏可采储量,并与其他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接近。表明新方法对于特高含水期可采储量预测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特高含水阶段新型水驱特征曲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水驱油藏开发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之后,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会偏离直线,常规水驱特征曲线也会偏离直线,此时再应用常规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开发指标会产生较大误差。针对此现象提出了新型渗流表征关系即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表达式,该表达式能够对中后期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进行高精度拟合。在此基础上,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数据对新型水驱特征曲线与常规水驱特征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对高含水期及特高含水期的数据拟合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很好地解决了特高含水阶段曲线上弯和预测误差偏大的问题,有较好的现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部分水驱油藏都进入了特高含水阶段,对于特高含水油藏来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会发生上翘的现象,这也导致推导出的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特高含水期产生上翘,使得运用常规水驱特征曲线对实际油田生产进行预测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基于实际油田的数据资料,通过对不同油田区块多条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上翘后的部分进行拟合分析,给出了新的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表达式;同时,根据新的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表达式推导出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油田的生产。结果表明,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能够很好地预测常规水驱特征曲线产生上翘后的油田生产动态,对特高含水阶段的预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梁保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5):103-106
水驱特征曲线在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水驱特征曲线会发生上翘,出现拐点。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室内124组高注入倍数(1 000倍孔隙体积)水驱油实验,明确了水驱特征曲线出现拐点的根本原因是水相渗透率急剧增加,并指出水驱特征曲线出现拐点是客观存在的。同时,由于水驱特征曲线的累积效应,使得拐点在发生之后才能被发现,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造成对拐点时机的误判。为了消除水驱特征曲线的累积效应对拐点出现滞后性的影响,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入手,推导出了含油率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的关系式,应用该关系式,消除了累积效应的影响,可准确判断水驱特征曲线拐点时机,及时制定开发技术对策,为矿场改善开发效果奠定基础,更好地指导油田开发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
6.
7.
室内实验和矿场实践表明,水驱特征曲线在特高含水期会出现偏离直线段上翘的现象从而会影响其使用范围。首先将渗透率曲线处理成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比值的对数与含水饱和度始终为直线关系之后的形式,再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相对渗透率曲线、储层韵律性、油水黏度比以及储层纵向渗透率等因素对于水驱特征曲线上翘时机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后发现相对渗透率曲线在高含水饱和度阶段的异常状况对于水驱特征曲线上翘的影响有限,由注入水无效循环形成的生产井的产出结构变化才是水驱特征曲线上翘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物模实验与实际生产资料对所得出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渗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驱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仍具有一定挖潜潜力,微观剩余油流动特征及运移规律的研究对于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微观玻璃刻蚀模型实验和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技术对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进行分类,分析微观剩余油流动形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考虑油-水-孔喉接触关系,可将剩余油流动形态分为簇状流、多孔流、柱状流、膜状流和滴状流5类,其中簇状流分布比例最多,是引起相渗曲线下弯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含水饱和度的上升,簇状流逐渐转化为多孔流、柱状流、膜状流和滴状流;同时从微观上解释了特高含水期油水微观流动规律及相渗曲线非线性的原因,为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注水开发油藏高含水期,油水相对渗透率之比与含水饱和度不再为线性关系,导致传统的水驱特征曲线不再适用。针对上述问题,基于Willhite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公式,提出了适应于水驱开发全过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得到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将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应用于江苏油田高6断块,综合含水率为92%时,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预测误差为1.24%,比常规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拟合效果更好,预测误差更小。该研究成果对水驱油藏高含水期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程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2)
大庆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水驱油井压裂效果逐年变差,常规压裂工艺无法满足厚油层开发需要.结合精细地质有关剩余油研究成果,开展了水驱高效压裂工艺研究.通过大缝长比压裂现场试验,改善了注采井连通关系;通过长胶筒层内定位压裂试验,实现了厚油层内剩余油的精确挖潜;通过多裂缝加砂方式的改进,增强了低渗透层位的挖潜效果;同时加强了压裂工艺的组合应用,有效保证了油井压裂效果,形成了水驱高效压裂新思路.2006年以来,累计施工158口井,平均单井增油量6.2 t/d,累计增油量25×104 t. 相似文献
11.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4)
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水驱控递减、控含水的有效方法,在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一区开辟了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通过精细调整挖潜,实现了三年"产量不降、含水不升"的目标。通过精细挖潜措施分析,利用多学科数值模拟技术与油藏工程技术,评价了各类精细挖潜措施对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室内实验和矿场实践表明,在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现有相对渗透率方程不能准确描述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关系,致使以该方程为前提建立的含水率预测模型在水驱油田开发后期的预测结果产生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结合中国大多数水驱开发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的生产实际,提出新型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方程,利用实际油田的相对渗透率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借助新型相对渗透率表征方程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适应于特高含水期的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油田实际生产测试资料验证了新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新含水率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于常用的Logistic模型及Goempertz模型,对特高含水期的含水率动态预测及开发规律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驱特征曲线在特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提高采收率是建立在研究剩余油分布基础上,通过现场各种调整措施来实现的,运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了纵向砂体及平面单井的剩余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地描述了剩余油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高的剩余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地描述了剩余油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具体措施方法。对同类高含水河道砂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注水开发油田指标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目前国内常用的水驱特征曲线对油田实际生产指标预测时产生较大偏差的问题,为了准确表征注水开发过程中的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变化规律,运用油水两相渗流理论推导了一种新型水驱特征公式,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渗透类型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在此基础上,根据延长油田22个注水开发单元的实际生产数据,拟合出了地质储量与直线段斜率的关系图版,使其更符合实际油田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公式将标准童氏图版公式中的固定系数7.5修正为由相渗曲线和含油饱和度决定,可以预测不同渗透率油藏的采出程度和含水率变化规律;2)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出现直线段后,含水率从50%上升到98%,在这个含水阶段里,采出程度差值不是一固定常数。应用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对延长油田W区块地质储量和含水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2%和2.1%,预测精度大幅度提高。该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和注采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简单实用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用来预测水驱油田的产量及可采储量的重要方法。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很多种水驱特征曲线的表达式。由于油田开发的复杂性,使得统一的定量描述难度很大,因此各类曲线都难以描述油田开发的全过程,而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含水阶段。目前在国内用得比较多的水驱特征曲线主要有甲、乙、丙、丁4种,在4种最常用的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既简单又实用的甲乙型和丙丁型综合水驱特征曲线。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所建立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与实际数据拟合相关性更强、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特高含水期层间矛盾、层段性质以及各层的动用水淹状况的重新认识,研究了萨中水驱特高含水期的细分注水技术标准,优化了合理分级参数、量化合理分级标准,给出了“7788”细分调整目标,即分层段内小层数控制在7个以内,变异系数小于0.7,砂岩厚度小于8m,动用程度达到80%。 相似文献
18.
特高含水期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水驱油效率研究在该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驱油效率计算是以油水相渗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为理论基础的,传统方法认为该关系呈线性,而矿场实践表明,这种关系仅适用于中一高含水阶段,在特高含水阶段则表现为非线性;因此,文中在深入研究相渗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对油水相渗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表达式进行修正,并以修正公式为基础,重新推导出新的适用于特高含水期的驱油效率计算公式。实践证明,该公式符合特高含水期的开发规律,能满足油田实际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特高含水期水驱油井压裂对象不断变差,压裂选井、选层难度不断加大等问题,从油藏工程角度和矿场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复相关及灰色关联方法进行了主要影响因素的筛选,分析了压裂层段有效厚度、压裂层段渗透率、压裂层段地层系数与全井地层系数比值、压裂前全井含水、压裂前全井日产液、压裂前压差等6 项压裂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数据组合处理方法(GMDH)建立了压裂增油量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运用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原理建立了压裂增油量经济界限模型,明确了压裂增油是否经济有效与压裂井投入及相应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及建立的压裂增油量预测模型和经济界限模型,对特高含水期水驱油井压裂潜力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