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丹东市为例,提取了试验区深层第二含水组与浅层地下水作为评价水样,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水质分析数据,客观科学的评价了该区域地下水质量。结果表明:水质原生组分和铁、锰、氟等微量组分超标为引起丹东市地下水水质变差的主要因素;丹东市地下水质整体处于Ⅰ-Ⅲ类,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该区域实际状况,所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参照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评价标准。对双鸭山市地下水质量类别、地下水质量级别进行了划分,并结合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地下水污染评价,对全市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辽市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通辽地区地下水监测结果,结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18-93)中的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确定通辽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在单项组分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对通辽地区代表性地下水点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级。  相似文献   

4.
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与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7):79-81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新疆和田地区2011年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总硬度、SO2-4、Cl-、CODMn和氨氮等。根据2011年与2003年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该地区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与2003年相比,质量等级变好、不变和变差的井点分别占调查总井数的14.3%、57.1%和28.6%。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较差及水质劣化的原因,并提出应防止集中开采区地下水超采、防止地下水受农业活动污染等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对盐池内流区某气田浅层地下水27个取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总体偏碱性,硬度极大,属于微咸水,地下水中F-含量普遍偏高;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组分为Na~+、SO_4~(2-)、HCO_3~-和Cl~-,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SO_4-Na型为主;研究区水质总体较差,浅层地下水水质78%属于Ⅳ类和Ⅴ类,主要与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有关;研究区属于水质性缺水区,应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有限的优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市朝阳区100个地下水监测井水质现状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单项组分评价中超标较严重的有铁、锰、氨氮、总硬度。综合评价中水质良好、优良的占56%,水质较差的占42.7%,水质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以2013年在陕北定靖中部地区采集的62组地下水水样的全分析测试结果为数据基础,分别用单指标评价法、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加权平均,以期得到更加可靠的质量评价结果,旨在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评价结果显示,Ⅰ、Ⅱ、Ⅲ、Ⅳ、Ⅴ类水所占比例分别为3.23%、11.29%、9.68%、24.19%、51.61%,约75%的地下水不适合直接饮用;该区地下水质量较差。水质整体分布规律为:东北部沙漠—平原地区水质较好,西南部黄土丘陵地区水质差;在局部,油气井开采较密集和芦河周围地区水质较差,说明原生环境和人类活动是造成该区地下水质量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范可旭  徐长江  张晶 《人民长江》2011,42(18):62-64
水资源质量评价是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长江流域1 553个水质监测站点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从水化学特征、河流及湖库现状水质、湖库营养状态、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和地下水现状水质及污染等方面,对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论表明: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局部区域趋向恶化;地下水现状水质总体较差,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白城市水质现状评价及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小辉  李莉波 《吉林水利》2003,(11):23-24,29
本文根据吉林省白城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和白城市地下水管理站水质监测井等相关资料。对江河水、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为了解水质区域分布及动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绥化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明绥化市的地下水环境状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理论、相关分析、Piper三线图法等对绥化市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综合赋权的五元联系数法对研究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并且利用秩相关系数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略偏酸性,部分水样的水质指标存在超标现象。地下水中Ca 2+为优势阳离子,HCO 3-为优势阴离子。研究区的铁、锰、氟超标是受原生污染影响,地下水中的Cl-与SO 2-4,Na+与Mg 2+存在同一来源。将基于综合赋权的五元联系数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是合理可靠的,符合客观实际。通过秩相关系数法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集对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系统理论方法,利用该理论,以水质为主要评价因子,对广汉市的地下水质量做出评价分级,结果证明集对分析的方法在地下水水质分析中简单可靠。区内Ⅱ级水样点占总数的25%,Ⅳ级水样点总数的65%,Ⅴ级水样点占10%,无Ⅰ、Ⅲ级水样,原生铁锰超标是部分地区地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环境评价及预测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拟将水质和水量结合起来考虑,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水质、水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下水环境水质水量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域地下水功能区划进行评价和预测,以达到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进行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在黄冈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是根据水质组分浓度相对于其环境质量标准的大小来判断水的质量状况。利用水环境质量指数法能较为客观、直接地反映某区域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或者污染程度。采用这种方法对黄冈河综合治理后水质进行评价,该河流水质经过治理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广州市地理、水文、气候、地貌和水文地质特点的基础上,利用100个钻孔的抽水试验资料以及搜集的其他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参数,评价了广州市地下水资源量和允许开采量;利用47个生活民用井2012年丰枯两季的20项水质检测数据,评价了广州市五个重要地下水资源分布区的地下水质量;利用广州市2011年地下水开发利用数据,评价了广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广州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总体较好;部分区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出现细菌指标超标和氮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量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渭河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近20年地下水质监测数据,探讨了地下水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地下水质综合评价,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平原区域地下水质量总体尚好,秦岭山前和渭河上游局部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优良等级,渭北黄土塬部分地区及渭河下游卤泊滩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较差或极差等级;不同地区超标物质各有不同,主要超标项归纳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三氮、氟化物等;主要城市集中开采区地下水质受开采量影响较大,水位埋深与硫酸根、硝酸根、总硬度等污染物质含量高度正相关。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工开采、天然背景值、局部污染、大气降水等。研究结果对渭河平原地下水水质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7,(6):68-71
依据《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新疆喀什地区东部叶尔羌河流域农村地区地下水水质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14组潜水水样中,水质安全类别为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的分别占14.3%、7.1%、78.6%;51组浅层承压水水样中,水质安全类别为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的分别占3.9%、7.8%、88.3%;6组深层承压水水样水质安全类别均为不安全。研究区农村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但研究区山前倾斜平原的地下水水质相较于叶尔羌河流域中下游的地下水水质要稍好一些;在垂向分布上,潜水水质优于承压水水质,浅层承压水水质优于深层承压水水质;研究区农村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主要受气候、土壤、地貌及生活、工业活动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民黄河》2017,(3):65-69
采用层级阶梯评价方法对石河子地区2014年的23组地下水水样进行了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为地下水水质较差,影响潜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pH值和耗氧量,影响浅层承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pH值、耗氧量、总硬度、TDS、Al~(3+)、SO_4~(2-)、总Fe和Mn,影响深层承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pH值和耗氧量,当地混合井的开采导致承压水质量劣于潜水质量。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潜水污染等级为1级,浅层承压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井数分别占调查总井数(8眼)的75.0%、12.5%、12.5%,深层承压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井数分别占调查总井数(10眼)的40.0%、20.0%、40.0%。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劣化主要受地表水水质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有机物污染源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准确评价可降低由水质不确定性导致的农业水管理决策风险,对于指导区域发展绿色农业、清洁生产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ELM会随机产生输入层与隐含层的连接权值和隐含层阈值,导致网络泛化能力降低以及过度拟合引起的评价结果失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选取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典型农业机井中地下水体的实地采样,利用构建的PSO-ELM模型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SO-ELM模型拟合性高于传统的ELM模型和RBF模型,并提高了区域地下水水质的模拟评价效果。建三江地区下辖的15个农场,整体地下水水质较好。研究区范围内地下水水质等级呈现出集中式分布特点,地下水综合水质较差的农场集中在研究区中东部,水质较好的农场集中在研究区的东西两侧。建三江地区地下水水质地域性规律主要与化肥施用量有关。为此,在保障粮食安全与用水安全的同时实现清洁生产应注意控制化肥的使用量,积极探索作物高产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0项地下水评价指标,利用灰色聚类法对滹沱河冲洪积扇平原区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发现由于参评指标中痕量指标较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通过修正其聚类权的计算方法将原有方法加以改进,得出结论:区内绝大多数地区水质状况良好,影响区域地下水质量的指标主要为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氮等无机指标,水质较差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城镇周围区、排污河道两侧、地表污染水体分布区及引污水灌溉农田地区。指出工农业发展及人类活动加剧是造成研究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9—2015年在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其附近的采样数据,综合运用单项组分评价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研究区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近6a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内地下水污染较严重,但未对场外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受生活污水的影响,办公生活区的地下水质量较垃圾填埋区差。受沿河分布的养猪场和橡胶厂影响,河流水质及其附近地下水质量极差,是研究区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