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土钻取样和扫描分析法,对干旱区两年的滴灌和沟灌两种灌溉方式下的枣树根系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滴灌处理的总根长、吸收根根长、根尖数、分叉数以及根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比沟灌提高了15.4%、13.9%、24.8%、39.7%、29.9%和47%,说明滴灌使根系增多,从而提高了枣树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并用指数函数建立了枣树有效根长密度分布的二维模型,为干旱区枣树的滴灌技术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索干旱区制种玉米的优良灌溉方式。以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种灌溉模式,并于2022年在民勤县开展了畦灌、滴灌、常规沟灌、交替沟灌4种灌溉方式下制种玉米的大田试验,在民勤县制种玉米种植上采取交替隔沟沟灌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的生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全膜交替沟灌对比全膜畦灌产量提高12.2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5.35%,对比膜下滴灌产量提高了产量提高14.23%、水分利用效率也只降低了0.8%,对比全膜沟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92%、产量增加17.57%。干旱区制种玉米采用交替灌溉的灌溉模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埋深对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及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地下水位对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的影响,本文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HYDRUS-2D软件对不同地下水位下的土壤含水率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为1m时,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较强,灌溉定额3000m3/hm2较为适宜;地下水埋深为2.0m时,灌溉定额4500m3/hm2较为适宜,此时棉花基本不受水分胁迫;地下水埋深为3m时,地下水对土壤水已无补给作用,灌溉定额5550m3/hm2较为合适,此时水分胁迫时间累计14d。研究结果为指导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棉花种植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灌溉方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灌溉技术下,耗水量大小为湿润灌溉<浅湿灌溉<常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为湿润灌溉最高,浅湿灌溉次之,常规灌溉最小,方差分析表明,在水分利用效率上湿润、浅湿、常规灌溉差异显著;净效益大小为湿润灌溉>浅湿灌溉>常规灌溉,差异显著;与常规相比,湿润灌溉和浅湿灌溉的净收益分别提高了16.7%和16.2%.  相似文献   

5.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灌溉方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灌溉技术下,耗水量大小为湿润灌溉〈浅湿灌溉〈常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为湿润灌溉最高,浅湿灌溉次之,常规灌溉最小,方差分析表明,在水分利用效率上湿润、浅湿、常规灌溉差异显著;净效益大小为湿润灌溉〉浅湿灌溉〉常规灌溉,差异显著;与常规相比,湿润灌溉和浅湿灌溉的净收益分别提高了16.7%和16.2%。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6,(1):144-148
对干旱区棉花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各个生育阶段,花铃期需水量最大,该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50%以上;不同的滴灌带配置方式下棉花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略有不同,一膜二带为422~468 mm、一膜三带为448~497 mm,一膜四带为453~497 mm;基于目前棉花栽培水平,棉花全生育期需灌水7~9次,其中6月份1~2次、7月份3~4次、8月份3次,灌水周期为8~12 d;基于经济效益和节水效果两方面考虑,灌溉定额可以设为一膜二带3 750 m~3/hm~2,一膜三带和一膜四带4 050 m~3/hm~2。生产中需因地、因时选用最佳的滴灌带配置方式,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和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传统淹灌、科学蓄雨灌溉、控制灌溉3种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生长及水量运输规律,文章采用对比试验对不同灌溉方式下整个生育期内水稻的株高、产量、田面径流及地下淋溶水量进行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地区推广使用水稻科学蓄雨灌溉技术不仅能保证高产,还能促进水稻生产系统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对推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棉花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定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微润灌3种灌溉方式,利用PR2测定土壤水分状况,并对棉花生长性状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湿润体大小关系为: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微润灌,其中微润灌较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水分分布更均匀;微润灌所形成的土壤湿润体对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的生长促进作用弱于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微润灌条件下棉花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灌溉定额大幅减小的情况下,其产量仅降低了15.7%~17.7%,该灌溉方式有较大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鲜食葡萄最佳灌水生育期,本试验于2015年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西坡乡宋畔村千亩葡萄园产区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置了不同生育期滴灌调亏灌溉方式,以当地葡萄"红地球"为供试品种,跟踪记录了葡萄生长发育、产量、水分利用等相关指标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相较于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CK,萌芽期亏水处理产量增加显著(增加11.71%),且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50%)。因此,萌芽期是河东半湿润地区鲜食葡萄进行亏缺灌溉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辽西地区辣椒高效节水灌溉方式,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灌溉方式(管灌、微喷灌及滴灌)对土壤地温、辣椒生长、产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5cm处地温影响最大,对辣椒耗水量没有产生显著差异,日耗水规律均表现为“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开花期>苗期”。滴灌条件下最有利于辣椒生长和产量的获得。滴灌处理辣椒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优于管灌和微喷处理,说明该地区辣椒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是滴灌。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节水灌溉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区棉花的产量与灌水量及水分生产率与耗水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均可以近似拟合为二次曲线,不同灌溉定额的产量与灌水量和耗水量也可用二次方程拟舍,从而为干旱区的节水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方式下核桃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海荣  李健 《吉林水利》2010,(7):59-60,63
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干旱区不同灌溉方式下核桃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在实验区布置了传统地面灌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并在核桃树的生育期内采用这两种灌水方式对核桃树进行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灌溉期内,漫灌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受强烈的土面蒸发作用,其表层土壤含水率值降低很快。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灌水方式,研究北疆寒旱区苜蓿多项生长特性。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比,实测并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下紫花苜蓿株高、茎粗、枝条数、产量等生长特性,得出最佳水分生产率。苜蓿的株高、茎粗、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依次为滴灌喷灌漫灌,产量比漫灌分别提高25%和12%,第一茬产量增幅较为显著,灌溉方式对枝条数影响较小,滴灌条件下WUE最高。寒旱区运用不同灌溉方式开展苜蓿种植,滴灌能够较好的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达到节水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北京地区夏玉米适宜的耕作和灌溉施肥方式,开展了夏玉米野外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不起垄高灌中肥处理(AE)、不起垄低灌高肥处理(BF)、不起垄低灌中肥处理(BE)和起垄不灌低肥处理(CD)。通过测定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生长及产量指标,研究不同耕作与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起垄CD处理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不起垄处理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明显,在垄作方式相同情况下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溉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夏玉米产量随着灌溉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不起垄AE处理的产量最大,为10 768 kg/hm~2,起垄CD处理与不起垄AE处理相比,夏玉米产量减产12.86%,起垄CD处理对夏玉米的产量的影响较小;起垄CD处理与不起垄AE处理具有相同的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为2.29 kg/m~3。因此,在试验区种植夏玉米,采用起垄不灌溉低肥的方式可以提高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较小,可以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置3个不同灌水量处理方案:T1处理灌水2 200 m3/hm2,T2处理灌水1 760 m3/hm2,T3处理灌水1 320 m3/hm2。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棉花的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的株高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高,且差异显著(p<0.05);叶面积指数受水分的影响明显,与水分呈现出正相关;籽棉产量并不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其表现为T2>T1>T3;水分利用效率以T2处理最高,为18.02 kg/mm/hm2,分别高出T1处理和T3处理14.10%和10.82%。由此可见,T2处理是一种耗水较低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覆膜畦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油葵产量及水分效率的影响,于2018年开展了田间试验,通过3个不同灌水处理和对照处理的比较,测定覆膜畦灌油葵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水热变化和产量。结果表明,阶段耗水量和总耗水量对照处理均高于其他处理;并非灌水量越多产量越高;较对照处理,灌溉定额180mm,灌水4次处理后,油葵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研究成果可为西北旱区畦灌油葵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不同灌水方式对玉米的耗水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8.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技术,氮肥大量损失,利用率较低。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运移规律试验研究成果,以期为节水灌溉条件下水肥有效调控措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分析和探讨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滴灌、喷灌、微喷灌和小白龙节水灌溉方式及其灌水量(45 mm、90 mm、135 mm)开展大田试验,并分别在小麦的拔节期和灌浆期之前进行灌水。结果表明:在小麦收获时,土壤的储水量表示为滴灌微喷灌喷灌小白龙,耗水量最少的为滴灌和微喷灌;小麦的千粒重伴随着灌水量的不断增加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在滴灌方式下,小麦的穗长、穗粒数表现较好。因此,灌水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并且水分利用效率会随着灌水量的不断增加而降低,其中在采取滴灌(135 mm)的时候,小麦的产量最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则以滴灌(45 mm)最高。因此四种节水灌溉方式下,滴灌方式更有利于小麦增产和节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田灌溉技术从常规的地面灌溉方式逐渐发展出管道灌溉、喷灌、滴灌、波涌灌、微灌等多种方式。有人将常规灌溉方式之外的其它灌溉方式概称为高新节水灌溉技术。这些新的节水灌溉方法与常规灌溉方法每亩地所耗用的水量有一定的差异,习惯上将此种差异称之为节水量。由于采用的计算方法或认识的不同。计算出的节水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