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牧草地浅埋排根防负压避鼠型地下滴灌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不同滴头流量、毛管间距、埋设深度组合下滴灌管的灌水均匀度,结果表明:选用滴头流量为2.0 L/h的滴灌管,采用毛管间距60 cm、埋设深度20 cm的田间布置模式时,灌水均匀度达到0.968,滴灌效果最佳。该产品适用于西部牧区牧草地灌溉,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对毛管管径与毛管成本、铺设长度、滴灌系统造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压力和抗拉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可近似地认为毛管成本与管径平方成正比;在毛管允许水头偏差、灌水器间距、灌水器设计流量确定的条件下,毛管铺设长度可近似地认为与毛管管径d1.729成正比,毛管管径越大,铺设长度越长;通过分析毛管管径与系统投资关系认为,滴灌带管径应根据实际灌溉对象控制在6mm-25mm之间,管径太大或太小,滴灌系统造价都会偏高。因此,在产品开发中,应根据实际农田地块大小与形状,开发不同管径的滴灌带,以降低滴灌系统造价。  相似文献   

3.
滴灌具有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率高,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易于调节土壤湿润体内盐分浓度,适应于各种土壤和地形等多方面的优点。以绿康泰生态园滴灌工程为例,根据规范标准以及工程规划布置情况,对该滴灌工程总体设计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设计水源提供水量可灌溉315.9亩;最大需水量57.6 m3/h,可提供的水量为65 m3/h,水源满足要求。项目区划分为4个灌溉小区8个地块,每个轮灌区最多有2条支管,8条分支管,128条毛管。管网分为干管、支管、分支管、毛管4级,毛管铺设长度分别为75 m,水头偏差小于2.48 m;分支管铺设长度分别为28 m水头偏差小于2.05 m,水压满足要求,各级管道水流速度在经济流速范围内。可为类似滴管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调研新疆地区滴灌工程基础上,分析了地区现行滴灌工程管网布置及长度确定方式,提出运用毛管最大长度计算公式和经济指标作为重要衡量参数,确定田间毛管布置的最经济长度。结果表明,在毛管间距相等情况下,毛管铺设经济长度会随滴头间距增加、流量减小而增加。同时,增加灌水小区面积,田间毛管经济长度亦会增加。  相似文献   

5.
滴灌毛管灌水均匀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内镶贴片式滴灌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铺设长度、铺设坡度以及入口压力下滴头沿毛管的流量分布,计算出各种条件下毛管灌水均匀度,并结合滴头的制造偏差及田面微地形对高差流量偏差率的影响,分析了降低入口压力对毛管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长度较短时,在10-2 m 压力水头范围内,降低毛管入口压力对灌水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在-5‰~10‰的坡度范围内,毛管灌水均匀度随铺设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分析认为,毛管入口压力水头可以降到4 m左右.  相似文献   

6.
滴灌系统管网布置形式及运行管理模式是影响滴灌系统灌水和施肥均匀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评价了供水方式、毛管长度及毛管首部压力对沿毛管压力分布、灌水器流量分布、灌水和施肥均匀性及水肥一致性的影响。试验中,毛管供水方式设置单向供水(A1)和双向供水(A2);毛管长度设置70(L1)、100(L2)和130 m(L3)3个水平;毛管首部压力设置0.02(P2)、0.04(P4)、0.06(P6)、0.08(P8)和0.10 MPa(P10)5个水平。结果表明,相同毛管长度及毛管首部压力情况下,双向供水处理流量偏差率较单向供水低18%~43%。在灌水器允许流量偏差率为20%时,双向供水毛管极限铺设长度较单向供水增加约6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毛管供水方式、毛管长度及毛管首部压力对灌水和施肥均匀系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双向供水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灌水和施肥均匀性。在毛管长度100 m和130 m条件下,双向供水的灌水和施肥一致性较单向供水提高3%~4%。建议在规模化滴灌系统中采用双向供水方式,以达到增加毛管允许铺设长度、提高灌水和施肥均匀性和一致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2种不同类型滴灌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铺设长度、铺设坡度以及入口压力下滴头沿毛管的流量分布,计算出各情况下毛管灌水均匀度,并测试了滴头的制造偏差,分析了降低入口压力对两种毛管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型滴灌带在各种情况下灌水均匀度均优于A型滴灌带,但在灌水均匀度允许范围内,A型滴灌带以其价格优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以滴灌灌水器平均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差值为目标函数,将支管末端节点的压力水头作为决策变量,应用二分法与退步法进行毛管和支管的水力计算,建立微灌灌水小区整体水力设计的遗传算法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与算法具有很高的求解效率、计算精度以及良好的通用性和实用价值。在进行灌水小区水力设计的同时,还能够得到支管和毛管的流量、压力分布,以及灌水器平均流量、最大流量、最小流量等特征值及其孔口位置,确定压力偏差、流量偏差、灌水均匀度等灌水质量控制指标。可适用于非均匀坡、变管径、变间距等坡地微灌灌水小区的水力计算与设计,也可用来对已设计或铺设好的灌水小区进行校核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王剑鹏 《陕西水利》2017,(4):113-116
为解决陕西省渭北旱塬区滴管系统灌水均匀度较低的问题,通过试验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进口工作水头与毛管铺设长度对系统单孔流量、灌溉均匀度和流量偏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单孔流量和灌水均匀度与毛管铺设长度呈反比,与进口工作水头呈正比,而流量偏差率与毛管铺设长度呈正比,与进口工作水头呈反比,工作水头在9 m左右,毛管铺设长度在30 m左右范围内时,可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使系统灌溉均匀度最高;进口工作水头、毛管铺设长度与灌水均匀度的关系呈良好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并得出了滴灌系统灌溉均匀度与毛管铺设长度、进口工作水头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为渭北旱塬区滴灌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   世界上微灌技术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国家首推以色列,其温室种植全部采用微灌,以滴灌为主。拥有像耐特费姆、普拉斯托、美滋—雷鸥等多家世界著名灌溉公司。   以色列温室滴灌的最高水利用率为 95%,其滴灌产品分为两类:一是滴管类,二是滴头类。目前普遍流行的是一体化滴灌管 (带 ),即滴头和滴灌管结合为一体,安装使用非常方便。滴头间距一般为 30、 50、 75、 100cm,管壁厚从 0.15mm到 2mm,有的一次性使用,有的寿命可长达 20年。最新的产品主要是压力补偿型的内镶式滴管,有效提高了灌水均匀性,便于机械化长距离铺设…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乌鲁木齐河灌区为例,通过试验对比对滴灌技术参数进行了设计,确定了最优滴头流量1.0L/h,沙壤土的最佳滴头间距为30cm以下,毛管最优参数为横向布置管径16mm。此试验设计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也能为节水灌溉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毛管稳流三通在滴灌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装毛管稳流三通不仅可以保证各毛管进口水量稳定一致,提高整个系统的灌水均匀度和安全可靠性;又可以节省工程投资,方便设计、施工和管理,提高滴灌系统对地形的适应性;还可以加大滴灌带的铺设长度,减少支管数量,为今后实现自动化管理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3.
佟蕾 《河北水利》2011,(8):19-19
滴灌通过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头,在低压下向土壤经常缓慢地滴水;是直接向土壤供应已过滤的水分、肥料或其它化学剂等的一种灌溉系统,属于局部的灌溉方法。滴灌主要用于水果、蔬菜、花卉等产值高、效益好的经济作物。一般滴灌系统主要由首部枢纽、管路和滴头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西走廊地区水肥利用效率低、膜下滴灌灌水技术参数尚待改进的现状,在河西走廊地区进行了不同灌水技术参数下的玉米田间试验,探究不同灌水技术参数下玉米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了不同的滴头流量(2.0、2.5、3.0 L/h)和灌水频率(6、8、10、12、14 d)。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玉米耗水量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的趋势,大滴头流量低频灌溉会使耗水量有所增加。耗水量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8~10 d的灌水频率时达到最大值。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2.5 L/h滴头流量下均处于较低水平,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因此,在灌水频率较高(6~8 d)或较低(14 d)时,宜选用2.0或2.5 L/h的滴灌带,在中等频率(10~12 d)灌溉时,宜选用3.0 L/h的滴灌带。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新疆库尔勒市西尼尔镇开展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根据不同灌溉定额(375、525和675mm)及灌水间隔(3.5、7和10.5d)组合设置7个试验处理,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及其对棉花生长性状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主根区土壤含水率自靠近滴灌带的宽行往外至膜间逐渐降低,土壤含盐率则呈相反的规律分布,灌溉期靠近滴灌带的主根区土壤处于脱盐状态,远离滴灌带的土壤处于积盐状态;(2)相同灌水间隔下,灌溉定额越大,主根区含水率越高,主根区以下渗漏水分越多,棉花产量提高但灌溉水生产效率降低;相同灌水定额下,灌水间隔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棉花的生长;(3)在试验区的砂性土壤条件下,675mm灌溉定额和7d灌水间隔的灌溉制度可获得最大籽棉产量为6816kg/hm2,375mm灌溉定额和7d灌水间隔的灌溉制度可获得最高的灌溉水生产效率为1.33kg/m3。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辽中县菜农1995年在日光温室种植蔬菜中,探索试验了一种自制滴灌新技术,效果很好。于是在1996年进行了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自制滴灌的布设方式自制滴灌应用在日光温室蔬菜中,其布设方式有两种:1.顺棚长布设毛管沿棚长方向种植蔬菜,在某行放置塑料多孔毛管。顺棚跨度布设塑料支管,菜行中、毛管上用地膜覆盖。每条毛管间距为1米,长度与棚长相同(30米~70米),管径为13毫米、管壁打上孔距为30厘米、孔径为1.5毫米的单眼。毛管头部与管径25毫米的支管连通,支管首部安装控制闸阀并与水源接通,构成了蔬菜滴灌…  相似文献   

17.
刘孝洋 《人民长江》2009,40(21):83-86
一般而言,常压滴灌灌溉效果较好,但系统成本相对较高,在我国贫困农村无法得到大面积推广;微压滴灌虽降低了成本,但时常灌水均匀度较低。针对该问题,将无泵恒定供水装置与悬挂式微管滴头应用于庭院式农田微压滴灌灌溉,其毛管入口端设计水头为0.35~0.55 m。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此微压微管滴灌系统,在不需水泵提供连续动力的情况下,能够为滴灌系统提供连续稳定的工作水头,且滴灌灌水均匀度达到95%以上。同时试验亦初步揭示了微压下该系统不同几何尺度微管滴头的水力性能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滴灌带铺设长度与入口压力交互作用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以3种J型(进口型号)滴灌带和1种G型(国产型号)滴灌带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铺设长度和入口压力组合下的滴头流量进行测定,并运用变差系数(v)、Christiansen均匀系数(Cu)及Keller均匀系数(Eu)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v、Cu、Eu均随着滴灌带铺设长度和入口压力的变化而变化,Cu与Eu呈正相关,与Cv呈负相关;以滴水孔流量变差系数Cv为判别指标,滴灌带铺设长度为200 m时,J1型入口压力为5~11 m、J2型入口压力为3~11 m的滴灌带质量等级均为A(优);入口压力在1~11 m范围时,J3型滴灌带在各压力下的质量等级均为B(良)、G型滴灌带质量等级均为D(不合格)。滴灌带铺设长度为100 m时,J型滴灌带入口压力在1~11 m范围的质量等级均为A(优);G型入口压力在1~3 m时滴灌带质量等级为C(一般)。以均匀系数Eu和Cu为判别指标,J型滴灌带铺设长度为300 m时灌水均匀度均最低,入口压力为9~11 m时灌水均匀度均最高。基于上述判别指标,本试验所选各类型滴灌带铺设长度和入口压力的最佳搭配为:J1型滴灌带铺设长度200 m、入口压力9 m;J2型滴灌带铺设长度200 m、入口压力11 m;J3型滴灌带铺设长度200 m、入口压力11 m;G型滴灌带铺设长度100 m,入口压力7 m。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适宜多砾石砂土浅埋式滴灌苜蓿的灌溉制度, 试验设定 5 种灌水定额( 22. 5、 30.0、 37.5、 45.0 和 52.5 mm) 并以地面灌为对照组( CK) , 研究灌水定额对浅埋式滴灌苜蓿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灌水定额下各茬苜蓿的耗水强度为第 2 茬> 第 1 茬> 第 3 茬, 且均在孕蕾期达到峰值。各茬苜蓿的总耗水量表现为第 2 茬> 第 3 茬> 第 1 茬, 且耗水量分别在分枝期、初花期及孕蕾期最高。灌水定额大于 45.0 mm 时, 耗水强度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与地面灌( CK) 相近。45.0 mm 灌水定额与地面灌( CK) 间的耗水量差异不显著( P < 0.05) 。高灌水定 额( 45.0、52.5 mm) 与地面灌( CK) 之间的总耗水量、总产量以及总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 与低灌水定额( 22.5、 30.0、37.5 mm) 差异显著( P < 0.05) , 且各茬苜蓿此三项指标的差异性一致。总产量与总水分利用效率在灌水定额 为 45.0 mm 处达到最大, 与地面灌( CK) 相比分别增加了 9.05% 、14.54% 。选用 45.0 mm 灌水定额和 54.0 mm 灌溉定额作为多砾石砂土浅埋式滴灌苜蓿灌溉制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节水灌水方法。采用自动控制滴灌灌溉方式,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管理定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文中结合新疆农五师90团自动化滴灌工程的成功实例,从设计、投资及效益等方面介绍自动化滴灌工程的应用与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