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6):891-894
对1984年12月—2014年12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所有包括中医诊断治疗肝纤维化文献的方药、证候,按照术语规范标准进行收录整理,按照频次进行统计,确定最常见的方剂、药物和证候,同时对其证候要素进行分析。统计出肝纤维化中医证候文献142篇,其中证候11种,频次520次,常见证候有瘀血互结、肝郁脾虚、湿热瘀阻、肝肾阴虚、肝气郁结等;运用方剂86首,频次1 683次,其中最常用的有血府逐瘀汤、四逆散、鳖甲散、柴胡疏肝散、桃核承气汤、小柴胡汤、茵陈蒿汤、补阳还五汤、四君子汤、阳和汤;使用中药频率高于0.5%的有62种中药,频次4 172次,按功用最终归为13类,其中最常用的有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归经最多的是肝经、脾经、胃经。通过对近30年期刊发表的中医治疗肝纤维化文献中的中药、方剂等相关因素进行挖掘整理,并对中医辨证论治肝纤维化的规律进行收集整理,为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9)
艾滋病特有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预后转归使得其病程长、病情复杂、证候较多。蛋白质组学是在蛋白质水平上获得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认识,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的特点,将其引入到中医证候学研究中,能够为中医证候的物质、功能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278-28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对照组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评分、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超声影像学指标和S指数(一种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以评价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中药组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S指数评分、门静脉直径、脾肿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1804-1808
目的:分析关于血液透析中医证候文献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自建库至2018年7月关于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文献,筛选出研究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研究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内容提取和分析,建立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文献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8篇文献,出现频率最高的11个证候依次为:血瘀证、湿浊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风动证、水气证、血虚风燥证,其病位多涉及脾、肾、肝等,病性多为虚、湿、瘀等。结论:血液透析中医证候和症状描述反映了其临床的复杂性,本虚标实是血液透析患者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1647-1650
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机制涉及影响人体能量吸收、炎症反应、自身免疫、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医"脾"与肠道菌群联系密切,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的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已逐步展开。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中医证候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以脾胃证候为多,但现行研究未能系统阐明各种中医证候与肠道菌群变化规律的关系;研究以单一中医证候模型多见,对中医病证结合模型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较少;对各类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多以动物实验为主,临床实验鲜见。目前中医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肥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需深入探讨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及肠道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从整体层面阐明中医药治疗肥胖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4)
通过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分析其出现的病因病机,列举临床常见证候分型及治则、方药加减、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309-311
艾滋病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证候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转录组学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情况及调控规律,能够从多角度、多环节阐释中医证候实质。本研究运用转录组学技术进行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发现了部分特异性基因,拓展了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思路,为艾滋病中医证候客观化和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7):1206-1208
肝脾相关理论认为肝与脾生理上制中有生,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相传变,肝病可传脾,脾病亦可及肝,这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具有相似之处。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系统紊乱是各种慢性肝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其引起的消化道临床症状与中医脾虚的证候表现存在一致性。因此,基于"肠-肝轴"学说和中医肝脾相关理论,可认为肝郁脾虚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痰、湿、瘀等为其发病的关键,治疗应以疏肝健脾为法,同时注重解毒通络,祛除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1148-1150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角度对代谢组学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依据。结论:代谢组学能反应中医证候的即时性、动态性、整体性等特点,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Z1)
<正>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必须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中医证候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继承、发展和创新等方面,下面就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作一简要探讨。1中医证候概念内涵及外延形成和发展的哲学基础——继承1.1中医阴阳平衡健康状态的构建过程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自"和"是最基本的世界模型。和是事物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