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6,(3):405-40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外用生发方剂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和《中医皮肤美容方剂大全》为方剂数据资源,查找出97首方剂。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初步构建生发方剂数据库,研究用药和配伍规律。结果:1动物脂肪、白芷、附子、蔓荆子、零陵香、乌麻油、川芎、防风等16味中药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药物。2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祛风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收涩药的使用频率排在最前。药物多归于肝、肺、脾、胃四经,且以温性或寒性药居多。3常见药对有白芷-零陵香、白芷-川芎、附子-白芷、蔓荆子-白芷。结论:在生发方剂中多用温性或寒性药物,且药物多归于肝、肺、脾、胃四经。使用的药物类别或常用药对组合与临床常见脱发证型相对应,以清热祛湿、健脾理气、化痰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9):1644-164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97首典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天麻,其次是丹参、磁石、钩藤、地龙、水蛭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前5位分别是"丹参、天麻""磁石、天麻""水蛭、天麻""钩藤、天麻""天麻、地龙";基于系统熵聚类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得出药物核心组合8组(16个)和新处方6个。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多用清肝化瘀、活血通络化痰之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
目的:基于处方数据挖掘近二十年中医药方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配伍规律及为药食同源类中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2000~2019年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的Apriori算法分析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归经、高频药及其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144篇临床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共涉及141首方剂。得到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全部中药187味,药食同源类中药42味。全部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半夏-陈皮,半夏-丹参,半夏-茯苓,药食同源类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茯苓-陈皮,茯苓-山楂,茯苓-甘草。结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药性多寒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肝经为主,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药性多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经为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电子病例系统进行数据挖掘,收集符合标准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140例,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其中医用药规律。结果:所收集的140例患者中,男47例,女93例;年龄(63.2±7.5)岁。在病例资料中,首次中药处方共涉及191味中药,药味出现的总频次为1 656次,其中频次较高的中药依次为:茯苓、法半夏、白术、陈皮、黄芪、炙甘草、党参、丹参、川芎、柴胡、白芍等;居于前列的中药种类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理气药等。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涉及补气、活血、祛湿、清热、化痰、理气等法,因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常需多法并用,而非一法通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4):494-496
目的:总结冯利教授辨证论治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及经验,为癌性疼痛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方法:对90例患者临床信息进行采集,运用SPSS软件对常用药物和药对进行频数分析,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冯利教授治疗癌性疼痛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党参、白芍等,以扶正药物为主,不同证型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和药对基本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结论:冯利教授治疗癌性疼痛以四君子汤为基础,辨证分型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238-240
目的:通过对治疗尖锐湿疣所用中药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寻找中医治疗尖锐湿疣的用药规律。方法:对1979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源于CNKI)收录的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的文献,以《中药学》和《中药大辞典》使用术语为标准进行收集整理,应用SPSS 17.0对药物频率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标准检索到文献331篇,涉及中药254味,频次3 729次,所用药物按照《中药学》分类整理为43类,进一步将药物功效合并为20大类,使用频次大于1%的药物依次是板蓝根、苦参、黄柏、薏苡仁、土茯苓、大青叶、马齿苋、紫草、甘草、白矾、蛇床子、木贼、红花、黄芪、莪术、香附、龙胆、金银花、白花蛇舌草、桃仁、苍术、蒲公英、地肤子、虎杖、当归、白术、大黄、白鲜皮、赤芍、蜂房、百部、黄芩、鸦胆子,一些单味药如鸦胆子、八角莲、黄药子等对本病具有独特疗效。外用以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为主,内服以清热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外用与内服药间有一定区别,χ2分析两组间攻毒杀虫止痒药、解表药、泻下药、收涩药、温里药、开窍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30 a治疗尖锐湿疣中医内服、外治用药有各自优势,尖锐湿疣主要相关病理因素是热、毒、湿、虚、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9):1708-1711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0),构建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带状疱疹的250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242味。高频药物中,频率在20次以上的中药共计39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芩、生地黄、赤芍、板蓝根、金银花。按照中药搭配使用的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前5位的中药搭配依次是黄芩-龙胆草、生地黄-黄芩、黄芩-柴胡、栀子-黄芩、板蓝根-黄芩。演化得到新处方10首。结论:现代文献数据库中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剂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疏肝解郁、疏散风热、活血祛瘀、清热燥湿、滋阴养血、凉血透疹等功效为主,药性多偏于寒凉,药味苦、甘、辛,对于带状疱疹的分期治疗极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9):33-34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近20年在国内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的复方49首,对复方中出现的129味中药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3味中药的性味归经、毒性、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血化瘀药(30.30%)、清热药(15.15%),归肝经(75.76%)、脾经(48.48%)、心经(39.39%),辛味药(75.76%),温性药(39.39%),有毒药(21.21%)在局部外敷治疗肝癌疼痛研究方面应用较多。结论:高频药物可为临床医生选方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675-67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邵念方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邵念方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门诊病例,采用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技术,确定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药物频次和用量,分析邵念方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8首方剂进行分析,涉及中药160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的常规用量,挖掘出3个核心组合和3个潜在药物新组合。结论:邵念方教授治疗胸痹经验多用健脾消食、活血祛瘀止痛、益气滋阴、化痰开窍、安神定志、生津止渴、降压之品。治疗以益气活血为根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5):796-799
目的:利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泄泻》中所使用的药物,利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的高频药物为茯苓、陈皮、人参、泽泻等,多属利水渗湿、化湿、温里、补阳、补气类药,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后可以分为4类,主要针对泄泻湿滞化热证、湿聚气滞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关联性较大的药物有厚朴—茯苓→陈皮,厚朴—泽泻→陈皮,厚朴—茯苓→泽泻,厚朴—陈皮—茯苓→泽泻,厚朴→陈皮。结论: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规律的总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实际中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7):1227-123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用药规律分析。方法:运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1996—2016年文献,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184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分别对药物的使用次数、类别、功效、性味、归经、证型及治则治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84篇文献中共使用中药132味,使用频次为1 760次。使用频次超过50次以上的中药依次为川芎、地龙、丹参、红花、赤芍、天南星、当归、桃仁、大黄、水蛭、半夏、石菖蒲、黄芪、天麻;其中活血化瘀药、熄风止痉药、补虚药居前3位;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96.9%;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88.0%;归经以入肝、心、脾、肺为主,累计频率97.8%:证型分布前3位者依次为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以痰瘀同治、补气活血化瘀、祛风化痰通络为主,其中常用活血化瘀、熄风止痉、补虚的药物,遵循痰瘀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3):316-318
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到工农业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纳米材料的生产加工和使用,纳米材料可以经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进入生态环境,进而侵染生物体,影响人类健康.因此,纳米材料的毒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纳米材料毒性机制和影响因素是纳米材料毒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解释纳米材料毒性的两种主要机制,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也是纳米材料毒性的一种潜在机制,并且自噬可能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互关联.另一方面,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尺寸、形状、表面修饰等对其毒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概括了纳米颗粒进入环境及侵染生物体的方式,分析纳米材料引起生物和环境毒性的机制,最后对影响纳米材料毒性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纳米毒理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9):1242-1243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2个周期后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及化疗完成率;长期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观察组肿瘤有效率为56.52%,生存质量改善率为84.78%,同期放化疗成功率为54.35%,均分别优于对照组的34.78%、52.17%及2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中断时间(1.37±0.67)d少于对照组(4.19±1.13)d,观察组PFS为(9.16±1.73)个月,OS为(18.31±2.29)个月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9±1.48)个月,(13.17±2.0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中联合应用康莱特注射液,可提高同步放化疗耐受性及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1):6-9
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不同时期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特征展开分析,而后进一步深入加以讨论,对于从更深层面理解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6)
目的:探索中药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统计1995年10月至2012年11月发表于国内关于中药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的文献资料,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总结外治用药的特点及其应用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有关中药外用贴敷治疗癌性疼痛文献75篇,涉及中药155味,常用药为开窍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等,并对统计中常用组方及常用药对进行评述。结论:中药外用治疗癌性疼痛以"通则不痛"为原则,辅以"以毒攻毒"之法,将毒性中草药在组方中运用得当,能有效地缓解癌性疼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4):468-469
后期制作技能是广电专业的基本专业技能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制作水平和质量.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学内容多、案例多、软件更新快、课时不足等诸多困境,结合理论研究与自身教学实践,提出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解决现有教学问题,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提高广电专业学生的后期制作技能.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9):1391-139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进行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失眠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失眠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失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6):72-74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用胸腺法新,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体力状况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群和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3+、CD4+升高,CD4+/CD8+比值下降,CD8+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及稳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例数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改善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