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赋存于韧性剪切带内的辽西排山楼金矿,分别从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等方面对该矿的深部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深部找矿以NE向成矿构造带为主,矿化类型主要为黑云斜长质糜棱岩型,存在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带→蚀变糜棱岩带→金矿体→蚀变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初糜棱岩带的岩性控矿序列和绿化蚀变带→碳酸盐化蚀变带→钾长石化蚀变带→黄铁矿-绢云母化蚀变分带,且表现出糜棱岩化越强、蚀变越强,矿化越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江西金山金矿床为一大型韧性剪切带型独立矿床,主要矿化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及硅化岩型两种,黄铁矿化和硅化是评价含矿性好坏的重要标志。本文根据金山金矿床的成矿规律与地质特征,从地层、地质构造、矿化富集规律、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点等方面,提出了寻找"金山式"金矿的重要地质标志,对指导今后找矿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矿业快报》2008,24(10)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与江西金山金矿近日在南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四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江西德兴金山开展地质勘查工作,1976年在金山金矿硐发现高品位含金石英脉,1979年发现蚀变岩型金矿,1989年提交《德兴县金山金矿区湾家坞-香菇棚、金矿硐岩金勘探地质报告》,提交金矿储量4余吨,控制金资源储量20余吨,对矿床成因的认识由“层间硅化破碎带型”转变为“韧性剪切带型”。  相似文献   

4.
皖南天井山地区位于江南隆起带东段,区内璜茅-五城-屯溪韧性剪切带为大型韧性剪切带,宽2~5 km,呈喇叭状展布,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天井山区域内的金矿及金多金属矿均产在韧性剪切带内,矿体的展布也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区内发育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千糜岩型金矿化,其中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石英脉型矿化与蚀变岩型矿化受韧性剪切带演化后的脆性和脆韧性剪切控制,金矿成矿为韧性剪切带多阶段成矿或后韧性剪切叠加成矿.韧性剪切带的活动使Au及其相关元素富集,为金矿成矿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金矿成矿与其具有明显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5.
以大樱桃沟金矿和水泉沟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阐述,进而对两金矿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大樱桃沟金矿是一个糜棱岩型金矿体,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含金破碎带和含金糜棱岩三种,以含金石英脉为主,与矿化有关的蚀变是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还有少数的黄铜矿...  相似文献   

6.
牛岭金矿位于海南岛西部戈枕韧性剪切带北东段,属碎裂蚀变岩型金矿。结合牛岭地区地质找矿工作成果,在系统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含矿层特征、找矿前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区内断裂控矿明显,构造线主体为NEE向;硅化蚀变带为该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之一;成矿条件优越,深部还存在盲矿体,具有寻找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赣东北地区大地构造环境复杂,成矿地质背景优越,金矿床类型多样,其中韧性剪切带控制的蚀变岩金矿尤为突出,找矿潜力大.通过对赣东北某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含金的韧性剪切带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近年来矿山探矿资料的整理、分析,依据含金韧性剪切带的分布和产出规律建立空间模型,预测成矿的地段,提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在青海白日其利金矿高效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工作,结合相关地质工作成果,运用幔枝构造成矿理论分析了区域幔枝构造特征、矿区幔枝构造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幔枝成矿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1)矿区已圈定的矿体及矿化带均产于1∶25 000水系沉积物HW4异常和1∶10 000激电中梯高极化低阻异常中,矿体均赋存于次级拆离滑脱断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中,赋矿岩性为具有强烈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的脆—韧性剪切动力变质岩;(2)区内核部岩浆杂岩、核部变质杂岩、拆离滑脱断裂及韧性剪切带为主要的控矿因素,受印支期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核部变质杂岩并非矿源层,金矿质来源于深部,随幔枝构造向上运移,在韧—脆性次级拆离滑脱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中成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典型的幔枝构造核部岩浆-变质杂岩成矿区,具有幔枝构造成矿模式;(3)核部岩浆杂岩、变质杂岩、拆离滑脱断裂、韧性剪切带、矿化蚀变及物化探异常为重要的找矿标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成矿预测,认为区内核部岩浆杂岩、变质杂岩、拆离滑脱断裂带、韧性剪切带、矿化带和矿化体及其深部复合金综合化探异常区为重要的成矿预测区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河南上宫金矿F1-Ⅰ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上宫金矿是豫西熊耳山金矿田发现的首例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其F1-Ⅰ是矿区内规模、储量最大的成矿带.经过多次普查—勘探以及多年采矿生产的揭露,发现F1-Ⅰ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对矿区极具代表性,综合研究、分析对比其成矿规律,对深部及周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铁罗山金矿是在德兴铜矿北部首次发现的独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花岗斑岩体外围的金矿成矿理论,并开启了在该铜矿北部找金的序幕。结合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研究表明:(1)矿床处于赣东北韧性剪切蛇绿岩构造混杂岩带中,近EW向展布的杜村背形与NNE向陡倾斜断裂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控制着矿区成矿、容矿构造——大坞坂韧性剪切变形带的产出;(2)大坞坂韧性剪切带在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带内构造岩及其近侧围岩均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其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铁白云石化、褪色化等;(3)矿区可划分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铁白云石化带(Qtz-Ser-Py-Fer)、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化带(Chl-Cal-Ser)等两个构造蚀变带;(4)矿床具有多阶段演化、多因复成的特点,历经火山沉积、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及岩浆热液叠加富集等成矿过程,矿床成因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找矿标志及找矿远景,分析认为:(1)矿床构造位置及其蚀变构造岩组合、赋矿地层及岩石组合、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组合均为有利的找矿标志;(2)杜村背形与NNE向断裂交汇形成的断陷带为"铁罗山"式金矿找矿远景区,此外,矿区深部钻孔中绿泥石化增强,金属硫化物增多,表明区内深部成矿热液作用将会增强,更深部可能存在铜金复合矿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五台山东腰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分析,说明矿床的展布形式受区域褶皱、断层和韧性剪切带控制,具明显的构造控矿特征,区内辉绿岩脉对成矿亦有重要作用;矿质富集与多期次广泛发育的钾长石蚀变作用有关;从原生矿、半氧化矿到氧化矿金含量逐渐升高,表明次生富集作用对提高金的品位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冯进喜 《现代矿业》2018,34(9):33-37
某金矿是位于广东省德庆县境内的一个中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继河台大型金矿床之后在广宁-罗定成矿带上的又一重大金矿找矿突破。为研究该矿床矿石特征及金赋存状态,对矿区矿石进行了大量系统采样,并进行了化学多元素分析、矿物组分分析、矿物扫描电镜分析以及岩石矿物显微镜鉴定。研究表明:该矿床金以自然金为主,少量黑铋金矿,微量Jonassonite;矿床中金主要以金铋固熔体、以硫铋络合物为载体的形式随还原性的硅质成矿流体运移,而后叠加于韧性断裂带上的脆性断裂空隙中分离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3.
火峰垭金矿位于苍社向斜之南东翼地段,托河—林家沟韧性剪切带之(金)铜成矿带东段,是区内最为重要的一个金矿点之一。通过对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特征的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主要赋金层位为Pt2-3bk22-2b,划分为林家崖、太阳坡、瞎子湾三个矿段,共圈出金矿体13个,受托河—林家沟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所控制,石英脉型是火峰垭金矿的重要金矿化类型,成矿流体为Eu正异常的高温低盐度流体,且具有多阶段性,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为花岗斑岩与地层的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蒋家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蒋家沟金矿赋存于中-上元古界武当岩群变酸性火山岩建造中,受顺层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岩围岩,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矿床类型属韧性剪切带型。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蒋家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蒋家沟金矿赋存于中-上元古界武当岩群变酸性火山岩建造中,受顺层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岩围岩,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矿床类型属韧性剪切带型。  相似文献   

16.
张天运 《现代矿业》2020,36(9):22-26
干河坝金矿床是南秦岭南段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内属受岩相和构造双重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的矿体集中产于古生界泥盆系金家河岩组金家河千枚岩与乔子沟火山岩的岩性—构造接触带附近,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为进一步探讨该矿床成因,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背景及硫同位素的系统研究,认为:①该矿床的赋矿层位就是其初始矿源层;②经区域变质变形和多期构造活动,初始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在近EW向张性裂隙中充填、沉淀而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丹巴磨子沟金矿区的地质构造总体是以热穹窿所形成铜炉房背斜为主,核部主要为一套成矿的炭质千枚岩层。岩浆岩、变质变形带及构造联合控制矿体的形成,区内顺层韧性剪切高应力带与破碎带广泛发育。主要储矿构造是在一组雁列式排布的北东南西向构造及近东西向发育的次级断裂,以矿化石英脉的形式展布。由于炭质千枚岩层对金有吸附作用,矿化石英脉中所带的矿化热液在通过炭质千枚岩层时,致使金滞留富集,而形成囊状、透镜状、似层状金矿体。本区的赋矿岩石、矿化形成阶段、矿物组合及元素组成,均可与穆龙套型金矿床进行对比,具有了穆龙套金矿典型地质特征,成矿前景在深部及矿区外围都会有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王震  李培庚  韩玉 《中州煤炭》2021,(6):121-125,132
对青海五龙沟地区的红旗沟—深水潭金矿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体严格受控于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呈似层状、脉状产出,在走向和倾向上具有分枝复合、波状弯曲、膨大狭缩和歼灭再现的特征;矿床的围岩蚀变发育,其中硅化、黄铁矿、绢云母化相互叠加的部位是金成矿的有利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可作为找矿标志;矿床成因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  相似文献   

19.
通过马尔争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矿床的铜矿化体明显受中变基性火山岩控制,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金矿化明显受控于NW向大型剪切带,属于与印支期造山活动有关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因此,马尔争铜(金)矿床以火山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化为主,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化的矿床。利用分形含量面积法对1〖DK(〗∶〖DK)〗1万化探土壤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圈定出的化探异常总面积大,各元素特征形态基本一致,高度叠加、分带性好,并结合矿区地质背景和地质概况分析,认为其找铜(金)前景良好,并提出了找矿标志。该矿床具有中大型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20.
排山搂金矿是绿岩带韧性剪切带中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具有2期3阶段成矿叠加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方法,通过对排山楼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发现:矿体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是As,Ba,Sb;矿体晕指示元素是Pb,Au,Ag,Cu,Zn;尾晕指示元素是V,Bi,Mo,Co,Mn,Ti,W。结合地质-地球化学时空演化特点,建立了排山楼金矿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模型,并总结出排山楼金矿盲矿预测的地质标志和构造叠加晕标志。利用此构造叠加晕模型和地质-构造叠加晕标志成功地预测了排山楼金矿东西向矿体深部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