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社区居住满意度是评价与提升社 区居住环境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后疫情时代 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与社区环境之间适配性不 足的问题,研究梳理了后疫情时代相关文献研 究与空间规划实践,从中提取新的影响因素作为 “疫情补丁”,在整合原有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 的基础上,重构具有“精度”与“尺度”的后疫 情时代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后疫情时代的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可以从“社 区—组团—单元—家宅”四个空间层级进行重 构和落实,并提出空间维度支撑、社会要素调节 与整体动态更新的优化策略。本研究结果为人 民满意的城市社区的空间韧性提升和规划建设 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城乡群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命运共同体",疫情的防范预警系统不应仅仅局限于城市地区,以乡村为独立单元的疫情防御系统也应该尽快完整构建,从而使城乡一体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安全共同体得到强化。基于python获取了石家庄市的576个居住区内897个确诊病例并借助kepler.gl开源地理空间分析工具创建其空间分布信息,在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石家庄市在健康乡村规划、城乡防控行动、城乡互惠发展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城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相关规划策略:基于风险评估的城乡社区生活圈规划;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乡韧性防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标准;城乡规划政务管理优化。以期为城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防疫规划和治理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当前以市场为主导的 住区建设中原有基于“组团—小区—居住 区”城市住区层次架构的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方法失效问题,运用美国新城市主 义TND模型和英国可持续邻里相关理 论,结合成都市新都城区实际,提出基于 可持续社区建构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 置思路,进而建构出由“划分社区类型— 建立社区层次—探寻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形态—分级配置”所组成的城市公共服 务设施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4.
曾悦  张佳 《室内设计》2020,(3):23-28
社区被视为体现城市韧性的典型 代表,也是近年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议题。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对城乡韧性的集中考 验,社区更成为直面病毒的主战场。作为社 区的基本组成单元,各个城市的居住小区在 本次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自组织能力为未来 社区韧性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成都市作为 全国千万以上人口城市中感染率最低的城市 之一,其小区的防疫响应是全国小区的缩影。 本文试图通过对成都小区防疫响应的总结, 对提升社区韧性建设提出规划层面的思考, 包括从空间导向走向人本导向、利用移动社 交平台推动公众参与、增强规划弹性应对发 展变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规划全过程以 及运用智慧技术助力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疫情引发了业界对规划学科发展的讨论与 反思。本文反思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来 的规划短板,结合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相关启 示,提出落实城市疫情防控体系规划、倡导 规划战略留白机制、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中的 “防御单元”、加强新技术与新方法在国土 空间规划中的运用等规划建议,以期从城市 安全与健康的角度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完 善提供支撑,提高城市应急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划及实施是城市建设和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梳理了各种社区发展规划理念和居住政策导向后,从基础数据葺的实证调查和统计分析入手,重点考察了武汉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和居民对其的需求现状,参照建设部、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规范,着重研究了武汉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项目、标准和实施单元,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和实施单元建议.  相似文献   

7.
于洋  吴茸茸  谭新  赵博 《规划师》2020,(6):94-97
作为疫情防控的基础单元,城市社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时,良好的应对能力对减少病毒传播、降低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文章通过解读平疫结合的韧性社区内涵,从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层面构建了韧性社区评估框架,结合基层社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表现,剖析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提出规划应对策略。期望为未来城市社区的韧性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居住社区的概念及名称由来的解析,指出建设居住社区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城市全球竞争力的社会资本。提出完善《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设计导则》的建议,包括:居住社区建设应构建合理的居住社区规划结构,即构建社区—小区—街坊3级规划结构;完善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满足老年人生活需要等。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下的社区体系规划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人本主义城市空间发展观及价值取向分析为基础,提出冲破现代主义城市功能分区藩篱、关注社会公平下,空间公正为方向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指出其理念核心为人本生活场所体系及城市社区体系公正结构的建构与重构,并进一步推演出城市社区体系规划的基本原理为:1)城市社会(居住)阶层化构成原理(城市公正规划);2)城市社区体系分异可获性原理(区域响应规划);3)社区空间质量构成原理(空间共享规划);4)文化生态景观情境认知原理(区位文化尊严规划)。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武汉市为例,基于ArcGIS 10.6创建武汉市3397个居住区内29324个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信息,在研究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武汉市的居住环境、医疗布局和区域规划等对当前疫情发展和防控的影响,提出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相关规划策略:提倡组团式混合布局的城市功能区划;创造低密度分散型的城市居住环境;强调快速应急医疗设施的"平疫转换"与分级布局;营造"绿色、开放、友善"的城市公共空间;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城市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吴林芳  许建伟  厉华笑 《规划师》2020,(5):82-84,9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国性扩散,极大地危害了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开始逐步提升与完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城市防灾防疫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因子,需要有意识地超前考虑与安排。文章从居住空间组织乃至空间转换的维度,从城市空间基本单元-住区入手,探索性构建以"大开放"街区、"中防控"住区、"小隔离"组团为核心的城市住区三级空间防控体系,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在服务职能与防控角色之间快速转换,来应对"平疫"时期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智慧平台、物资保障平台的建设,多方位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于婷婷  冷红  袁青 《规划师》2020,(5):45-48
全球频发的传染病疫情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应急性规划响应成为应对公共健康风险的重要议题。为剖析城市系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运作规律,文章从复杂性视角解读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特征,构建适应性主体-城市空间-社会网络的复杂系统并分析其复杂适应机制,同时结合智慧规划技术方法拓宽适应性规划响应途径,实现从疫情防控管理到空间布局规划的尺度转换,以期为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健康城市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群集聚发生传染,而人群流动导致 传播,基于人群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大城市 疫情扩散风险预测是做好常态化防疫和制定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前提。以 武汉为例,基于移动位置服务数据(LBS)、空 间聚集热点(POI)、历史疫情特征等对传染病 动力学模型(SEIR)进行适应性改进,结合空 间分析技术(GIS)进行街道尺度的疫情扩散风 险预测,划分不同空间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高 风险街道主要在中心城区边界处成片分布,在 乡镇地区也少量存在。高风险街道内防疫相关空 间要素的统计结果表明:高风险街道职住平衡 度较低,且大部分街道现状人均绿地低于武汉 市的平均值;远城区及部分乡镇地区高风险街 道15 min生活圈的服务设施点配置较少,不利于 紧急时期防疫及基本生活物资的供给;社区医 疗卫生设施在高风险区覆盖率低,而部分街道综合医院密集,可能加剧周边居民的感染风险。基 于研究结论,初步提出促进高风险街道的职住平衡和公共绿地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的 平疫结合、提高远城区社区医疗设施的覆盖率、分散化综合医院的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欧阳东  朱喜钢  曹剑  王雨  万千 《规划师》2020,(5):99-102,1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应对疫情,我国很多城市建设了临时性的应急救治设施。文章从广西龙潭医院临时全负压病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空间规划供给不足导致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被动性,认为临时应急救治设施应当向常备化转变。从空间规划内容的角度,提出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设施分为永久专用救治设施、临时专用救治设施和临时借用救治设施3类,实现多元设施的复合式常备化供给;要以区域观来构建不同层级的区域防疫救治设施联动体系;提出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设施纳入空间规划体系,并在省级、市级、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有效传导与落实。  相似文献   

15.
摘要 2020 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围绕“疫情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主题, 邀请了王世福、黄建中、张天尧等多位专家学者笔谈。王世福通过对我国人居环境的短板和治理盲区的反思,从宏观的城市到微观的社 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包括:将健康影响评估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全过程;加强综合防灾专项规划的 公共健康韧性;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公共设施空间通用性和稳健性;提升韧性社区的应急治理能力等。魏成以疫情下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出发,探讨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积极纳入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之中, 以期改善和提质设施供给与防灾减灾的智能化应用,并推动多方协作、多元互动的创新治理决策平台的形成。袁媛对在疫情中如何有效 提高城市医疗设施的应急能力,提出规划构建合理的基层医疗分区,梳理医疗设施配置模式在医疗分区内选择基础条件优良的街镇一级 医疗设施作为传染病初级分诊点,以及培育居民分诊就医习惯,提升城市在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的韧性等建议。单卓然基于线下零售服 务空间组织的“规模收缩、多心扁平、均衡分散化”过程,正在超常规加速,而且可能难以逆转的趋势,反观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中现 行的线下零售空间组织政策,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定点造极”转型“动态组网”,有限公共资源优先向市边缘区、区边缘街道投放; 研究优化零售商业网点规划配建标准;增强评估零售商业用地调规效应;搭建城市“一张网”零售服务动态监测平台。向科围绕公共空 间与私人空间、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等展开辩证的讨论,通过对疫情期间,物理性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的变化的研究,指出在快速 变迁和不断拓展的现实中,需要反复思考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立场,从而构建新的公共空间结构、内容和形式。黄建中从社区角度的疫前、 疫中、疫后三个阶段,分析城市规划和治理工作之间相对脱节的问题,重点指出需要增加对基层单元的社区治理;后疫情时期,社区生 活圈应该是衔接空间与社会治理平台的重要单元。张天尧认为社区是卫生防疫等基本单元,作为基层区域性共同体,在公共卫生危机应 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健康社区治理的制度构建,从制度保障、协作网络、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健康社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贾真 《福建建筑》2012,(10):22-23,27
在城市社区里,安全性的核心在于"通过有效的空间格局创建具有防范能力的社区组织"。本文从"空间"的角度研究"犯罪",分析易受"盗窃"侵害的城市社区空间结构特点,基于"防卫空间"的理论思想,提出"多核过渡"社区空间规划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7.
方可  张蕾 《规划师》2020,(5):67-71
文章通过解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所暴露出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短板,剖析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综合体系性问题和应急要素性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总体要求,对规划方法、应急保障类规划编制及社区空间治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相关规划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特大城市具有人口高度密集、资源要素高度集聚、国际交往频繁、辐射能力和影响力大等显著特征。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特大城市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概率将会显著增加。文章以广州市为例,聚焦特大城市人口特征、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传染病救治和城市治理等方面,分析、识别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点,并重点从城乡规划角度提出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高危空间识别与管控、保障传染病救治空间、开展卫生防疫专项规划编制、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后新冠”时期常态化防控需要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支撑,完备的基层医疗设施配套是分级诊疗体系的基础。以广州 为例,运用POI 数据分析、实地走访调研等方法,发现我国目前基层医疗设施在服务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与整体医疗系统 对接等三方面均存在问题,致使其未能满足常态化防控的需求。据此,提出转变基层医疗设施定位、建立城市医疗分区、优 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制定基层医疗设施应急响应改造措施等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东昊  耿虹 《规划师》2020,(5):103-108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世界各地,现代交通技术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也为传染性疾病的肆虐提供了温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是由于病原体人际传播能力较强和发生在节庆期间等特点而对我国城市发展、人们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章对传统城市防灾规划内容进行解读,指出其存在防范灾种数量不足、对城市承灾体考虑不全面和内容缺乏统领协调的问题,提出关于城市防灾规划复合化体系建构的新思考,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3个层面提出具体构建策略,以期为城市未来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