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以广东沿海、福建沿海和浙江沿海为首的鞋类生产基地相继出现电荒,导致一些搞战略研究的专家,特别是台湾制鞋专家开始研究一项课题:中国大陆电荒愈演愈烈,鞋厂是否会向内地迁移?面对目前鞋业界的难题,记者在与行业人士交流之余,也采访了部分大型企业老板,就鞋厂当前面临的电荒形势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是欧洲仅次于意大利的鞋类生产大国,出口位于中国、巴西、意大利之后居世界第四位。西班牙现有鞋厂及鞋材厂约2600多家,从业人员4.2万人,年产鞋2亿双左右,鞋类产量的一半以上集中在Alicante省。西班牙制鞋原料广泛,以天然皮革生产的鞋类占全部...  相似文献   

3.
3月30日,青岛双星集团和张家日五环制鞋有限公司,在张家口市正式签署了共同组建双星张家口制鞋有限公司的协议,从而拉开了两家名牌制鞋企业联姻的序曲。“易帜”后的“五环”,正式加盟我国鞋业的第一品牌“双星”集团。张家口五环制鞋有限公司系国家重点鞋厂,国家二级企业,职工一千六百多人。该厂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其“五环”牌运动鞋多次获省优、部优和河北省名牌产品称号,行销全国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近几年来,由于思想保守,经营思路不对路。管理木善等原因,这个名牌企业已连年亏损,举步维艰。此次成立的双星张家口制鞋有…  相似文献   

4.
近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鞋业产业转移、转型、升级正处于格局远未确定的大变动中,一些港台及外资鞋业往中国中西部、东南亚及其它发展中国家转移,已形成了一定的势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东南亚地区鞋业发展现状,给珠三角地区的鞋业一些启发,借8月12日~13日“第27届世界鞋业大会IFC”年会和2008年度“印尼国际鞋类、皮革制品及配件与生产技术展览会ILF”在雅加达(JAKARTA)召开之际,广东鞋业厂商会特地组织了一个30多人的代表团,于8月12日~16日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上述活动,并到当地知名制鞋企业参观,  相似文献   

5.
国际制鞋产业转移:东南亚的崛起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鞋类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制鞋产业加速由中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随着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制鞋业强势崛起,我国制鞋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分析了东南亚制鞋业的优劣势,提出中国制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迅速调整国内外生产基地布局,加强与东南亚鞋业领域的全面合作,扩大对东南亚制鞋产业链的配套出口,同时加快国内制鞋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对国际制鞋产业的掌控力,抢占国际鞋业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是欧洲第一大鞋类生产国,全国有鞋厂近9000家,其中大部分为10-20人的中小企业,就业人数逾12万人。年产鞋近5亿双。意大利皮鞋以设计独特、做工精细、穿着舒适闻名于世,是世界各国元首及其夫人、名流、名模特、名演员们的首选品牌。意大利制鞋工业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这七个地区的鞋类产量大约占意大利鞋类总产量的96%,从业人员占意大利制鞋工业人力的95%。  相似文献   

7.
赵洁 《西部皮革》2014,(9):16-17
<正>广州站西路鞋业商圈从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形成了众多鞋业、鞋材专业批发市场,汇聚了国内外众多名牌鞋业商家、制鞋企业以及配套的生产厂家,商品辐射全国各地及海外,包括东南亚、中东、欧美、俄罗斯、非洲等地,而地处核心地带的天伦鞋材交易中心业已成为全国进出口鞋类制品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于百计 《中外鞋业》2001,(4):38-38,37
福建省泉州是我国运动鞋生产基地。该地区绝大多数制鞋企业以生产运动鞋、旅游鞋为主。在当地鞋业有相当影响的富贵鸟鞋业公司、木林森鞋业公司等也生产休闲鞋和时装鞋。据了解,泉州地区注册的制鞋企业有近千家,他们在繁荣国内鞋类市场和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即将加入WTO,泉州鞋业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泉州鞋业虽然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但是泉州地区众多的鞋业管理者们深深感到,本地区鞋业人才资源开发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设计开发水平低下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泉州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以来,世界鞋业的大转移带来了亚洲鞋业、特别是中国鞋业的迅猛发展。最新资料统计表明,亚洲鞋类产量约占世界鞋类总产量的70%,而中国鞋类产量则约占世界鞋类总产量的50%,这一数字确实令人自豪与骄傲。但是,中国作为全球鞋类生产、消费和出口的头号大国,却没有与之地位相适应的,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专业鞋展。同样在国外鞋类大展中我国的展位也没有显示出鞋业大国的形象,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笔者今秋赴德国杜塞尔多夫参观GDS国际鞋业博览会,展会的盛况令人惊叹不已,无处不显露出名符其实的“国际”和“…  相似文献   

10.
曹然 《北京皮革》2007,(5):12-13
腹背受“敌”,左右难挡 在一般人眼里,皮料供应商把皮料直接卖给鞋厂就完事了。其实不然,在实际交易中,有很多皮料商还要更多地面对贸易公司,这也是东莞鞋业加工基地的一个突出特点。因贸易公司所接订单的要求,或指定用料,或打样后发给鞋厂,这都要求皮料商从头到尾的配合,使他们同时面对贸易公司和鞋厂。由于鞋类产业的这种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部皮革》2001,23(4):16
据美国制鞋公会(FI A)总裁(Fawn Evenson)表示,依美国去年鞋类进、出口量推测,今年该国鞋类进口量将增长5%以上.美国鞋业近年来已发生微妙变化,包括NI KE、CONVERSE、K-SWISS等十余家知名鞋厂在内,不再以制造为主,已陆续转型为贸易商态型.在美国仅约为5%的鞋类由当地鞋厂制造,其余95%均靠进口,其中有七成鞋子来自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2.
行业在线     
四川内江出口鞋基地 建成投产 四川是我国鞋类生产大省,与广州、温州、泉州并称为我国鞋业的“三州一都”。但由于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原因,四川鞋类质量和标准与出口需要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四川省在引进外资、提高鞋类质量方面做出了努力。近日,四川内江三泰  相似文献   

13.
《福建轻纺》2013,(9):17-18
莆田鞋类企业该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在剖析莆田鞋业发展现状时指出,莆田鞋业已经到了必须要抱团创名牌,打天下的时候了。他认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莆田鞋业已经具备了国家一流的制鞋工艺和技术,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有能力,有实力去打造一个属于莆田人的、中国自主的国际品牌,告别只凭借低廉的劳动力优势来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的时代。不能千家万户创品牌制鞋产业是莆田最大的产业集群,也是传统优势产业,改革开放后莆田承接台湾制鞋产业转移,产业规模和制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鞋业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莆田市有制鞋企业  相似文献   

14.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素有“蓉城”、“锦城”、“锦官城”的美誉,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有的蜀地风情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成都也是中国大陆几大制鞋基地之一。在解放前的三、四十年代,成都鞋业以生产军用鞋为主,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成都各大鞋厂以其生产的劳保鞋、马靴、单靴、工业专用鞋以及部分民用皮鞋而知名内地。其中由成都皮鞋厂生产的“鳄鱼”牌皮鞋、进军皮鞋厂生产的“进军”牌皮鞋、东风皮鞋厂生产的“东风”牌皮鞋、华胜皮鞋厂生产的“华胜”牌皮鞋等在内地晓有名气。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制鞋公会 (FIA)总裁 (Fawn Evenson)表示,据美国去年鞋类进、出口量推测,今年该国鞋类进口量将增长 5%以上。美国鞋业近年来已发生微妙变化,包括 NIKE、 CONVERSE、 K- SWISS等十余家知名鞋厂在内,不再以制造为主,已陆续转型为贸易商态型。在美国仅有约 5%的鞋类由当地鞋厂制造,其余 95%均依靠进口,其中有七成鞋子来自中国大陆。   以美国制鞋工业公会最新统计显示,美国去年全年橡胶及非橡胶鞋类进口量约为 16.1亿双,进口总值约为 136亿美元。其中约有 12亿 2千万余双来自中国大陆,居各国首位,其次为巴西…  相似文献   

16.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葡萄牙鞋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虽然这同样是个拥有悠久制鞋历史的国度,但缺乏品牌优势使其处于尴尬的境地。同许多欧洲鞋厂一样,葡萄牙制鞋企业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市场网络也基本覆盖在欧洲地区,个别企业开始试水亚洲市场。作为欧盟成员中比较穷的国家,葡萄牙鞋厂很难像他们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伙伴一样频繁亮相国际鞋展,树立自己的品牌。在某些方面,葡萄牙鞋业与中国鞋业有着  相似文献   

17.
韦桂华 《西部皮革》2006,28(3):11-15
随着中国由制鞋大国向制鞋强国不断奋起直追,有关鞋类的国际贸易摩擦也在频频发生。“中国是机会还是危机”?一时间成为全球业内人士最广泛的话题,中国鞋业由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意大利之后,中国能否引领世界鞋业的未来,今全球为之瞩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新报鞋类企业先发给临时营业执照,待产品质量和企业质保体系经质检部门抽检合格、达标后凭“质量整顿合格证”再转为正式营业执照。这是鹿城区日前为加强中小鞋类企业管理而推出的新举措。近年来,鹿城凭借优势的地理位置和信息技术优势,制鞋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区目前有制鞋企业逾千家,去年销售额突破40亿元,外贸出口6.4亿元。但该区制鞋企业总体发展不平衡,占全行业总数35%的小型、个体鞋厂产值、销售、利税却只占全行业的10%,拖了整个行业发展的后腿。为此,该区今年借“中国鞋都产业园区”建设契机,积极做好鞋类企业…  相似文献   

19.
刘增喜 《中外鞋业》2001,(10):42-42
素有“中国鞋都”美誉的温州,拥有 5000多家制鞋企业,近年来,伴随着温州鞋业发展而异军突起的温州鞋机制造业,经过近十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继意大利、台湾之后的又一个富有生机的鞋机生产基地。   温州鞋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最早的温州鞋机也仅限于砂轮机等简易产品。温州鞋机的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温州市提出“质量立市,二次创业”的战略,从而掀起了一场鞋业革命,带动鞋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在鞋类上档次、上规模、日益发展壮大的同时,温州鞋机抓住契机,投入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生产…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末,意大利制鞋行业公开指责中国鞋类产品含有有毒化学物质,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新年里为中国鞋业出口敲响了警钟。无独有偶,早在2001年,中国鞋商就曾在俄罗斯遭遇查扣;2003年冬,20多家温州企业的鞋类产品在意大利罗马被焚烧;特别是2004年9月发生在西班牙的“烧鞋事件”,更是将欧洲民众对中国鞋产品的抵触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切,似乎都在向人们预示着中国鞋业出口的苦难历程“没完没了”。更有专家曾高声疾呼:“下一个被烧的就是服装!”这样的危机是否会真的降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又可曾针对这一现象未雨绸缪?[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