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缓释、控释肥料生产、使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我国氮、磷、钾肥高消费、低利用率的现状,阐述了为什么缓控释肥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优先主题之一。介绍了哪些肥料是缓释、控释肥及当前世界生产、消费量。据估计,2005年世界缓释、控释肥料产量及消费量不超过100万t/a,若包括用于大田作物,具有一定缓释性能的包膜、包裹、包囊肥料,即广义的缓释、控释肥料世界生产、消费量已达120万t/a。展望了缓控释肥生产使用前景,在世界范围内,缓控释肥生产与消费的制约条件是产品价格;就国内而言,农民对肥料要求速效、速溶、速散是推广缓释、控释肥的主要思想障碍。降低生产成本,转变农民对缓释肥的认识,才能推动我国缓控释肥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缓/控释肥料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多年来,我国化肥用量持续高速增长,粮食产量却始终增加缓慢.而且,农田盲目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水质、空气、土壤的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缓/控释肥是一种根据作物的需要缓慢释放养分的新型肥料,它为解决传统化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我国缓/控释的研究还处初级发展阶段,基础研究滞后,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控释肥料推广应用于水稻等大田作物上.本文介绍了缓/控释肥的定义,阐述了我国缓/控释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了水稻专用缓/控释肥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简要介绍了新型缓/控释肥-种子包衣肥;指出了缓/控释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从"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暨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第一部《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将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缓控释肥料是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释放延缓,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该肥料突出特点是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机结合,从而使肥料养  相似文献   

4.
简讯与市场     
《河南化工》2012,(12):11+21+40+62-63
我国将建全球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将在山东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50万t缓控释肥的规模。’今天,随着山东金正大公司年产60万t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项目  相似文献   

5.
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缓控释肥已成为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缓控释肥在美国、日本、西欧、以色列、中国等国的研究现状、类型、膜材料分类,并分别对各种类型的控释肥料给以简单的阐述,指出控释肥料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缓控释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我国化肥的产量、施用量,以及主要农作物的化肥投入量和化肥品种。估算我国化肥复合率为46%,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并分析我国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介绍了新型肥料的种类,提出常规肥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主流。预测我国化肥总量将保持稳定或有所降低,提出应重点发展缓控释肥、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液体肥,保留低浓度磷肥。  相似文献   

7.
<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正式实施将对约束缓,控释肥料生产厂家质量行为、规范缓/控释肥料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缓/控释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概念、评价方法以及质量指标方面对该行标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我国缓/控释肥料研究与开发现状,提出了我国缓/控释肥料行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议推广适用于大田作物的缓释/控释肥料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我国当季化肥利用率较低,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有害于生态环境。影响化肥利用率的因素较多,除使用不当外,还有化肥养分释放不符合作物需肥规律,如养分释放过快使作物来不及吸收而损失等。为此,各国致力于开发缓释/控释肥料。国外开发的缓释/控释肥料由于成本高,只能用于非大田作物。我国根据国情,致力于开发低成本可用于大田作物的缓释/控释肥料,目前已有不少科研院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议结合水稻施肥技术开展推广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9.
《腐植酸》2012,(5):64
2012年9月21~23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和中国农资传媒主办的"中国缓控释肥料(东北)论坛暨山东农大肥业新产品营销峰会"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会议以主题报告+互动访谈形式展开,重点议题有:缓控释肥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缓控释肥的国家标准趋势;东北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肥料需求的变化等。我会曾宪成理  相似文献   

10.
《辽宁化工》2006,35(11):686-686
多年来被誉为肥料“奢侈品”的控释肥,因其环保性、高肥效、高价格,主要用于城市草坪和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但在近日召开的“2006年中国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论坛上,有关专家说,随着我国低成本生产控释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控释肥将批量走进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1.
包膜缓控释肥料用包膜材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洋 《磷肥与复肥》2009,24(2):53-54
简要介绍关于目前国内外缓控释肥料的生产及包膜缓控释肥料生产用包膜材料的种类和特点;阐述开发利用缓效、长效肥料,特别是水溶性低的肥料为速溶、速效性肥料的缓控释包膜材料,采用“以肥包肥”缓控释技术的必要性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总结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综述花卉的养分管理.介绍有机肥料、生物肥、缓控释肥、花卉专用肥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花卉肥料存在的问题,包括花卉种植以化肥施用为主,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不高,研究成果转化较慢等.未来花卉肥料的发展应从传统的泛用肥料向新型花卉肥料过渡,花卉生产应从传统的经验种植向机械种植转化.  相似文献   

13.
《川化》2006,(4):35-35
多年来被誉为肥料“奢侈品”的控释肥,因其环保性、高肥效、高价格,主要用于城市草坪和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但在近日召开的某论坛上,有关专家说,随着我国低成本生产控释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控释肥将批量走进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以绿色、安全、生态为导向及加速推动转型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十三五’确保我国肥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显示,缓控释肥与复合肥混合使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肥效,一般的肥料利用率为30%,如参混20%的缓控释肥,其利用率可提高到45%左右。而利用率提高到50%,成本仅需增两成左右。去年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的目标,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推广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功能农业阶段,即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施用缓/控释功能肥料,实现对作物的"精准给肥"是功能农业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缓/控释肥料凭借其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因养分流失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包膜型缓/控释肥料通过包膜材料的设计,可更好地实现对养分的控释。综述了国内外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在功能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包衣型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缓/控释肥料作为传统肥料的替代产品具有许多优点,能够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因此,开发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且对环境友好的缓/控释肥是今后肥料领域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本文阐述了缓/控释肥料的类型,论述了国内外包衣型缓/控释肥料及其养分释放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包衣型缓/控释肥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四川广安恒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的最新纳米材料包膜控释肥料生产科研成果,建设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45万吨缓控释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占地350亩,已于2009年2月开工建设,年产20万吨缓控释肥日前已建成投产,并将扩能到年产45万吨,同时还将联建年产10万吨合成氨项目。  相似文献   

18.
赛肥特缓控释长效技术在肥料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子江 《化肥设计》2005,43(6):55-57
阐述了SYF赛肥特缓控释长效技术的转化原理和技术特性,介绍了SFT缓控释长效剂的主要特性及其用于生产长效氮肥、长效复合肥、长效生物有机肥等缓控释肥料的生产工艺,例举了生产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工业化生产的各类长效肥料比农业直接使用缓控释长效剂降低成本达50%~60%。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2月3日,湖南金叶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能升级、整体搬迁"项目竣工投产,生产出合格的肥料新产品。该项目位于湖南省临湘市白云镇,总投资4.1亿元,建设100万t/a经济作物专用肥生产基地,共7条生产线,即30万t/a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线、30万t/a吨复合(混)肥生产线、20万t/a生物有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生产线、10万t/a缓控释肥料和  相似文献   

20.
国外缓控释肥产业化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玉洪  李曰鹏 《磷肥与复肥》2009,24(4):87-89,92
阐述国外缓控释肥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情况,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产业化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国外4家代表公司的缓控释肥生产经营情况,并展望了缓控释肥产业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