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新的S频段测控系统校相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S频段统一载波测控通信系统自动校相方法不能满足日益加重的长管任务,提出了一种新的校相算法,并给出了实现该算法自动化的具体方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定向灵敏度标校减小了系统交叉耦和值。自动化的实现节约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因此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精度高大大改善了地面测控系统的跟踪性能;速度快缩短了战前标校时间,为任务前地面测控系统快速切换到任务状态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2.
地面测控系统中,常用的跟踪体制为比幅单脉冲跟踪体制,不论是单脉冲单通道还是单脉冲双通道跟踪体制,其首先要解决的是校相问题,通过校相保证和、差通道相位一致性,才能实现对目标的稳定跟踪。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于地面测控系统中的校相技术,包括对塔校相、对星校相、对射电星校相、近场校相等方法以及无人机在校相技术中的应用,总结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船载测控系统中,因为跟踪精度要求,常用的跟踪体制为比幅单脉冲双通道跟踪体制.由于船载系统的特殊性,当测控船出海后,由于没有标校塔且由于船摇的存在,很难找准天线电轴的零点,故船载测控系统的校相方法不同于陆地站校相.该文主要介绍了船载测控系统常用的校相技术,包括偏馈记忆法校相法和跟踪信标球校相法,并分析了利用无人机搭载信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单脉冲双通道角跟踪接收机中一种不用寻找自跟零点的校相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并与普通校相方法进行了对比,给出了这种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6.
7.
8.
卫星通信和遥控遥测的自跟踪系统中,为保证跟踪精度,一般采用单脉冲跟踪体制,该体制必需将和差支路的相位差调整到一定范围内,才能保证系统的跟踪性能,一般称相位调整过程为校相.讲述了一种通过伺服和跟踪接收机联动自动完成校相的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校相精度高的特点,已经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胡晋东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3(6)
在测控、火控和情报侦收等系统中,雷达的跟踪校相依赖于标校塔.通常的无塔校相是以浮空信号源代替标校塔,还会在实战中暴露己方的位置和参数,招致反辐射导弹的攻击.首次提出伪相关解调技术,只需在跟踪接收机内增加一移相器,便可利用雷达通常都有的上行自检信道实现校相.方法极为简单、经济,适用于各种单脉冲跟踪体制,可迅捷完成大量现有雷达的改造,提高战场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SAR)相位定标系统由于其运行于地球同步轨道之上,因而会存在弱信噪比的问题,而对信号进行相干积累是一个提高信号信噪比的有效办法。首先分析了卫星轨道运动对于相干积累过程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时间积累过程中,卫星的轨道运动会给GEOSAR相位定标信号增加一个非线性的附加相位调制,利用容积卡尔曼滤波的方法,能够在非线性较强的条件下对附加相位依旧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匹配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实现信号的相干积累。 相似文献
12.
13.
在阵列测向研究领域,无论采用何种算法,都有一些假定的理想前提条件,这将不影响算法的正确性验证.但在实际的系统应用中时,这些假定的条件,有的就不再成立,从而使测向算法产生较大的估计误差,甚至失效.提出了一种通道误差校正方法,可对由于各通道在制造时不可避免产生的幅度与相位误差进行校正.仿真结果证明,这种校正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15.
某类型可变相位中心天线的相位中心随频率和入射方位变化,而且受到天线阵架设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理想计算相位中心的基础上,在现场发射测试信号来修正各种误差引起的相位中心变化。提出一种现场校准方法,设计了校准天线的架设方法,推导出由测向基线相位差计算天线单元相位中心与阵中心距离的方程。仿真表明,天线单元相位中心经过校准后,空间谱测向算法的空间分辨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相控阵发射系统中闭环幅相校准开关阵的方案。从工程实现的角度介绍了校准开关阵的设备组成、特点和性能,论述了相控阵发射系统中幅相校准的原理、分类和实现方式,并详细推导单信道实现幅相检测的算法。该算法利用同一信道幅相误差稳定的特点,建立多组功率测量值的方程,并联立求解出各通道相对基准信道的幅度差和相位差。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均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通过在结构光发射单元和成像单元间施加几何约束条件,建立统一的坐标系.利用条纹投影和相位映射技术,构造了将编码相位图映射为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的数学模型,进而获得深度图像空间坐标的计算值,然后将其与物体空间的三维标定数据基准进行比较,建立目标函数为误差平方和最小的非线性优化方程.两步法迭代求解这个优化方程,最终获得三维系统的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三维成像系统标定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