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线视频传输容错算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冯秀波  谢剑英 《通信学报》2003,24(12):124-132
视频信号经过压缩编码后通过Rayleigh衰减无线信道传输,容易受到突发性错误的影响,造成视频传输质量下降。容错(error resilience)是保证无线视频传输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首先对几种无线信道模型进行了概括与比较,然后总结了各种容错算法的优缺点和最新研究进展情况。重点讨论了在传输层实施的前向纠错编码(FEC)和反馈差错控制,在编码器端根据不同的信道传输特性所采用的容错算法,包括帧内刷新、长期限存储、分层编码和多描述编码。本文还通过一种传输方案对容错策略的组合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无线视频传输容错算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了几个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经典视频压缩码流的低抗错性、传统抗误码工具的"悬崖"效应以及分布式信源编码的高稳健性,决定了基于分布式视频编码(DVC)的视频压缩码流易错信道的抗误码传输机制与关键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分析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容错传输原理,并对其中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给出了结论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视频通信中的错误掩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误码几乎是不可避免出现在数字视频通信中,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扩散对重建图像质量有着不良影响,错误掩盖技术即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论述了国内外错误掩盖技术的现状及其典型算法,分析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性能,并指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利用PCM基群信道进行视频信号传输的方法,介绍了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对视频编码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作控制器,实现了视频信号的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5.
张扬 《西部广播电视》2014,(15):174-174
视频编码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呈现良好的态势,主要表现为视频更加清晰,编码性能不断增强等.目前,在相关产业内已经充分使用最新科技成果,并在新的视频编码标准中,它们大都使用了帧内和帧间的编码技术.对于视频帧内编码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提高其使用效果从而发挥更大的优势.本文主要研究高性能视频帧内编码技术,为促进视频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降低空间分辨率视频编码转换算法。根据漂移误差与帧间编码块的运动活动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帧内刷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比特率和实际比特率的差值,动态地调整阈值,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帧内编码的比特率,保持了对差错的鲁棒性,限制了差错的时间传播。同时,将率失真函数映射为线性函数,以较少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线性速率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地平滑了缓冲器的输出,同时峰值信噪比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传输的可分级视频编码码流的排序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码流的合理选择和对失真的高效近似计算,优先传输率失真性能较好的可分级码流,从而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该文建立了用于划分复合可分级码流的状态模型,推导出了可分级码流失真的近似计算公式,在一定带宽限制下,采用率失真优化的方法对可分级码流进行排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视频流重建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运用先进的指挥控制手段,增强战场的透明度,是提高部队的作战、训练指挥效能的基本手段,也是深化信息化条件下岗位练兵的重要举措。本文着重论述了AirStreet—M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技术特点以及在炮兵作战、训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激光通信的多路视频传输方法,并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述.经试验测试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中、短距离内视频信号的点对点双向传输.  相似文献   

10.
流媒体传输中的视频编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流媒体广播的系统结构和主要技术,介绍了流媒体中的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分析了精细可分级编码(FGSC)和渐进精细可分级编码(PFGSC)两种编码方法的原理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TM1300上实现特低时延的实时视频的传输,即:在带宽一定的情况下,对图像快速的编码,并将生成的码流经缓冲区缓冲后,高效地发送到解码端实时解码播放,保证解码重建图像的时延在250-350毫秒之间,甚至更少。  相似文献   

12.
鉴于波分复用(WDM)技术已成为光纤通信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双向交错传输技术。由于相邻信道之间的相位失匹配,它是抑制四波混频的有效手段;采用适当的放大技术可以和抑制瑞利背向散射,另外介绍了偏振位交错复用传输技术,它们对于扩大通信容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Slepian-Wolf和Wyner-Ziv编码理论基础上的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一种全新的编码框架。与传统视频编码方案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决定它可为未来无线视频信号编码与传输提供具有极大竞争力的解决方案。首先详细介绍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理论基础和特点,然后讨论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信道编码又是其关键技术之一.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业务范围和数据传输速率都大有提高,因此信道编码在语音业务上除了继承第2代系统的前向纠错(FEC)卷积编码技术外,还采纳了以Turbo码为代表的纠错能力更强的、先进的编码技术.讨论了CDMA2000[1]系统中的纠错编码技术,尤其是Turbo码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面向视频监控的视频编解码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安防系统中视频编码的特殊需求,深入介绍了面向安防的音视频标准AVS-S的核心技术,希望有助于安防自身视频编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视频流传输中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视频压缩技术在采用预测技术、变换编码技术和可变长熵编码技术以减少冗余信息的同时,也降低了视频流的容错能力.传输信道中的差错,不仅严重损害了视频服务质量,甚至会使通信系统崩溃,因此,在有错信道上进行视频传输,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首先指出在视频传输过程中存在的由于传输错误而引发的比特流同步丢失及错误蔓延问题,然后研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方法,最后指出:可伸缩视频编码和多描述视频编码是差错复原视频编码的发展方向;多描述编码同多路径技术相结合,能显著提高压缩视频信号的错误恢复能力和传输信道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多视点视频编码中,引入了视点间运动补偿预测技术,而在视点间预测过程中,由于视差矢量的使用,使得GoP长度对编码效率的影响与一般H.264/AVC编码有所不同。在分析了可分级B帧的预测结构对多视点视频编码性能的影响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视频序列设置不同GoP的大小,经过多次反复实验,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到了在一定数值范围内的GoP。通过该GoP得到了较好的PSNR和模值较小的MV或者DV,节约了一定的编码时间。  相似文献   

18.
数字通信中的信源编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乐南 《数字通信》1995,22(4):16-18
简述了数字通信各领域对于语音、图文、视频、音乐春它数据的实用信源编码技术,重点介绍了已经形成的国际标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进的可分级视频编码方法及其网络传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分级视频编码方法。为了适应流媒体的分层传输要求,该方法通过对DCT系数量化残差的位平面编码产生视频流的增强层部分,其基本层码流由更多的子基本层组成,各子基本层通过宏块级DCT系数重排及VLC重组生成。同时,该文设计了一种针对该分层视频流数据的网络传输自适应不等重丢包保护(AUPLP)策略,在估计当前可利用带宽资源的基础上,实时调整不同层数据的保护力度,并控制传输截断的层数。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文方案在低带宽时可获得平均1.2dB的编码增益,AUPLP的应用也大大改善了视频流媒体的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