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江汉盆地盐湖相烃源岩显微组合含量明显偏低,平均仅占全岩体积的1.5%〈显微组分组成中富含腐泥组,盆惰性组,相对发育镜质和壳质组,具有藻类低等生物与高等植物混合生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江汉盆地盐湖相烃源岩显微组分含量明显偏低,平均仅占全岩体积的1.5%。显微组分组成中富含腐泥组、贫惰性组、相对发育镜质组和壳质组,具有藻类低等生物与高等植物混合生源的特点。藻类体是江汉盆地低熟油的主要生烃组分,隐含于矿物沥青基质中的有机质约占总有机质的一半以上,是江汉盆地值得重视的生烃组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剖析了苏北盆地下第三系低熟烃源岩。该盆地烃源岩具有藻类微生物与高等植物混合的生源构成,富含腐泥组,相对发育镜质组和壳质组。“腐泥组+壳质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产油潜量呈密切正相关,确认藻类体和孢子体为其最主要的生烃组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苏北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生烃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县盆地下第三系有机岩中含有丰富的壳质组和腐泥组,尤其发育树脂体和藻类体,这些富氢组分的荧光性质各不相同。根据产状和荧光特征,可将树脂体划分为3种类型,藻类体划分为2种类型。GC/MS检测结果表明,饱和烃和芳烃馏分中存在大量的树脂生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树脂体含量与总烃含量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显微镜下,样品中发现大量渗出沥青体。研究认为树脂体和藻类体是黄县盆地下第三系有机岩早期生烃的重要母质。  相似文献   

5.
6.
塔里木盆地大庆区块烃源岩生烃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热史模拟结果,探讨塔里木盆地大庆区块第一套烃源岩(下古生界)和第二套烃源岩(上古生界)的生烃条件特征。认为大庆区块奥陶系烃源岩以中、下奥陶统生烃为主;区块内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区是盆地的有利生烃区;区块内两套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史均有利于烃类的生成和保存。图2参2(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7.
敦化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烃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敦化盆地为一中新生代断坳叠合型裂谷盆地,至今勘探程度极低,为搞清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烃潜力,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化验法及地震地质生烃模拟法研究表明:盆地发育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3套湖相烃源岩,前两者为主力烃源岩,新近系下段仅为低成熟烃源岩;其中,下白垩统烃源岩分布面积342 km2,平均有效厚度约300 m,有机碳含量为2.11%~3.88%,类型为Ⅱ2—Ⅲ型,Ro值0.8%~1.3%;古近系烃源岩在北部凹陷分布面积430 km2,平均有效厚度约400 m,有机碳含量为2.98%~4.18%,类型为Ⅱ2—Ⅲ型,Ro值0.5%~1.2%,二者均为成熟优质烃源岩。盆地油气总资源量约1.24×108 t,表明本区具备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物质条件,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的高温、高压地幔热液。热液改变了局部的温度场、压力场和化学场,加速了烃源岩有机质的成熟和演化,促进油气从烃源岩排出和运移,还为烃源岩带来了CH4和H2等气体,既使有机质成烃演化得到加氢作用,又使油气密度和粘度下降,有利于运移。火山热液中的高温酸性组分(H2S,SO2,HF和HCl等)以及过渡金属元素可促进干酪根中碳—氧键、碳—硫等键的断裂,对油气生成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煤系烃源岩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吐哈盆地是一个聚煤而又富含油气的盆地,己发现了一系列侏罗系煤成烃油气田。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是主要的烃源岩,这套源岩生成的油气具有显著的姥鲛烷优势、重碳同位素以及富含C29甾烷等特征。煤岩作为盆地重要的源岩,有两个成烃高峰期。由于早生早排,早期形成的构造对油气聚集十分有利,而喜马拉雅期形成的构造聚集油条件欠佳。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西部小梁山凹陷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为柴达木盆地近年来主要产油区,其中在南翼山地区深浅层均发现含油气层系,单层产量较高.油源对比表明南翼山油田油气来源于小梁山凹陷,近年来,南翼山地区中浅层石油年产量增长较快,已成为新的接替领域.对该区的烃源岩研究表明:小梁山凹陷烃源岩以暗色灰质泥岩、泥灰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上油砂山组(N22)中,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但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较高,均在100×10-6以上,最高达到1 000×10-6 以上,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热演化程度从未成熟一成熟阶段均有分布.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是该区的主要供油源岩.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对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进行了显微组分组成与生烃组分剖析。三塘湖盆地烃源岩显微组分中富含镜质组、贫腐泥组,明显具有高等植物陆源有机质占绝对优势的特点。显微组分含量与组成在各层段中呈现均不衡性,八道湾组为该区的主力烃源岩,孢子体和角质体是煤成油的最主要的生烃组分,渗出沥青体、微粒体的出现为该区烃类生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断陷-坳陷型含油气盆地,对其早第三纪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评价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应用显微组分光学标志和可溶有机组化学标志,研究了苏北盆地早第三纪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从而揭示了有质热演的不均衡生民生与阶段性。  相似文献   

13.
东海盆地是中国海上油气重点勘探区域之一,对其早期研究的重点是第三系烃源岩,但对前第三系烃源岩的研究较少。根据盆地热史恢复结果对前第三系地层(白垩系烃源岩)的生烃状况及成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烃源岩在古新世末经历了高的古热流(平均为83.4 mW/m2),这就决定了白垩系烃源岩成熟度在古新世前后变化有明显的不同,古新世前白垩系烃源岩成熟状态变化快、变化幅度大、成熟度高,古新世后的变化则相对缓慢;白垩系烃源岩的生烃期次主要出现在白垩纪晚期和古新世末,但受后期沉积过程影响,在始新世温州组沉积期和中新世以来也出现有生烃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表明,丽水凹陷a井原油异构烷烃含量极高,b井原油富含环烷烃,c井原油环烷烃含量相对较高;原油碳同位素以a井最轻,b井最重,c井介于二者之间;各井原油的伽马蜡烷含量较高,五环三萜烷Ts、C29Ts和C30重排藿烷含量也较高,以规则甾烷为主,重排甾烷含量很低。通过与凹陷内3套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丽水凹陷原油均有月桂峰组烃源岩的贡献;a、c井原油主要来源于月桂峰组烃源岩,但其烃源灶区可能不同;b井原油是月桂峰组和灵峰组烃源岩生成烃类的混合产物,其中高碳数烃类主要来源于月桂峰组烃源岩,部分来源于灵峰组烃源岩,中低碳数烃类来源于月桂峰组和灵峰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长岭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主要分布有上白垩统嫩江组和青山口组,下白垩统登娄库组和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介绍了长岭地区主要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程度,描述了烃源岩中有机质族组成特征,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甾烷,三萜烷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等,并根据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不同层位烃源岩的母质类型,生烃环境及有机质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西藏洞错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错盆地位于西藏中部,为古近-新近纪陆相盆地,主要发育新近系康托组、古近系丁青湖组和牛堡组。对盆地地层、沉积相和烃源岩等评价分析后认为,丁青湖组泥岩、泥灰岩和灰岩为主要烃源岩,泥质烃源岩厚40 m,碳酸盐类烃源岩厚72 m. 其中泥灰岩及灰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51%),属中等-好烃源岩。丁青湖组下段半深湖相的深黑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高达5.92%,属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烃源岩热演化达到早期成熟阶段(热解峰温为431~456℃,镜质体反射率为0.36%~0.66%)。综合分析表明,洞错盆地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和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第三系沉积及主要烃源岩发育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第三系沉积及烃源岩发育,既有巨厚海相坳陷沉积的中新统烃源岩,也有分布广泛的古近系中深湖相烃源岩,油气资源较丰富。根据南海北部边缘新生代沉积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可将其划分为走滑伸展型和断陷裂谷两大类型,前者以新近系巨厚海相坳陷沉积及海相中新统烃源岩发育为突出特点,后者则以古近系陆相断陷裂谷沉积和大规模中深湖相烃源岩、近海(河湖)沼泽相煤系烃源岩发育为主要特征,这些烃源岩的发育展布规律、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母质类型、成熟演化特点以及生烃潜力等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粤东和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中生界及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区块向东南退却。粤东地区中侏罗统以湖相沉积为主,塘厦组为深湖相沉积的厚层泥岩,是较好的烃源岩。在潮汕坳陷中、晚侏罗世仍处于浅海环境,向台西南盆地演变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其陆坡区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白垩纪,在粤东沿莲花山及河源深断裂发育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湖盆,以河流和湖泊相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由于燕山运动第Ⅲ幕的强烈活动,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都发生地壳抬升。潮汕坳陷白垩系为河流、湖泊相沉积。台西南盆地仍处于边缘海,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仅在台西南盆地可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侏罗纪海相沉积具有较大的生油气资源潜力,是有待开拓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