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热带地方建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概要地方建筑受到国际建筑思潮的影响会产生出独特的适宜性建筑,这就是我报告的主题。适宜性建筑这个概念特别强调某些因素: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地方材料、文化特征、情绪和奇妙的感觉、太阳的光亮和透明度、色泽耀眼的透明天空、暴风雨前素淡阴沉而又不失生动的光线,还有蓝色的群山,这些都是构成热带地区空间特征的要素。20多年来,我结合这些要素研究哥斯达黎加建筑的重要性,并构思形成了环境融合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一种过程和态度的结合,在地方建筑中注入适当的外来价值,以便促进并加强地方特色。在对外来影响的分析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场所与门口     
把建筑作为一种空间来研究,这无疑是当代建筑界的一大进步。然而,脱离人而抽象地谈论空间,又往往把现代建筑引入歧途。因为,空间由于人的活动才有意义,建筑空间与人是不可分的。所以,用“场所”这个包容“空间”与“人”两个要素的概念,来代替纯空间的概念是更为恰当的。我们的词汇中:农场、商场、会场、操场……,无不是这两个要素的结合。同是一个空间,用于开会就成了会场,用来售货即变为商场。可见,生活是场所的内容,空间是场所的形式。“场所”是人与空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山地民宿建筑是指将旅居中的人与山地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媒介,通过特殊的生态环境、自然空间来满足人们对于旅行中更丰富的精神需求,借助隐匿在大自然中的建筑来丰富和强化场所意义,创造一定气氛和条件的民宿建筑。本文通过民宿建筑与山地之间的联系,探寻乡村民宿建筑中山地类型的民宿建筑设计要素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发展生态建筑 改善人居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平衡是人居环境的基本法则,是人民环境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由于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人居环境空前恶化。生态建筑强调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平衡与和谐统一,可以大大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发展生态建筑需具备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随着人们“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和深入,政府”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法规的完善和推广,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及信息技术等当代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生态建筑将是21世纪人类居所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设计》2013,(12):84-86
UED:如何理解此次竞赛的题目《建筑的消融》?多米尼克·佩罗:我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对“消融”这个概念的感受,从关注建筑的角度延伸到关注景观以及整个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中,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可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人们变得越来越渴望远离尘器,接近自然,甚至亲近同是“自然之子”的动物,动物园正是人们观赏动物,融入自然,挥洒闲情逸趣的地方,如何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动物的生存空间和人的观赏空间为主体,达到自然,动物,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创造人与自然,人与运行亲切交流的场所,是需要规划师,建设者与决策者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梁思成“建筑可译论”之前的中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赖德霖 《建筑师》2009,(1):22-30
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针对中国风格建筑的设计提出了”建筑可译论”。他相信将西式建筑中的构图要素替换为相应的中式要素,就可以将建筑转变为中式风格。本文探寻19世纪以来,在梁思成理论表述之前中国就已经存在的”西译中”建筑实践。作者认为,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一个曾经同时被中国和西方建筑史视为边缘的领域及其对于两个学科所具有的同等重要性。它在对一种看似混杂的建筑现象进行解释的同时也将厘清若干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线索。此外,它还试图引发人们对于“建筑可译性”在实践过程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反思。这些问题包括:对应词汇的选择及其与社会文化和专业的语境的关系,翻译所导致的语义转变,以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差别所导致的“非互换性”。更进一步它还将质疑欧洲中心主义和现代主义史学中的”折衷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8.
论建筑形态要素的相对旋转与组合朱兆慷建筑形态要素的相对旋转自组合是建筑创作中一种较新的设计手法。是建筑构成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建筑创作实践的产物。建筑形态要素的相对旋转导组合是建筑创作过程中相图思维的一种布式。建筑形态要素的“旋转”弓“组蠢”运动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一建筑,是人类在物质与精神方面谋求一定功能利益的目的性活动;是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物质活动;又是以一定的美学法则为规律的艺术性活动;当然,它还是以某一社会思想体系为指导的意识性活动。这就是笔者多次试图阐明的“建筑四要素”。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建筑的性质而不是其内容。“功能”是建筑的目的,仅功能一项还不能构成建筑。建筑的内容是功能目的、物质技术、美学法则和思想意识四要素在特定条件下矛盾运动及其统一过程的总和,建筑的形式是这一总和的外在表现。四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具有决定建筑内容及其形式的作用;但任何一个要素却不能单独决定建筑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建筑理论的再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德侬 《建筑学报》2001,(10):22-24
一、建筑理论何须再定位 建筑理论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在建筑活动中的地位、组成要素及其运动规律,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这里的所谓“定位”,是一个阶段性认识:一是认识建筑理论在建筑活动中地位的变化;二是认识各个要素本身及其相互运动规律在新条件下的变化.建筑师在不断的理论定位中,把自己的创作活动,调整在一个时期合理的路线上.  相似文献   

11.
张旸 《室内设计》2008,(1):18-29
在我国现阶段,人们了解建筑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明确,但对于什么是建筑文化、什么是健康的建筑文化、怎样营造健康的建筑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却还没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因而使我国的建筑文化在强势的西方建筑文化面前显得很混乱。作者在论文中从探讨建筑文化的定义开始提出了自己对建筑文化的认识,认为建筑文化是与建筑有关的意识形态,专门研究人们对建筑的认识.情感、意志、观念等方面内容,并由此提出建筑文化应该具有的本质特征——“人的主观意志性”及五个表现特性:现时性、传承性、多样性、互动性和无差别性。  相似文献   

12.
建筑的在地性是对全球化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和辩证批判。在地性的建筑设计强调深度发掘地方场所特质,充分考虑地方环境、历史、文脉、技术等,采用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地域文化属性。本文以河源博物“双馆”项目为例,充分结合其所在的龟峰山、龟峰塔、龟峰公园的自然环境特点,阐释项目作为文化建筑的在地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精选理由在本案中,设计师旨在将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这个环境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水是当地自然环境中的要素,江南建筑传统是这里人文环境的主线。同时当代的生活方式和建造条件也注定建筑不可能是传统的简单重复。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与人、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一直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需要通过"场地分析"完成,而其中的"自然环境"往往会影响设计成果。在很多特殊区域,设计需要借助对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景观要素的分析完成。采煤塌陷区是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矛盾冲突的产物,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较好地演示基于景观要素的建筑设计策略与方法,基地自身的"缺陷"可能会成为建筑空间组织的原点:建筑概念、结构、形态、空间组织均来自景观要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中介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结构主义相对层级间转换介入的“中介空间”概念应用于中国传统建筑,并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不同结构层级中的“中介空间”所呈现的形态及其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长春传统民居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其特有的品质和风貌存在于东北的自然环境中,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谐统一,在历史、科学、艺术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长春传统民居建筑有着自然环境适宜性的营造观念及多种文化交融所形成的的地域性特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由于长春传统民居受自然因素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建筑外形和空间相对较为简朴,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近些年长春地区一些传统民居因为缺乏保护而被不断的破坏,很多有价值的建筑被拆除或进行了破坏性的改造。长春市泉眼镇赵家大院是长春东部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为五开间带前廊的传统民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文章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实地调研、以及测量和拍照等方式展现其历史概况以及现状为以后同类型的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形似”是物质上外在表象的相似,它包括造型、色彩、纹样、质感等方面的要素;“神似”是精神上内在实质的相似,它包括气势、气韵、神采、风度等方面的要素。从理论上讲艺术设计创作的“形似”和“神似”应是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但是在建筑或室内设计继承传统的实际创作中,却往往是照搬构件型制的外在形似继承易,追求空间神韵的内在神似继承难。 回顾以往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实践,在  相似文献   

18.
韩炜 《城乡建设》2011,(5):67-69
自然环境不是建筑风格形成的唯一因素,.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自然地理背景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很大。人们在长期与自然条件的适应中使传统民居建筑不断改善,最终形成了各种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文脉的现代民居建筑文化,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文章以碛口古镇传统民居窑洞为例,着重对当地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探索和总结了由此对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造成的影响及其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建筑理论何须再定位建筑理论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在建筑活动中的地位、组成要素及其运动规律,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这里的所谓“定位”,是一个阶段性认识:一是认识建筑理论在建筑活动中地位的变化;二是认识各个要素本身及其相互运动规律在新条件下的变化。建筑师在不断的理论定位中,把自己的创作活动,调整在一个时期合理的路线上。1949年以来30年间,至少有两次建筑理论高潮,在建筑理论的基本定位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一次在建国不久的50年代之初,“一边倒”全面引进苏联建筑理论过程中的理论初潮;另一次是从19…  相似文献   

20.
余波 《云南建筑》2013,(2):42-4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供需矛盾严峻,城市中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建筑的生态化以及建筑的节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设计者要将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实现人、自然环境以及建筑物的协调,在保护城市自然环境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质量。阐述了对生态策略的认识,并对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