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正> 电感器是电子线路中三大无源器件之一。随着表面安装技术的发展,各种片状(贴片式)电感器应运而生。片状电感器是用新型磁性材料、精密薄膜工艺及自动化绕线设备制造的,所以不仅具有极小的尺寸(1μH的体积为1.2×2×0.8mm,1000μH的体积为2.5×3.2×2.5mm),而且还有良好的性能以满足不同工作频率及工作电流的要求。尺寸小的好处是安装密度高,分布电容小。采用自动化设备生产后,片状电感器质量稳定,成本低廉。 片状电感器大部分用于无绳电话、蜂窝电话、汽车电话等高频无线通信设备及高频测试仪器,小部分用于音频—视频设备、计算机软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DC/DC变换器中滤波用的扼流圈等。 相似文献
2.
3.
随着微电子电路、表面贴装(SMT)技术的采用和不断发展完善,轻、薄、短、小、性能可靠、易于装配等特点的片式元器件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三大无源元件的电阻器和电容器的片式化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已达到大批量生产和应用阶段,而电感器包括广义的电感器件如变压器、线圈、扼流圈以及与电感器 相似文献
4.
5.
探讨片式叠层微波电感器的原理,详细研究结构设计、材料以及印刷工艺等对片式叠层微波电感器性能的影响,指出片式叠层微波电感器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寄生电容是叠层片式电感器的重要参数,对电感器的Q值和谐振频率影响很大.如何准确估计寄生电容的大小成为电感器设计的一个难题.采用Ansoft Q3D软件建立了叠层片式陶瓷电感器的3D静电场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各电极间的杂散电容,然后建立电感器的等效电容网络,列出节点电压方程并求解得到寄生电容.计算结果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瓷...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实验使用MP/MB红外测温仪对加热台及叠层芯片的结构表面进行测试,对所获得的温度数据用Matlab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红外测温仪最小测量目标为Ф0.6mm,单层芯片尺寸为4mmx2mm×0.24mm(长×宽×高)。实验得到键合温度为200℃时加热台不同位置的温度上升变化曲线以及叠层芯片结构表面悬臂区域和非悬臂区域的温度上升变化曲线。通过不同区域温度变化曲线的函数拟合,发现指数函数可以很好地描述叠层芯片上层表面温度的变化。这些实验结果对深入研究键合机理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热阻网络的叠层芯片结温预测模型,该模型根据芯片内各组件的尺寸和热导率计算出对应的热阻,同时考虑了接触热阻和热量耦合效应,从而得到每层芯片在不同功耗情况下的结温预测值。在一个三芯片堆叠结构中,使用提出的方法对芯片结温进行预测,并与ANSYS仿真软件结果作比较,发现结温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5%。因此,该模型仅需根据芯片结构和材料参数,便可快速精确地估算出芯片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结温值。 相似文献
14.
片式叠层压敏电阻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流延工艺把电极层和半导体陶瓷交错排布,经烧结而成的片式叠层压敏电阻器,其结构类似多层陶瓷电容器。通过与氧化锌压敏电阻器及其他压敏电阻器比较表明,片式叠层压敏电阻器具有优良的性能。并论述这类压敏电阻器在IC保护、CMOS器件保护、汽车电路系统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高性能、多功能、小尺寸和低功耗的需求,采用了一种基于贯穿硅通孔(TSV)技术的3D堆叠式封装模型.先用深反应离子刻蚀法(DRIE)形成通孔,然后利用离子化金属电浆(IMP)溅镀法填充通孔,最后用Cu/Sn混合凸点互连芯片和基板,从而形成了3D堆叠式封装的制备工艺样本.对该样本的接触电阻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100 μm2Cu/Sn混合凸点接触电阻约为6.7 mΩ高90 μm的斜通孔电阻在20~30mΩ该模型在高达10 GHz的频率下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电气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2mm GaAs HBT 工艺,采用堆叠晶体管结构设计了一款5. 8GHz 功率放大器。通常堆叠式功率
放大器在高频情况下,上下两层晶体管间需要电感来完成功率匹配,在芯片设计中其电感会增加版图面积和级间功
耗,为此该设计则利用上层晶体管的基极与地之间的串联电阻、电容等效成堆叠结构级间的感性负载,从而减小了
级间的损耗与匹配难度。实测结果表明,该堆叠功率放大器在5. 8GHz 时增益为20. 6dB,饱和输出功率为29dBm,饱
和输出时功率附加效率达到36. 4%,芯片面积仅为1×0. 85mm2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介绍了最新设计的双E型硅传感器芯片的结构及其形成工艺。通过控制不同的敏感硅芯片弹性膜的厚度,即可制得不同量程的双E型敏感硅芯片和加速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