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真实反映织物织造时经纱张力的波动情况,正确评价织机性能,为织机设计制造提供定量化数据,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研发了经纱张力动态测试系统;探讨了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波动曲线的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对通过该系统两种织机、两种织物的经纱动态张力曲线进行对比测试分析,指出:不同织物、不同织机,其经纱张力的波动规律并不一致,在建立电子送经等控制系统时,采样点的选取位置和系统参数设置等应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使织机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经编机编织过程中首先要实现控制经纱在1个横列内不同角度区域张力值的变化,才能达成纱线的动态张力补偿控制。为解决当前系统控制经轴送经量出现的纱线张力波动大,且无法精确到控制1个横列内不同角度纱线张力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经编送经动态张力补偿系统。通过结合经编机成圈机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设计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优化张力传感器选型,设计了电子凸轮规划曲线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现了纱线动态张力补偿控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从反馈的纱线动态张力值曲线分析验证了该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能够使纱线张力峰值降低至少56%以上。  相似文献   

3.
开口运动对经纱织造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震 《丝绸》2005,(6):41-43
从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两个方面研究开口运动对经纱织造特性的影响,即形变对经纱张力的影响和高速开口运动引起的经纱微振动分析。并且结合实际生产,分析如何降低开口运动对高速织造的影响,优化织机参数设置,提高织造效率。  相似文献   

4.
织机的五大机构运动构成了织造的整个过程,本文通过从研究机构在织造过程中的运动对经纱动态张力的影响出发,针对开口、打纬、松经、送经、卷取、后梁摆动等过程进行几何以及力学性能分析,建立数学和仿真模型,并仿真得出结果,对比分析后发现与实际织造过程十分符合.在此基础上,运用Voigt模型对织机上各段经纱进行了分段式模型的建立,证实了各段经纱张力织造过程中张力差异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非接触式的光电变换传感器和数据收集装置与微机所组成的测试系统,在大量测定动态织口位置、卷布送经和经纱张力等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动态织口变化规律、经纱张力与卷布、送经运动的变化、停车时间及停车时织机主轴所处位置、织物组织的变化等与织口运动同纬密不匀的关系。提出以动态织口位置为核心,查明各因素对织口运动与纬纱间距变化的关系是解决高档织物开车歇梭、稀密路等织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经纱在整经时所受的张力,推导出在动态下经纱的张力变化方程式,把经纱所受张力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对欧拉公式作了扩展。文章还通过测定实际张力,所得数据与计算值相当接近的事实,证明公式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邱海飞  王益轩 《纺织学报》2011,32(1):119-123
为深入分析经纱张力产生的原因,在SolidWorks软件中创建经纱张力虚拟样机仿真模型。以平纹织物为研究对象,在COSMOSMotion模块中分别对经纱的拉伸张力、垂直张力和水平张力进行动态仿真与分析,获得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经纱张力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分解方法和计算方法。探讨了经纱张力的最大值,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经纱张力最大值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另将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做了比较与分析,可为梭口形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织造过程中要求经纱张力恒定的工艺要求,采用主、从单片机控制织机电子送经与电子卷取运动的方法,确保两种运动准确同步以及经纱线速度恒定,可以有效地降低经纱张力波动的幅度,实现经纱张力恒定,达到对经纱张力的积极有效控制,满足织造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陆宗源 《纺织器材》2015,42(1):64-66
为了说明织机在织造过程中五大运动之间的关系,根据织物的形成过程、三大主要运动的力学原理分析了经纱张力产生的原因以及织造不同织物时打纬刚度和织口位移的关系。指出:维持经纱必要的张力是辅助运动的结果,经纱张力是形成织物的基本要素,织造过程的顺利进行是主要运动和辅助运动密切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具有低延伸与低拉伸强力特性的短纤纱原料在高速经编机上高断头率及低编织效率的生产现状,基于特里科型高速经编机经纱张力波动规律与单横列内纱线消耗规律的分析,对比消极式张力杆补偿技术原理,提出一种自适应式经纱动态张力积极调控机构及控制方案,并搭建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系统,对比分析不同技术方案补偿下的经纱张力变化。结果表明:自适应式经纱动态张力积极调控方案能主动补偿成圈机件瞬时耗纱量与供纱量之间的差异,相比于消极式张力补偿方案,其张力峰值最大可削减51.2%,可显著降低纱线的动态张力峰值、断头率,并提高短纤纱高速经编的生产效率,是一种有效的经纱动态张力调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由开、停机过程中经纱张力波动引起的经编停车横条织疵,通过实验测试经编机电子送经系统在开、停机过程中主轴与经轴电动机的运动曲线。分析认为:开、停机过程中送经系统经轴电机滞后于主轴运动,开机时滞后时间随着主轴转速的升高而减小,滞后角度逐步增大;停机时滞后时间随着主轴转速的降低而变化不大,滞后角减小,引起经纱张力呈现“正常→偏松状态下的松、紧变化→较紧状态下的松、紧变化→正常”的波动。同时,还对主控制器性能、系统控制程序、伺服控制模式、送经伺服性能、伺服参数设置和主轴编码器等影响经编送经系统滞后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织造平纹织物时,经纱张力周期波动曲线如图1所示。由于开口而致的经纱张力通常使用摆动后梁来进行补偿。图2是普通的摆动后梁简图。当综框平综时,后梁被抬高而增加了经纱张力。这一机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纱张力。  相似文献   

13.
喷气织机经纱张力的高精度检测及误差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东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11):10-12,20
对经纱张力检测装置中产生误差和干扰的几种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一种高精度的织机经纱张力检测装置。该经纱张力检测装置采用16位微处理器技术、光电技术、高精度传感放大技术及动态误差补偿技术等,具有自动张力清零功能,可通过荷重传感器检测实时张力,并与设定张力进行比较、运算,产生控制信号,从而实现高速喷气织机经纱张力的高精度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经纱张力调节机构的动态补偿能力,适应三维间隔织物剑杆织机的高速化织造需要,引入可吸收应力的变刚度气动肌腱作为原动件,设计了一种新型经纱张力调节机构。采用有限元技术对该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其静态特性及前六阶固有频率阵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密度法对机构进行拓扑优化,随后根据优化结果在SW中进行结构优化并采用有限元仿真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拓扑优化后的机构可以减重13.32%,同时应力、应变和固有频率等静动态性能均有较大提升,其最小疲劳寿命可达17.91年,满足织机使用年限的需要。最后在VSI系列样机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优化前后的张力采样曲线。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织机经纱张力波动更加平稳,机构动态特性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缓解织机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的解决办法,研究经纱在开口过程中路径的变化规律,定量地分析开口参数对经纱伸长量的影响,获取抵消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所需要的后梁摆动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不同综框上的经纱所需要的后梁摆动规律的差异。研究发现设计跟随织机开口运动摆动的后梁对缓解经纱张力变化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这种缓解效果与综框数量、梭口参数、织物组织有很大的关系,织物组织变化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最好通过电子送经系统中调整经纱张力检测周期来补偿。提出针对玻纤、高强涤纶丝等弹性较小的经纱,平纹组织的织物,采取对称梭口,设计跟随开口运动的后梁机构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6.
织机上的经纱通过后梁后,由于开口运动的原因,经纱张力将产生周期性的变化。本发明是有关织机后梁的改进,它能限定后梁运动的变化,从而降低经纱通过后梁张力变化的差异。本发明的机构对邻近布边的经纱能赋于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毛巾织造过程中毛经纱张力波动,课题组以布动式毛巾织机为对象,运用几何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布动式毛巾织机布面移动、开口运动和打纬运动对毛经纱路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织造过程中毛巾纱张力恒定为目标,获取了毛经活动后梁的理想位置。结果表明:毛经活动后梁的位置变化可以弥补起毛运动、开口运动和打纬运动对毛经纱张力变化产生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种毛经活动后梁的位置控制方式,并分析了相应的优缺点,为工程上设计毛巾织机张力调节和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经纱张力对成圈运动的影响和送经运动规律在经编机上机时,必须使经纱片有一符合需要的工艺张力,以保证成圈过程的正常进行和一定的坯布质量指标(线圈长度、密度、坯布外观和手感等)。在机器运转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计算机数据采集技术对经编纱线动态张力进行数字化测试的方法,测试了槽针经编机在一个成圈过程以及不同送经量下经纱的动态张力,探讨了经编机编织过程中经纱张力大小及其波动与送经量的关系,对改造送经机构以及张力补偿装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理想状态的经纱张力,通过改变张力弹簧的规格及其安装密度,对织造过程中的纱线动态张力进行测试,探讨不同补偿作用下的经纱张力波动规律,进而研究补偿装置的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张力补偿装置的使用可补偿纱线张力波动,并且随着补偿装置弹性系数的增大,纱线动态张力的峰值增大;纱线张力波动过大会导致断纱,影响生产效率;弹性系数并非越小越合适,较小的纱线张力会导致纱线张力波动加剧,易产生垫纱困难,导致布面产生漏针等疵点,理想补偿装置的弹性系数应当存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