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交联酯化机械活化玉米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械活化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醋化剂进行复合变性,制备机械活化玉米交联酯化复合变性淀粉,考察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交联pH值、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值、酯化时间等因素对交联酯化淀粉糊冷黏度的影响,与原玉米淀粉合成的交联酯化淀粉进行比较,研究了产物的理化特性,并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机械活化玉米淀粉的交联酯化反应均有影响。对于机械活化1.0 h的玉米淀粉,在反应温度40℃、三偏磷酸钠1.0%、交联pH值10.0、交联时间2.0 h、醋酸酐用量0.5 mL、酯化pH值9.0、酯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机械活化玉米交联酯化淀粉糊的冷黏度由活化淀粉的466 mPa.s提高到1 629 mPa.s,淀粉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酸性、抗老化性明显提高。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淀粉经过交联酯化复合变性处理后,分子结构上引入新的化学基团,交联酯化淀粉属于V型结晶。  相似文献   

2.
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为原料,己二酸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酰化试剂,无水硫酸钠为膨胀抑制剂,对乙酰化己二酸交联机械活化木薯淀粉的制备工艺及性能进行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混合酸酐与淀粉质量比对乙酰化己二酸交联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冷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机械活化木薯淀粉的乙酰化己二酸交联反应均有影响,对于机械活化1.0h的木薯淀粉,在无水硫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反应时间1h、pH8、混合酸酐质量分数为7%、反应温度50℃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机械活化木薯交联酯化淀粉糊的冷黏度由活化淀粉的847mPa·s提高到1502 mPa·s,淀粉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酸性、抗老化性显著提高.利用红外光谱证明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与混合酸酐确实发生了交联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3.
交联酯化木薯淀粉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木薯淀粉经三偏磷酸钠交联和琥珀酸酐酯化修饰处理后热糊黏度特性的变化.指出交联剂用量、交联时间、交联pH值、酯化剂用量、酯化时间、酯化pH值和反应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并得出获得高黏度淀粉的最佳试验条件为:交联剂用量为0.02%;交联时间为3.3 h;交联反应pH值为9.7;酯化剂用量为2.4%;酯化时间为2.7 h;酯化反应pH为9.8;反应温度为34.8℃.  相似文献   

4.
采用木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剂,己二酸为交联剂,应用湿法工艺制备了木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分别研究了己二酸添加量、醋酸酐用量、反应pH值、反应时间对产品峰值黏度(B)和冷糊黏度(E)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获得高黏度木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己二酸添加量为淀粉质量 (干基) 的0.050%,醋酸酐用量为淀粉质量 (干基) 的3%,反应pH值为8.0,反应时间为90 min。所制得的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的峰值黏度为1 141 BU,冷糊黏度为1 695 BU。与木薯原淀粉相比,产品的峰值黏度和冷糊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糊化温度降低,黏度热稳定性增强,抗剪切能力和冻融稳定性提高,但透明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交联琥珀酸酯木薯淀粉的黏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为交联剂,制备交联琥珀酸酯淀粉。着重研究药品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及反应时间对交联琥珀酸酯淀粉的Brabender峰值黏度和热糊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琥珀酸酐的添加量与峰值黏度成正比,但热糊黏度先增加后降低;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的添加量与峰值黏度成反比,但热糊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其它反应条件对淀粉的影响为峰值黏度和热糊黏度都是先增加后降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琥珀酸酐质量分数4%,醋酸酐、己二酸混合酸酐质量分数1.0%,温度25~30℃,pH8.5~9.0,反应时间1 h。  相似文献   

6.
交联酯化作用对木薯淀粉热糊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三偏磷酸钠、丁二酸酐为变性剂,以水为介质对木薯淀粉进行改性并制备交联琥珀酸淀粉酯的工艺条件。以淀粉热糊粘度为评价指标,着重讨论了制备过程中淀粉乳的三偏磷酸钠的用量(对干淀粉的质量分数)、交联时间、交联pH值、丁二酸酐的用量(对干淀粉的质量分数)、酯化时间、酯化pH值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热糊粘度的影响,与原木薯淀粉的峰值相比较,热糊粘度提高了5~10倍。  相似文献   

7.
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剂,柠檬酸为交联剂,采用溶剂法制备乙酰化柠檬酸酯化交联淀粉,考察了机械活化时间、混合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柠檬酸与乙酸酐质量比等因素对乙酰化柠檬酸酯化交联淀粉沉降积的影响,并对制备得到的酯化交联淀粉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机械活化时间40 mi...  相似文献   

8.
将原料木薯淀粉(40%淀粉乳,w/w)依次通过三偏磷酸钠交联、非晶颗粒态结构转变,醋酸酐酯化三步合成法制备非晶颗粒态交联木薯淀粉醋酸酯。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三偏磷酸钠交联木薯淀粉最佳水平组合为:三偏磷酸钠用量为0.5%,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50℃,pH11;非晶颗粒态转变条件为85℃溶胀5s,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消失;酯化反应最佳水平组合为醋酸酐用量6%,反应时间90min,温度20℃,pH8。三步合成法制备的非晶颗粒态交联木薯淀粉醋酸酯具有更加突出的抗老化、抗酸性、抗剪切力,在高温和降温处理中能保持适中的粘度和良好的粘度稳定性、易于糊化,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交联糯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米为原料,采用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对糯米淀粉进行双重化学变性,以峰值黏度和取代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5个反应因素(交联剂用量、交联pH值、交联温度、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对峰值黏度和取代度的影响,结果双重变性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取代度均比原淀粉有所提高.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产品峰值黏度可达583 RVU,取代度DS可达0.02567.  相似文献   

10.
淀粉化学变性技术是目前淀粉工业发展的方向。研究了木著淀粉经三偏磷酸钠交联和琥珀酸酐酯化变性处理后高温热糊特性的变化,指出了7个反应因素(交联时间、交联剂用量、交联pH、酯化时间、酯化荆用量、酯化pH、反应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发现变性后的淀粉高温热糊的粘度较原淀粉提高了5~10倍。  相似文献   

11.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starch and hydroxyethyl starch was determin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hot stage microscopy and viscography. The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based on peak temperature of DSC is incorrect. Viscograph overestimates the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Hot stage microscopy based on visual observation gives the correct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DSC gives the heat of gelatinization which is helpful in estimating heat requirement during cooking of starch. Hydroxyethylation of starch reduces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heat of gelatinization for starch.  相似文献   

12.
淀粉氧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淀粉化学品是一种有利于环保的绿色物质。概述了淀粉基本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根据需要可将淀粉改性为需要的氧化淀粉及衍生物。淀粉氧化后,得到羧基和羰基,描述了氧化淀粉表征参数及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纯鹰嘴豆淀粉制作的粉条韧性好,蒸煮过程中内容物溶出少,损失小,但其富含直链淀粉,不易糊化,且粉条透明度较差,故考虑添加含支链淀粉较多的红薯淀粉对其品质进行改善。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主,结合蒸煮损失、透光率等指标的测定,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红薯淀粉添加量20%、含芡量10%、含水量44%、老化时长3 min 时,粉条的感官及烹煮品质最优;相比纯鹰嘴豆粉条,复配粉条更易糊化、光滑明亮、筋道可口,且不易糊汤与断条。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蕨根淀粉、葛根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中添加食盐、碳酸氢钠、蔗糖、油脂后微波加热效果、物料膨化效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食盐、碳酸氢钠、蔗糖对淀粉糊化的影响及加热后的特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膨化率变小,膨化过程也相对迟缓;随着糖含量的增加,产品的孔隙状态发生变化,孔隙变形、回缩,产品硬度减小,脆度增大,孔隙率渐大,色泽加深。油脂的添加,对脆度影响较大,但是对于膨化率、色泽的影响不大,添加过多时,口感变差。最佳配比是:食盐2%~4%,碳酸氢钠0.1%,蔗糖3%~6%,油脂3%~5%,并添加适量甜味剂以改善口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小麦淀粉分别与马铃薯淀粉、豌豆淀粉以不同比例混合后淀粉混合物的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和凝胶特性等。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的峰值黏度(2 430.50 Pa•s)等糊化特性参数低于马铃薯淀粉(9 001.02 Pa•s)和豌豆淀粉(2 644.50 Pa•s),而糊化温度(90.70 ℃)高于马铃薯淀粉(67.05 ℃)和豌豆淀粉(73.95 ℃)。两种混合淀粉体系的糊化特性值在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和豌豆淀粉的值之间发生变化。凝胶的质构和水分子状态等参数有相似的特性变化规律。小麦淀粉的模量(G′为4 770.85 Pa、G″为453.80 Pa)高于马铃薯淀粉(G′为1 392.46 Pa、G″为175.65 Pa)和豌豆淀粉(G′为3 256.89 Pa、G″为275.36 Pa),两种混合淀粉体系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在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和豌豆淀粉的值之间发生变化。马铃薯淀粉(7.84 J/g)和豌豆淀粉(8.18 J/g)的热焓值小于小麦淀粉(13.06 J/g),小麦与马铃薯混合淀粉、小麦与豌豆混合淀粉热焓值降低。综上所述,小麦淀粉分别与马铃薯淀粉和豌豆淀粉混合使得混合淀粉的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可为淀粉的天然改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讨磷酸酯淀粉与醋酸酯淀粉性能及上浆效果的差异,对两种变性淀粉的浆膜、浆液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二者用于纯棉纱上浆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酸酯淀粉的浆液性能以及上浆效果均好于醋酸酯淀粉.  相似文献   

18.
变性淀粉让软糖口感更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淀粉是一种供应稳定、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经过或长或短的改性过程,淀粉可以转变为多种衍生物,如变性淀粉。目前变性淀粉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已经在乳制品、酱类、冷冻食品和糖果等食品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中在凝胶糖果中变性淀粉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Tapioca and maize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starch in India. Tapioca starch is produced in very small units which are not extensively mechanized. This quality of the starch produced is not of a high quality. Maize starch is produced in mechanized units. The liber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growing consumerism bode well for the starch industry in India. Growth of the starch industry would depend on developing applications for starch as well as optimizing usage to derive maximum benefits.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maize and tapioca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20.
板栗淀粉与板栗变性淀粉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比较了板栗淀粉,板栗氧化淀粉,板栗羟丙基淀粉,板栗磷酸酯淀粉的主要物理性质并测定了板栗淀粉及其3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溶解性和膨胀度、糊化特性等性质。结果表明:板栗淀粉经过变性后,3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透光率上升,溶解度变大;氧化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膨胀度小于板栗淀粉,磷酸酯淀粉的膨胀度大于板栗淀粉;板栗淀粉糊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95℃的黏度与50℃的黏度以及在二者温度保温1 h的黏度值均低于板栗淀粉;板栗变性淀粉糊的热黏度稳定性和冷黏度稳定性与板栗淀粉相比变化较大;板栗变性淀粉的凝胶性和凝沉性均低于板栗淀粉,抗老化能力强于板栗淀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