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眼镜透镜的理论是以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为基础。 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平行入射光线通过该透镜后呈发散,其反向延长线在透镜物侧空间交于一点,成虚焦点。近视眼患者,平行光线通过眼本身屈光作用后,在视网膜前方聚焦若从眼底发出光线则聚焦在眼前的有限距离(如图1)。应用适度凹透镜矫正近视眼时,是使远方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发散,改变了到达眼的光线聚散度,从而使远方物体恰在视网膜上聚焦成清晰像(如图2)。  相似文献   

2.
本人从事眼科工作长达53年之久,1992年退休后,其它医院和一些大的眼镜公司聘请又干了近10年之久,诊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很多,有的确实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初期白内障,在晶体周边部发现车轮状混浊时,此时仔细验光后可使减退的视力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甚至达到正常。我老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老伴今年71周岁,右眼视力0.1,矫正0.4;左眼0.3,矫正1.0,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楔状型)。其屈光度前  相似文献   

3.
4.
在屈光不正患者中,屈光参差普遍存在。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即使类型相同、度数相近的屈光参差所表现出的视力状况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验配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屈光参差方面的相关理论和丰富的验配经验,这样才能为屈光参差患者确定较为合理的矫正处方。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 4 不等像的检测 不等像的检测虽有多种方法,但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两眼分视不同视标,使两眼影像处于分离状态,从而进行对比判断.鉴于我国该类检测仪器尚不普遍,故以下只是简略述及,旨在概括了解.  相似文献   

6.
对100例屈光参差患者戴镜前后的视力、视像不等及立体视功能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视力、屈光度差、视像不等与立体视功能间的关系,综合分析患者接受眼镜的实际情况,提示用眼镜矫正屈光参差时的屈光度差和视像不等的最大限值及其处方原则,调查研究结论认为:①、用眼镜矫正屈光参差时,屈光度差以6D为最大限界,视像不等以5%为融像最大限界,故对6D以下屈光参差应积极进行全矫正,不必接受不超过2D的原则束缚。②、一般  相似文献   

7.
配戴隐形眼镜是矫正屈光不正的好方法,应顺应市场形势的发展,做好卫生宣传咨询指导和医学监督工作;眼科专业应积极开展视光学研究,重视隐形眼镜的验配工作,将隐形眼镜的验配工作纳入医院轨道;积极进行对眼镜店验配员的培训工作;配戴软性隐形眼镜以日戴方式为佳,早戴晚摘,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8.
弱视不同于近视,近视眼经过验光配镜戴合适的眼镜后,即可达到最佳矫正状态,而弱视则不同,一般认为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者(矫正视力低于0.8以下者)称为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儿童期,我处多见于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用遮盖疗法 简易弱视治疗仪 矫正眼镜并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病例 1.某女,6岁,1996年10月4日来我处就诊。经我处验光人员精确检影验光,并参考其有新乡、郑州等医院开具的病历,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屈光不正的矫正分为戴镜矫正和手术矫正,两者达到的目的相同,不同的是矫正方式。屈光手术矫正是通过手术改变角膜原有的形态,使角膜的屈光力发生改变,进而使入眼光线聚焦在黄斑中心凹上成清晰的物像而达到明视。屈光矫正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若一次手术达不到最佳矫正效果,对患者的心理感受会有影响,所以屈光手术前的各项检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屈光度的确定,即屈光矫正手术处方。屈光矫正手术处方要根据视功能检查后综合分析各项数据来确定,目前存在调节障碍的人群比例很大,所以对屈光矫正手术前制定科学的屈光矫正手术方案调节功能检查非常重要。此外,调节功能检查也是屈光矫正术后采取调节训练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等像是指两眼大脑皮层像的大小和形状存在差异,不能形成理想的双眼视觉。这里的“像”包括外物经眼屈光系统成于两眼视网膜的像,也包括大脑皮层的感知像。不过,不等像大多由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不等所致。由于视网膜像的绝对大小是难以测量的,所以这里是指像的相对大小,其差异用无焦镜片矫正时所用相对放大率来表示。不等像可由屈光参差引起,  相似文献   

11.
验光配镜中视力不能矫正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眼科门诊或眼镜店,常常遇到视力不好,但戴镜仍不能矫正的问题,有些时候,连经验丰富的验光师都感到为难。笔者就上述问题,以眼科临床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与眼镜行业的同道提出讨论。 一、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眼镜行业服务的主要对象。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而这三种情况并不是都能通过戴镜得到满意矫正。就近视而言;因为高度近视的眼  相似文献   

12.
眼镜按处方定配完成后,眼镜片后顶点到角膜距离(简称后顶点距离)直接影响到眼屈光的矫正。久戴近视眼镜的患者,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将眼镜往眼前贴近些,视物更清晰,这现象对近视眼镜光度已不足的患者尤为明显。戴习惯了的旧眼镜,更换一副新镜框,虽然镜片依旧,仍感到不如以前眼镜看物体清晰。上述现象原因之一就是改变了原来眼镜片的后顶点距离,导致有效镜度变化所致。 眼镜的作用是将屈光不正眼的远点物体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因此眼镜片的后焦点一定要与该眼的远点相重合。 框架眼镜的眼镜片后顶点至角膜有一定距离。在  相似文献   

13.
在从事验光工作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双眼存在明显屈光参差,但没及时戴矫正眼镜而导致外斜视和弱视的发生,多是由于家长不愿“过早”给孩子戴眼镜所致。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学生。因为年龄小,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睛在发育过程中,随眼轴的增长,眼睛的远视程度不断下降,近视度数不断发展,如两眼的发展进度不同,就会导致两眼产生屈光参差。两眼较大的视力差异对他们的双眼视觉和视力发育都有影响。青少年学习负担重,所以应最大限度地矫正屈光参差,以获得最佳的双眼视觉,恢复正常的调节和辐辏功能。其中常见的  相似文献   

14.
2.2.3.2屈光性屈光不正眼矫正时像大小的变化 屈光性屈光不正时,眼轴长度虽属正常或基本正常,但眼的屈光能力与标准正视眼不同,矫正镜和屈光不正眼同轴间距联合后的总屈光度为标准正视眼的58.64D。换言之,此时矫正眼镜在眼第一主点处的有效镜度加上眼本身的总屈光力,等于标准模型眼的屈光力(故眼本身屈光力虽不能直接测得,但可由已知的矫正眼镜屈光度来推算)。屈光性屈光不正者戴矫正镜后像不变化位置就是眼的第一主点(图7)。  相似文献   

15.
人眼是个动态变化的精密器官,自出生到发育成熟,其屈光特性的发育是最重要的功能表现。从实用性来讲.理想的屈光并非是正视眼.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人眼屈光可逐渐达到或通过正视点,但不会停留在正视点上。由于屈光变化的这一动态过程,人们对屈光的生理要求,不同年龄是不相同的。理想的屈光度即为不同年龄的动态分布中的生理屈光值: 年龄小于18岁:远视250—150度;18—30岁;远视  相似文献   

16.
(续上期) 3不等像与视觉 3.1不等像主要影响融像和空间知觉 3.1.1融像 为获得双眼视觉.视觉皮层对两眼各自获得的视网膜图像必须进行知觉性融合(感觉融像sensory fusion),从而对视觉空间形成统一的感知,这是视觉皮层的神经生理和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的两眼屈光检查(验光)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左、右两眼的屈光不正程度完全一样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屈光不正都有差别。即使是屈光不正的性质相同、度数接近的患者通过矫正后表现出来的视力状态也不完全一样。总之,屈光参差是验光配镜中一种非常普遍、需要重视的屈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散光是人类眼屈光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散光眼是一种屈光系统光学缺陷,低度的散光容易造成视力疲劳,中高度散光则造成视力模糊,高度散光戴散光眼镜时还容易产生视物变形。为了提高视力和消除视疲劳,通常应用眼镜矫正,但是眼镜矫正容易产生像变形,本文就散光眼镜造成像变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验光过程中,常有顾客会要求视力矫到0.8~1.0就可以了,有的参考书上对验光处方原则也这样要求,主要是担心近视眼过矫(近视眼成因的调节假说认为.眼睫状肌的过度收缩会导致近视眼或使其程度加深),这其实混淆了屈光矫正与视力矫正的含义。我们有时在验光过程中会不断地强讽眼镜只能矫正眼的屈光缺陷,看得更清楚是因为屈光不正矫正后,提高了视网膜的成像质量,作为视觉信息感知功能的视力并未发生改变。矫正屈光不正,可能提高视力,也可能不提高视力。比如轻中度远视眼矫正前后视力并无显著变化。矫正视力与矫正屈光不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多数屈光不正眼或多或少伴发一定量的散光,框架眼镜采用球柱面光学透镜进行矫正,球面接触镜则利用镜片下的泪液透镜进行矫正或部分矫正。根据屈光矫正的原则,矫正眼在戴镜后理应获得最佳的视敏度,于是有了环曲面接触镜的问世,柱面或球柱面角膜接触镜称为环曲面接触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